课程教育研究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简介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学术期刊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公告 课程教育研究期刊目录 课程教育研究投稿须知 万方论文查重 课程教育研究征稿启事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
  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北方文化研究院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网  址:http://www.kcjyyj.com
数据库收录:万方网收录
我刊入选第二批学术期刊名单
期刊类别:纯教育、G4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2095-3089
国内统一刊号 CN 15-1362/G4
邮发代号:16-129

我刊投稿论文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我刊投稿论文 >
作者:李东阳 | 字数:5259 | 阅读:

【摘要】“双减”政策是我国教育事业中的重大决策部署,旨在通过“减负增效”的教育理念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这一背景下,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发展更具有效性,并且家长的焦虑情绪也能够得以缓解,为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同时在“双减”背景下,增强学校教师工作能力,提供家校沟通的实效性。本文就以此为例,结合小学音乐教学课堂进行分析拓展,助力青少年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双减”背景;家校共育;新形式

人们常说,每一个优秀的孩子,背后都是父母的奋力托举,孩子的成长道路上更离不开家庭教育。“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始终将“减负增效”作为整个教育中的核心内容,不断优化教学,旨在为学生减轻负担,打造优质的教学课堂,给予学生更好的发展空间。但是依靠教师个人的力量无法满足目前学生的发展需要,家庭教育、家校共育才能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一、家校共育的重要性

学校的教育工作要顺利开展,必须有家庭教育的紧密配合,而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是否能够紧密结合,家长与老师是否能够有效沟通、共同教育,与学生能否健康成长是密不可分的。对此,人们早就认识到家庭教育对于学校教育紧密结合的重要性,有人就曾说过:“家是第一所学校也是永远的学习场所,父母是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的老师”。

家庭与学校相互配合和协调,可以促进家校之间建立顺畅的沟通平台,这就需要学校、家庭合力教育,共同促进。建立家校沟通目标要有一致性,主要是家庭和学校在育人方面的“思想一致”和“行动一致”。

要想让家庭和学校的沟通达成一致性,那么家校之间需要换位思考,加强互动沟通。一方面,召开家长会,学校要把自己的教育目标、教育观念、教育方法等向家长明确,取得家长对学校的工作、教师的教育方式的理解和支持;家长也要把自己对子女的期望、育人方法的采用向学校表明,求同存异,各取所长,有效结合。另一方面,信息社会的今天,在沟通方式上,既要弘扬传统的家校沟通方法,又要与时俱进地丰富沟通平台,利用好网络的作用,既要重视用好学校、家长等面对面沟通交流的途径,也要建立微信群等新平台,让家校沟通更方便更有效。要利用信息平台告诉家长,每个学生在校行为表现、学习成绩、思想品质等情况,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的情况。

二、“双减”背景下实现“家校共育”方法

(一)立足学校实际,构建家校共育的机制

中小学校要构建起学校统筹、年级引领、班级实践三个层次的家庭教育指导体系,综合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学校层面要立足实际,营造环境。学校应该明确管理者和组织者角色,把握学生群体特点,制订、实施有针对性的家庭教育指导方案。同时按照需求及时调整指导内容,精准施策、有的放矢,构建学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年级层面要研究学段特点,提出方法。每一个年龄阶段所面对的家庭教育问题和困惑都有所区别,年级组应针对学生身心发展阶段特征进行指导,提出学段分类指导方法,如小学一年级针对幼小衔接方法提供指导、六年级针对升学焦虑以及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提供指导。年级组可组建家庭教育团队,上承校情、下接班情,针对特定阶段的家庭教育共性问题进行统一指导,并协助处理个别疑难问题。班级层面要贴近家庭个体,立足实践。每一个孩子的生活学习情况和家庭特点都有所不同,班主任要组织教师深入了解并制定个性化的有效措施,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的作用,凝聚班级合力,有针对性地解决每一个孩子的家庭教育问题。

(二)转变家长教育理念,深化家校教育效用

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很多家长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任务,家长将学生送到学校就不需要参与学生学习成长,这也是目前家校共育中的重要误区。因此想要提升家校共育的实效,矫正家长不正确教育理念显得非常重要。具体来说,学校可以举办专家座谈会或者其他模式的教育交流活动,邀请家长了解和掌握家校共育的重要性,改变以往不正确的教育观念。家长在引导学生对这一教学内容进行深化时,既可以加强亲子互动,使得学生与家长间的距离拉近,并且在家长拓展的过程中,学生的探究思维得以高效地建设,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

(三)革新教学课堂模式,提升学生探究热忱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并且很多模式与学生的发展需要不符,导致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的知识被限制。即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关注学生的课堂地位,一味地注重学生学习成果的体现,忽略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各种抵触心理,不仅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反而会导致学生的探究热忱降低,对其整个综合素养的培育和提升产生不利的影响。为此,教师应注重教学革新,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使其学习积极性提升,继而为家校共育更好地开展夯实基础。

(四)重视家校沟通深入,巩固学生掌握实效

为保障学生掌握实效,仅是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难以满足实际的需要,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相应的探究任务,继而保障整个教学的有效性。就以上述提到的《顺德乡土音乐》中的欣赏歌曲《对花歌》,对其中的方言进行分析;对比、模仿歌曲,并了解咸水歌的意义内涵。作业布置可以为开放性,探究答案不固定。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与家长进行交流深化,主要引导家长关注学生的探究过程,保障学生能够进行独立探究,从而在其中获得相应的学习能力,继而为后期的学习以及发展奠定基础。因此学校要切实了解家长需求,聚焦并服务于家庭教育的具体实践,提出解决具体问题的策略,建立家庭教育通识指导、拓展指导和个性化指导案例库,让家长在体验、学习、反思和行动当中提升家庭教育能力。

由此可见,家长与教师的联合能够使得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养成更具有效性,并且对学生的全方位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教学优化,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结合学生的发展进行监督引导,配合教师共同完成教育目标,继而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天霞. “互联网+”背景下家校共育的新趋势,新特点,新策略[J]. 学周刊, 2020(13):2.

[2]齐爱军. 智慧教育背景下的中小学家校共育机制研究[J]. 教学与管理, 2021(13):3.

[3]杨丹. “双减”背景下小学家校共育中教师的指导作用分析[J]. 女人坊, 2021(21):1.

[4]张利贵. “双减”背景下家校教育合作的有效途径探究[J]. 进展:教学与科研, 2021(12):2.

[5]朱渝娜, 李妍, 蒋林. 齐筑教育同心圆 共创教育新生态——“双减”背景下区域家校社协同育人策略探析[J]. 电脑迷·教师研修, 2021(12):4.


版权所有:课程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地图 最近更新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第二批学术期刊,万方网收录,欢迎投稿!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3089,国内统一刊号CN15-1362/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