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小玲
【摘要】在教育改革如火如荼的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应该以生成性教学理论为基础,合理安排组织教学,完善落实“激发动力、展示活力、打造实力”的三力课堂教学目标。
【关键词】三力课堂 生成性教学 实践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30-0145-02
一、生成性教学的理论基础和特征
生成性教学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教学理论之上。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倡导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进行学习,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人本主义教学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他提出了“非指导性教学”,即教学活动应该把学生放在首位,把学生的“自我”看作教学的根本要求,教学活动应该围绕“自我”进行。这种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师生关系,拓展了教学研究的视角。
生成性教学具有参与性、非预设性和交互性的特征。生成性教学以学生主体参与为学习条件积极参与学习,最终达到有效生成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积极参与和有效参与,最终实现学生发展;在生成性教学中,教学内容不是由教师单方面决定,而是在师生之间互相讨论和探究中进行的,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时刻面对各种突发问题,师生需要共同努力解决课堂中随时出现的问题;生成性教学是师生共同发展的的互动过程,在课堂的动态交互中,教师与学生相互交流和沟通,形成“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学习模式,改变了以往传统教学单一传输的教学方式,因此在教学中师生应提高互动性,促使教学互动发展完善。
二、三力课堂下初中历史生成性教学的实践
1.制定灵活多变地教学计划
生成性教学并不是要抛弃教学计划,而是要在教学计划的制定上灵活多变。在初中历史课堂上,教学计划的制定必须要有目的性,比如在学习初一历史下册第四课《科举制的创立》时,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该以学生对科举制概念、内容、优缺点和影响的把握为总目标,这就是教学的目的;同时也要在教学过程中,随着课堂互动的推进随时添加新的内容,比如在互动的过程中学生对科举制之前的选拔制度提出疑问,那么就可以将此作为一个延伸点,组织学生对先秦时期到隋朝之前的制度进行讨论,或者再加入近現代国内外的选拔制度进行讨论,可以收集相关故事进行课堂交流,如此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于科举制的学习更进一步,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使课堂充满活力。
2.教师提高教学智慧
在生成性教学中,教师课堂教学的设计是提前规划的,而在现场实施的时候,往往会出现各种突发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根据特殊情况做出合理的调整。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智慧至关重要,在面对有价值的教学问题时教师要具有明辨的能力,,准确地将其挑选出来转化为教学资源,再根据教学情境实施教学。在教学突发问题的处理上需要快速准确,对教学资源的转化需要即刻完成,避免由于教学问题的出现导致课堂教学停滞,比如教师在课堂内容的设计上是针对西汉由盛到衰的转变,而学生则对西汉鼎盛时期到底是汉武帝起始还是其他皇帝提出疑问,这就需要教师对此作出快速转换,从西汉的各个皇帝治国和外交政策进行分析。由于学生提出问题具有时效性,很可能在这个时间段对这个问题感兴趣,在下个时间段又对另一个问题感兴趣,因此需要教师具有超强的教学智慧,及时利用课堂中的生成性问题。教师的教学智慧主要来源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反思和总结、教学经验的积累等。
三、把控生成性教学的限度
在生成性教学的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学限度的把控也是一个重要方面。生成性教学的教学效果受到多方因素的影响,比如自身特征、学生群体特征,教师智慧、课堂目标的设立等。因此在教学时需要重点关注。生成性教学由于其自身因素,很容易在教学时产生很多观点,而这些观点有错有对,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起到监督和指导的作用,保证教学方向,减少或者避免教学错误的出现;而初中学生群体则具有贪玩的特点,课堂上的交流互动有可能导致学生的交流脱离教学,教师要做好课堂引导;同时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总结自身,不断积累经验,提升自身教学智慧;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要反复检查是否能够使用生成性教学模式。
结语: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学活动越来越多的将学生作为主体,生成性教学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模式,对于推动课堂进行具有重要作用,创新生成性教学模式,对“三力”课堂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黄飞.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历史动态生成性教学探析[J].考试周刊,2014(29):129.
[2]王含芳.论生成性教学[J]. 课程教育研究: 2017(31):31.
相关推荐
[姜福英] 小学体育课堂中游戏教学的应用
[万显伦] 关于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浅析
[韩术东] 浅论小学语文课堂如何实现高效
[邢道玉] 让数学美走进数学课堂
[石素辰] 智慧思品课堂
[贾学芳] 基于新平衡学习的《连锁经营管理》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马文生] 探究语文课堂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丁贵萍] 探索快乐教学途径?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朱颖] 怎样将英语听力课堂中的“测”转变为“教”
[张琴] 如何开展初中化学教学的师生互动
[张青云] 构建轻松和谐的初中体育课堂
[魏志娟] 发挥课前会话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作用
[于国山] 初中体育有效性教学策略
[李昌伟] 谈初中数学教学经验总结
[额尼日勒其其格] 浅议如何培养初中学生信息技术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