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于生活阅历的影响,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的印象也是不同的,除此之外,教学方式、教学环境也是影响学生对知识感观的重要因素。相较于数学、英语等文化学科,音乐知识对小学生而言是较有趣味性,小学生在音乐课程中也会表现出更强的学习兴趣,音乐课程的质量与效率也相对较高。因此,音乐教师需要发挥学科优势,以兴趣为学习动力,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发展。基于以上原因,本文探讨音乐课程中激发和培养学生兴趣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音乐 学习兴趣 激发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44-0117-02
小学音乐是主要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并同时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课程。高质量的音乐课程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还能培养小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引导学生积累个人艺术情感[1]。因此,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应用多种类型的先进教学手段或者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以此开展高效性的音乐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并配合其他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全面发展。
一、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原因
(一)教学方式单一
小学音乐教学中,一些教师创新意识不足,教学方式单一、传统,只是照著教材的内容开展教学,书上怎么写,教师就怎么教。教材上有什么歌,教师就教学生唱什么。教师既没有从学生实际需求出发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也没有深入细致地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学生感兴趣的音乐元素。导致学生对教学内容缺乏兴趣,再加上教学手段落后,课堂趣味性、生动性都很缺乏,久而久之,学生学习积极性自然下降。
(二)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
素质教育理念下,要求教师从传统教学理念中跳出来,转变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但对于很多音乐教师来说,依然没有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没有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提升,依然把握着课堂的主体地位,单一地进行知识的传授,忽略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实际需求。让学生感到音乐课程就是机械、被动的学习过程,导致学生对音乐学习丧失了兴趣。
(三)音乐教学定位偏差
小学音乐课程虽然不像数学、语文学科一样是升学的必考科目,但对于学生乐感的培养、音乐欣赏能力的提升、内心压力的缓解以及创造力都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但从现阶段的小学音乐教学来说,对于音乐教学本身定位不准,教学中忽略音乐本身,只是进行反复的唱歌练习,既忽略学生乐感的培养,也不注重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提升。让音乐教育硬生生变成了唱歌课。
二、如何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
(一)丰富教学内容,创设趣味情景
注意力难以长久集中是小学生的特征,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音乐课程本身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一般也不会有严格、即时的评价方式,这些特性能够营造较为轻松的学习氛围,但也容易使学生丧失对课堂与教师的敬畏,在一定时间后将大部分的注意力从音乐教学中转移。为了将小学生的注意力长久地吸引在课堂上,教师需要丰富教学内容,并依据教学内容创设趣味教学情景,将学生的注意力长久地吸引在课堂中,并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
以苏少版小学音乐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鼓乐传情》为例,这一章节的教学要点是通过《滚核桃》的欣赏以及敲击鼓教学,让学生感受和体验鼓乐的魅力,并在课堂上组织引导学生使用小鼓进行伴奏以及创编简单的节奏。为了丰富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将讨论交流活动、展示活动等内容设置在这些教学要点中。教师还需结合这些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趣味的教学情景,并通过师生的良好互动完成这些要点的教学[2]。在教学时,教师首先展示黄土高原居民晾晒核桃的图片,播放《滚核桃》,教师还需辅以讲解。通过这样的步骤为学生创设生动的情景,随后教师提问学生所听到的乐器。当学生回答之后,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所知道的鼓的种类,比一比哪个小组的知识更加丰富。在情景后,教师再开展敲击鼓的教学、小组竞赛表演等教学活动,丰富教学内容,促进学生音乐素养发展。
(二)进行游戏教学,活跃课堂氛围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和认知世界的重要阶段,为了更好的成长,小学生会表现出活泼好动的特征。教师在音乐教学时,需要重视学生的生理特征,设计合适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在众多教学方式中,游戏教学是与学生好动特征相吻合的教学方式,将音乐教学活动与游戏教学方式结合,能够使音乐教学兼具音乐魅力和游戏魅力,在为学生提供多重乐趣的同时满足学生与他人以及环境的互动需求。在设计音乐游戏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遵守科学性、安全性、教学性原则,以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以苏少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凤阳花鼓》为例,在完成音乐欣赏和部分内容教学之后,教师可以适时引入击鼓传花游戏活动。教师可以在学生对两首《凤阳花鼓》的曲调都有了解后,为学生提供小鼓,然后开展游戏活动,首先教师扮演为鼓手,选择教学内容的两小段节奏敲击,选出学生鼓手。然后开始游戏,选出两位学生,让两位学生分别作为歌手和鼓手,进行《凤阳花鼓》表演。这个音乐游戏的侧重点并不在于教学知识,而是作为活跃课堂气氛的手段,虽然游戏过程能够起到一定的教学作用,但主要目的依旧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3]。
(三)开展竞赛活动,增强学习动力
攀比是一种恶习,会使人疯狂而盲目,但良性的竞争则能够作为学习的“兴奋剂”,为音乐教学增添浓厚的竞争氛围,并增强小学生们的学习动力。良性的竞争活动是符合小学生性格特征的教学活动,能够满足小学生的表现欲望、好胜心。在设计音乐竞赛活动时,教师依旧需要遵守科学性、趣味性、教学性等原则,设置公平的竞赛规则和有趣的奖惩制度,使竞赛活动能够有序开展。教师还需要重视活动中的评价,通过规则和教师的引导,确保教师的评价和学生之间的言语互动都是正面的,以免学生在活动中受挫后因为言语而丧失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相关推荐
[李景玲] 探讨晕船效应与图书馆管理
[王琼] 新形势下知识管理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于宁宁] 新时期党校档案信息化管理策略探讨
[林伟红] 党政干部人事档案完整性探讨
[邢宏宇] 高校图书馆开展微博服务的探讨
[刘国梁] 档案数字化管理的优势及弊端探讨
[陈志超] 关于组合结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探讨
[李锰] 水电站机电安装工程施工实践探讨
[吴伟华] 关于广场舞文化发展的探讨
[杨炳龙] 关于私有财产的民商法保护探讨
[彭祥淄] 新形势下事业单位党务工作的探讨
[刘水冰] 我国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探讨
[邓茂华] 文化因素在小学英语游戏教学中的应用
[闫石] 谈小学体育游戏教学
[姜福英] 小学体育课堂中游戏教学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