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实践教学是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手段。当前, 独立学院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还存在一些不足, 直接影响了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积极构建和完善一体化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 才能为独立学院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独立学院 一体化 多层次 实践教学体系
【基金项目】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立项项目“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独立学院一体化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项目编号:2013-605)。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8-0233-02
独立学院是我国教育领域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独特的办学模式,能较好地缓解高等教育资源的不足,对我国高等教育起到了有力的补充。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独立学院的学生属于一个特殊的群体,学生普遍具有思维活跃,情感丰富,接触社会面较广,内在潜力大,社会活动能力较强,适应社会环境较快的优点,但是,相对于一本、二本的学生来说,在智能、学习基础、理解接受能力、自我约束能力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对于独立学院的大学生,如何增强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问题。为了适应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文章结合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对我院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改革和探索,重点突出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
培养全面发展的大学生 , 培养大学生的全面能力 , 是教育者以及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越来越受到教育部门和用人单位的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首先,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需要,是国家未来综合竞争力的体现。这主要是由国际发展形势和大学生自身在国家和社会中的特殊地位决定的。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证,“一个国家只有拥有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再激励的国际竞争中把握先机、赢得主动。特别是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真正的核心技术、 关键技术是买不来的 , 必須依靠自主创新。”
其次,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人的综合素质的外在表现, 它是以深厚的文化底蕴、 高度综合化的知识、 个性化的思想和崇高的精神境界为基础的, 它是一种认识、人格、社会层面的综合体,它能巩固和丰富人的综合素质。
再者,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现代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是大学生在激烈的竞争中争取优势、把握主动、赢得胜利的关键,是大学生自身成长成才的必备素质和必然选择。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入学率的不断提高, 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攀升, 就业压力陡然增加。而独立学院是我国教育从精英型教育向大众化教育发展的产物, 独立学院学生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就业。从近年来就业市场分析获知, 用人单位在人才选择过程中更加注重实用性, 不仅要求大学生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 工作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 更要求它们能够拥有一定程度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现状
目前,我国大学生特别是独立学院的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还处于较低的状况,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资源相对匮乏
目前,独立学院仍存在着实验设备陈旧、实验用品缺乏等问题。学校在硬件设施上受办学经费的限制,不能为学生提供先进的实验设备、教学仪器和学习环境,更有一些独立学院共享母体学校的教学资源,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母体学校满足自己的学生都存在问题,再加上独立学院的学生,教学资源更加匮乏。因此,在实验过程中存在降低实验标准,在创新过程中,缺少较好的实验平台作为依托。
2.缺乏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许多大学生虽然不满足于现状,但自身缺乏行动的信心和参与实践的动力,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往往虎头蛇尾、见异思迁、放弃追求,同时,缺乏创新所需要的观察力,在观察的角度和广度上、观察的整体性和概括性、观察的敏锐性和深刻性、观察的计划性和灵活性等方面,普遍存在不足。
由于学校对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不够重视,学生参与度不够,学生自身没有意识到社会实践活动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投入的热情和积极性不高。有些学生也想创新,但不知道如何去创新,他们在直觉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联想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逆向思维能力等方面都还比较稚嫩,需要加强培养和锻炼。缺乏把想象变为实际的综合能力,以及勇于实践和敢于实践的精神和实际行动。
三、一体化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一体化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是整合实践教学环节,把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实践教学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制定实践教学计划与大纲,构建综合实践能力整体培养目标体系,通过实践教学环节的落实来保证整体目标的实现。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并非独立于理论教学以外,而是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科学研究的三元一体。通过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科学研究在各阶段学习中的相互渗透、前后贯通,最终达到培养创新型本科人才的目的。具体可以从以下四个层次来构建:
第一层次:对低年级学生首先通过理论教学建立学科的系统概念,在实践教学体系中以过程认识教学为主,通过大量的基础实验(以演示性实验、验证性实验为主),使学生对学科有初步的感知、掌握基本仪器的使用及基本实验方法,训练其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科学、规范的研究习惯与方法。另外通过课堂教学训练(启发式、问题式教学、案例分析等)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联系和整合,同时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创新能力打好基础。
第二层次:在第一层次的基础上增加专业课程的学习,逐步减少实验教学体系中演示性、验证性实验的比例,同时加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例。此时,学生在掌握了一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加上实验课程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创新能力的训练力度加大,作为进一步的措施和发挥,一方面学校向学生开放实验室,鼓励学生自主创新,逐步接触科学研究;另一方面,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到校外的教学基地去见习,让学生熟悉专业学科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及整个生产流程。
相关推荐
[尹文菊] 探究完善工程档案管理的创新策略
[周静] 基于人才培养模式谈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管理
[何芳兰] 浅议现代档案管理工作创新的意义及方法
[于蓓 姜峰 李剑] 创新履职积极作为全方位抓好破产企业档案管理服务经济
[郭天明] 也谈天台宗“理具三千”思想的继承与创新
[孟宇轩] 档案信息化管理利用及创新服务
[田浩] 档案工作的创新建设
[唐家博] 基于FPGA的数字秒表设计
[李姗姗] 信息化建设的创新与城建档案
[叶铃铃] 图书馆服务创新与馆员职业规划
[何凌玥] 基于创新思维下的环境艺术设计
[邱光洪] 昭通市司法鉴定在建筑工程司法鉴定中的实践与创新
[孔铮] 图书馆建设在强化高校学生创新能力上的模式研究
[胡刘坤] 基于语料库的大学英语口语合作模式研究
[章璐] 基于RFID的智能化档案管理系统模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