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对城市总体规划新模式中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教育中,受经费以及时间等限制,往往局限于小范围内开展抽样调研工作并收集数据,并不能覆盖所有学生的需求。而在大数据技术支持下,《城市总体规划》课程教学可以充分基于便利的数据获取来建设课程,更为充分地收集类型各异的数据,引入大数据技术至《城市总体规划》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中,通过信息收集和分析,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以更好地适应新时代城市总体规划新模式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 教学改革 课程建设 人才培养
【基金项目】重庆交通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大数据技术应用的《城市总体规划》课程改革”(2003027)。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08-0182-02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人类社会进入了“互联网+”和“数据大爆炸时代”,作为重大时代转型,大数据技术使得人们的思维、生活以及工作产生巨大变革,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大数据并运用软件挖掘其中所蕴含的科学研究价值。《国务院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正式于2015年9月发布,表明大数据已上升至中国国家战略层面。2017年年底,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习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需要以善于对数据进行获取、分析以及运用作为基本功。需要强化学习,充分掌握以及用好大数据,提升运用数据促使工作得以推进的本领,持续提升把握大数据发展规律的能力。由此可见,数据已经成为驱动城市发展的新动力;数据为更加精准、精细和精确地把脉城市问题、辅助城市决策、监测城市运行提供了可能;大数据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的政策导向,成为创新驱动与转型调整的新动力。对比煤炭以及石油等资源,大数据的价值更为凸显。[1] 本文结合承担的《城市总体规划设计》课程,探讨基于大数据技术的课程改革策略。
一、大数据技术的产生与发展
2011年5月,美国EMC公司最先提出大数据概念。依据发布于IDC的研究数据来看,全球范围内的数据量翻一番往往以两年为周期,此前三年内产生的全球数据量远超过去四万年形成的数据量。大数据技术是一种全新的数据科学领域的技术架构或模式,运用各种现代信息技术,对需要处理的大量的、复杂的、即时的数据进行价值提纯操作,以从中获得有价值的规律,指导人类社会生产实践。按照大数据的生命周期,可分解大数据核心技术为数据采集、处理、存储以及分析等各类技术。其中,数据挖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希望在海量的数据库数据中揭示此前未知、隐含其中且潜在价值极为显著的信息,它以可视化技术、模式识别、人工智能以及统计学等各类技术为基础,自动且智能地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并进行推理,以便决策人员对问题形成正确的判断,提高效率,避免不必要的风险。[2] 此外,Apache软件基金会的Hadoop属于可扩展、高效且可靠的方式,它结合多维数据形式对数据属性值进行表示,以通过各个维度来观察数据并进行分析。
二、大数据的内涵与特点
大数据是一种大容量、多类型、访问速度快、且具备较高应用价值的数据集合。大数据属于以云计算为基础的一类处理数据以及应用模式。基于数据交叉运用、集成共享,进而形成知识服务能力、智能资源。有关大数据的概念界定相对多样,目前尚未形成统一且明确的定义。大数据软件、维基百科以技术作为切入点提出如下描述:大数据属于相对复杂且庞大的数据形式,大数据技术已难以匹配数据处理的传统管理以及应用方法。[3] 大数据技术正在迅速发展成为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服务业态,能够收集、存储和分析大量来源分散、格式多样的数据,发现新规律、创造新价值、培养新能力。
大数据的核心不在于海量数据,而是数据的分析和挖掘带来的有研究价值的信息。大数据呈现下列特征:
数据呈现较大差异化程度:数据类型多样,存在应用特征、数据格式以及编码方式等方面差异,诸多信息源形成海量异构数据。
极大的数据容量:信息设备形成极大的海量数据规模,且远比当前网络中的信息流量更大,將以PB级别作为常态。
极快的处理速度:大数据需要在获取速度和分析速度上要及时迅速。保证在短时间内更多的人接收到信息。
极强的时效性:数据时效性问题是数据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数据质量对数据的应用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较高的可视化程度:以图像、图形等方式来体现大型数据集内的数据,并通过运用开发工具、数据分析等对未知信息有所发现。
极高的复杂度:数据量巨大,来源多渠道。数据处理的传统方式已不再匹配大数据,需以全新方法使得统一接入异构数据、处理实时动态数据的需求得到满足。[4]
三、高校《城市总体规划》课程教学现状
在“互联网+”时代,大数据的辅助和参与将会使教学领域产生一场质的革命。大数据虽然在战略咨询、网络购物、城市规划、交通规划等领域有了广泛的应用,但在高校《城市总体规划》课程教学领域鲜有涉及。传统教学方式忽略学生的知识水平与信息反馈。
传统的高校教学方式中,“照本宣科”的问题依然突出。而分析学生个体差异,制订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难以在高校教学中得以应用。大数据改变了高校教与学的模式,因此通过大数据技术,实时了解学生知识基础,及时获取学生兴趣与需求就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技术。教材知识更新速度无法满足当代大学生对新知识的需求。
教材知识的更新速度过慢已经成为学界共识。而新时代的大学生在互联网的帮助下更容易接收先进的知识,相对陈旧的知识无法满足学生的新知识需求。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补充和更新现在的《城市总体规划》课程书本知识,以更为新颖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因此,更新反映大数据技术等前沿性和时代性的教学内容,并通过大数据技术了解学生基础与需求,也是对现有教学内容的有益补充和完善。
gzslib202205082120
相关推荐
[刘育玲] 基于电子商务模拟教学系统学生认知采纳行为的实证研究
[程丽英] 信息技术对企业档案管理的影响与策略
[黄春苗] 基于学习风格的大学英语教学策略研究
[尹剑梅 薛晨晨] 庭前会议制度:基于杭州市的实证研究
[陈金巧] 基于生态文明下的新型城镇化
[韦照川] 基于TMS320DM642的图像处理实验
[额尼日勒其其格] 浅议如何培养初中学生信息技术的能力
[孟丽群] 关于信息技术发展影响下的高校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的研
[刘海 亢莉 田圆] 基于语料库研究大学英语写作中的错误
[高燕 胡国兵 顾] 基于高职学生的学习风格研究与启示
[蔺淑苹 董淑红] 《电子技术》一体化课程改革初探
[吕品] 基于高等教育管理的困境与出路研究
[虞融] 基于管理经济学视角下的网上购物发展现状的研究
[张娜] 企业温室气体核算数据质量控制
[邓国平] 图书馆自建数据库共建共享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