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张爱玲的《茉莉香片》讲述了男主角聂传庆的视角下在欲望的驱使下对母亲爱人的女儿展开复仇的故事。小说展现了聂传庆扭曲的心理世界和人性的复杂。本文尝试转换视角,以女主角言丹朱为切入点,在精神分析视角下通过言丹朱与聂传庆的比较、言丹朱与冯碧落的镜像关系两方面解读言丹朱的人物形象,揭示言丹朱对封建女性刻板形象的颠覆。
【关键词】人格整体论三界说言丹朱聂传庆冯碧落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11-0155-03
一、引言
目前国内对张爱玲本人及其文本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其中《茉莉香片》作为张爱玲众多文本中唯一一篇以男孩为叙述视角的小说,得到许多学者的重视。女性作家以男性视角建构文本,本身就具有性别意义,而聂传庆这一男性角色也具有强烈的性别指向。就人物的形象分析而言,前人在《茉莉香片》中对女性角色的分析较少,主要的人物分析大概可以分为三类:聂传庆、继母、生母冯碧落。
其中大部分以精神分析角度聚焦分析聂传庆的人物塑造及病态心理形成的原因。对于继母、生母冯碧落的研究则较少而且观点较为新颖,孙吴刚以文本出现的对继母的直接描述来分析继母的形象以及继母这一角色对文本的作用,从而引出继母即使是受害者为何还会被张爱玲刻画出反面形象的原因;而对于冯碧落的形象,杨旸则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从语用学角度出发在文本细读中挖出文本背后的冯碧落,以此来揭示情感上的“集体无意识”。
通过知网的文献梳理得知,目前尚未有人聚焦到小说女主人公言丹朱,因此本文将在精神分析视角下分析言丹朱。从言丹朱与聂传庆的比较、言丹朱与冯碧落的镜像关系两方面揭示言丹朱对封建残余影响下传统女性形象的颠覆。
二、言丹朱与聂传庆的比较
荣格提出的人格整体论中,人类作为一个整体人格是包括了思维、情感、行动等的心灵,是由意识、个人潜意识、集体无意识三个层面构成的。
意识是指能被人察觉的心灵的一部分,比如说人适应周围环境时的知觉、记忆、思维和情绪,是处于人格结构的最顶层。而人的个体化,是一个人的意识发展过程,经过个体化,,人会意识到人是一个整体。自我是意识的中心,在个体化阶段人能够最大限度的达到自我意识。
个体潜意识是人格结构的第二层,是压抑着记忆、知觉、梦等,和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相似。
集体无意识是由多重被压抑的情绪构成的潜意识的“情绪性观念群”,是一个超越了个体的共同心理基础,是人格结构最底层的潜意识,由先天种族遗传的、人难以意识到的一种东西。荣格还系统地归纳了不同人的人格系统所代表的四种原型:人格面具、阿尼玛型、阿尼姆斯型和阴影。人格面具遵循社会的道德、法律等约束,是掩盖真实的自我的最外层原型。阿尼玛型指的是男性中具有的女性基本特征。当阿尼玛高度聚集时,男子会有嫉妒、虚荣、忧郁等女性心理。阿尼姆斯型则相反,指的是女性具有的男性特征。当阿尼姆斯高度聚集时,女性会有进攻性,容易引起内心冲突。①
在《茉莉香片》中,聂传庆和言丹朱的人物描写和性格描写都体现了他们各自的原型。比如张爱玲在描述聂传庆的外貌使用了这些词:“蒙古型的鹅蛋脸,淡眉毛、吊梢眼” ②,甚至“有几分女性美”“纤柔的脸庞”②。结合聂传庆“动不动就哭”③柔弱的性格特征,原本适用于描述女性外貌的词运用到了男主人公聂传庆上,体现了聂传庆身上的阿尼玛型人格原型。在以聂传庆这一角色为主导的文本叙事中张爱玲已经消解掉了男性这一性别强势、强权的体现。
女主人公言丹朱的外貌以及性格描述是滚圆的脸、赤金色的胳膊、丰满的身体,如同“美国漫画里的红印第安小孩”②,这与阴柔的聂传庆产生鲜明对比,体现了男性的阳光、力量美,体现了言丹朱的阿尼姆斯型人格。而且她和聂传庆的众多对话中,言丹朱曾提及过她从来不哭,即使是面对聂传庆的冷言冷语,张爱玲也依然写到言丹朱“质问道:‘你……你老是使我觉得我犯了法……仿佛我没有权利这么快乐!其实,我快乐,又不碍着你什么!’”④言丹朱没有屈服于男性主导的对话,而是给予了强有力的反击,体现出了言丹朱身上的进攻性,也展现了这对话的潜台词:即使作为男性的“你”试图以男性特有的强势压倒弱势的女性,试图以个人情绪影响、支配“我”,使“我”产生愧疚感、焦虑以此达到男性通过思想控制女性的意图,但是“我”不认同“你”作为男性的支配权,女性也有权利去追寻自己的快乐。而且在性格描写上,言丹朱和聂传庆互换性格,和“没有朋友,没有人可告诉”⑤的内向的聂传庆不同,言丹朱“跟谁都搭讪”⑥,以往内向娇羞的女性形象转移到聂传庆这一男性身上。聂传庆是比女性“更弱”的男性,而外向、善于与人打交道的性格则设置在本应是大家闺秀的女性形象言丹朱身上,张爱玲书写了有别于她其他作品中如曹七巧般传统封建的女性形象或者如顾曼桢般是“新时代”有思想有学识却仍然具有女性特有的娇弱的女性形象。
三、言丹朱与冯碧落的镜像关系
根据拉康的三界理论,人在想象界中,“关于‘自我’的认同总是借助于‘它者’”,而且“‘自我’就是‘它者’,‘它者’成为了‘我(me)’”。“拉康用大它的概念以区别它者与实际的它者。”除了自身的图像作为它者来构建自我之外,作为大他者的环境、语言也参与到自我的建构,自我如同观察者被被观察者的它者培养,被环境培养。
言丹朱和冯碧落在文本中实际上是一对镜像人物,冯碧落从外貌、读书、恋爱、人际交往等方面的经历其实和言丹朱的极其相似,只是两人面对同样的选择做出了截然不同的决定,言丹朱的选择是冯碧落想做却不敢做的。在人生轨迹上面,文本描述冯碧落渴望进学校读书,可是“在冯家这样的守旧的人家”⑦,成为了冯碧落成长过程中的大他者,培养着冯碧落的自我构建,认为不可能实现读书的愿望。反观言丹朱,在华南大学专攻科学,也读文学史,对于任何事物、任何人都有广泛兴趣。不同时代,不同的大他者,言丹朱获得了读书的权利和自由。而文中聶传庆对于言丹朱的评价“积极,进取,勇敢”⑧这些优点作为言丹朱的“自我”的外在表现,可以反向推测言子夜家庭的开明,大他者塑造出言丹朱兴趣广泛、积极勇敢的自我,这与冯碧落背后守旧的家庭环境截然相反。
gzslib202207282247
相关推荐
[见政清] 新加坡阅读推广活动研究分析
[印铭] 档案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姚婕] 关于建立动物防疫档案管理对策分析
[陈倩倩] 《名利场》中对话翻译的语用分析
[郭芯源 喻秋兰 王] 湖南土家族舞蹈元素之艺术精神
[高超] 即时录入过程中两种成本模式下诉讼卷宗电子化的成本效
[李娟] 高校图书馆阅读文化对馆员的影响分析
[董健] 高职院校国际货运代理专业的英语教学现状分析和改革研
[李莉华] 中职学生职业素养中的问题及形成原因分析
[麻珍玉] 大学英语中等生课堂认知特点及归因分析
[郭蓉] 试论应用型大学转型期学生职业价值观现状与对策分析
[熊双双] 电费集中核算在电力营销中的作用分析
[白福丽] 对影响我国房地产价格因素的分析
[苏小娟] 关于产能过剩在我国的成因分析
[张小峰] 电力系统自动化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