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育研究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简介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学术期刊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公告 课程教育研究期刊目录 课程教育研究投稿须知 万方论文查重 课程教育研究征稿启事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
  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北方文化研究院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网  址:http://www.kcjyyj.com
数据库收录:万方网收录
我刊入选第二批学术期刊名单
期刊类别:纯教育、G4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2095-3089
国内统一刊号 CN 15-1362/G4
邮发代号:16-129

我刊投稿论文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我刊投稿论文 >
作者:邱榕基 | 字数:7927 | 阅读:

[摘要]在家乡从事教育的三十多年生涯里,我深受苏霍姆林斯基思想的影响,注重学生的和谐发展,关注学生的道德教育,关爱学生,以人为本,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怀着一颗纯净朴素的心,从事纯净朴素的教育。

[关键词]苏霍姆林斯基;和谐发展;道德教育;以人为本

前苏联伟大教育实践家苏赫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伟大的教师,就是能点燃孩子们内心那团激情火花的人。”这句话,自我在1982年进入华南师范大学起,就被深深地印在脑海里,如同一把熊熊燃烧的火炬,不仅点燃了我献身教育事业的激情,更为我未来的人生道路指明了方向。于是,1986年,于华南师范大学毕业后,我欣然地回到故乡从化,开始我的教育生涯。在教育实践中,我从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能更好地提升教育质量不断努力着。

这三十年间,我一直在践行着自己的承诺。毕业后我首先在从化中学担任高中部政治老师,在从化中学工作的12年间,我一直勤勤恳恳、脚踏实地地完成教学任务,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成果,也一路从教师晋升为学校的副主任、副校长;1998年8月,我调任到从化市第三中学担任校长一职;后又因工作需要,于2000年12月调离教育岗位,担任从化市宣传部副部长,兼市文明办负责人、从化报社社长、市文联主席等职务;但于2005年8月我仍带着一颗向往教育的心,回到从化中学,任校长职务,且于2016年6月28日调任,到广州市执信中学从化实验学校担任校长一职,2019年9月学校改名从化区流溪中学,我继任从化区流溪中学校长。

在管理学校时,我深刻感觉到“权力越大,责任越大”的真理,为了能更好地领导学校的教学工作,我会在繁重的工作之余,抽出更多的时间来拜读教育先贤的文学著作,学习前沿的教学思想和理念,探寻更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教学策略,在不断地改进与尝试中,形成更具可行性和创造力的教学方案。我注重学生的和谐发展;关注学生的道德教育;关爱学生,以人为本。

一、践行素质教育,追求和谐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的任务就是要培养“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人”。这对教师工作提出了具体而严格的要求,在日常的教学任务中,除了要向学生输出学科知识外,还要注重学生的道德、体魄、审美等各方面的培养。

我曾有教育一线经验,也担任过教育管理人员,对当前我国教育现状有较为清晰的了解,我认为,在当前的教育形势下,教育工作者应该响应中央号召,从应试教育的老观念中挣脱出来,践行素质教育,在教导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人格发展和兴趣培养,让学生能具备更强的独立性,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好地应对各种压力,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能更好地提升教学水平,我积极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学习前沿的教育理念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比如,2015年8月4日,我远赴芬兰参加了第十二届世界校长大会,且在校长高峰论坛上作了重要讲话,讲话内容主要涵盖了以下四方面:一是基于新时代背景提出健康人格培养要求;二是探索健康人格的具体培养路径;三是针对当前中国教育现状提出相应的健康人格培养策略;四是结合我自身的教育经历阐述“现代君子”的内涵,并提出未来工作需围绕教育理念更新、教育环境改善、教学活动优化等方面具体展开。

在实践中,流溪中学秉承“育之至和,学之长能”创新育人模式,建立起完善的服务网络,建立起完善的课程体系,有名师讲坛、大班课等校本课程;读书节、科技节、体育节、女生节、班主任节、心理文化节、元旦晚会、校园才艺PK大赛、现场书画比赛、课堂剧比赛、主持人比赛等已成为学校文化传统。这些“文化引领,活动育人”的模式取得良好实效,屡获殊荣。为学生提供众多平台,使学生全面发展,合乎新时代教育发展趋势,学生有成就感满足感。学生在参加教学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不仅能开阔视野、提高学习自主性,还能提升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为更好地融入大学生活和步入社会做好充足准备。

流溪中学深度领悟苏霍姆林斯基“培养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理念,将“个性发展”、“和谐发展”与“全面发展”作为学校教育任务并贯彻始终。

二、注重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情操

学校应重视道德教育,探索如何更高质、更有效地开展教育工作,从而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融情于景,寓教于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道德教育融入优秀传统文化,不是简单地将两个方面的内容进行简单地叠加,而是立足教学实际,从教学方式创新入手,将道德教育课堂中想要教授和传播的知识以一种更有趣、更易懂的方式呈现,打破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做到融情于景,寓教于理,改变传统的以教师输出内容、学生被动摄取的枯燥模式,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目标,借助游戏教学、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等方式来推进教学实施。学校积极打造校外教学实践基地,和岭南中医药文化博览园、本地药企广州市倍宁医药连锁有限公司等形成长期合作关系,每年都会组织学生现场学习,寓教于乐,为学生提供理论联系实际的平台,有效促进学生理解能力的提升。

(二)坚持正面教育,养成学生的优良品质

每个学生在个人性格养成的道路上都会遭受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的斗争,此时,教师的引导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此,我校提出“允公允能,自强不息”的校训,通过树立榜样、正面教育的方式,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因素,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拥有积极、乐观、进取的健康心态,具备自我管理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校极为重视环境教育,近年来先后建成了至圣先师孔子石像、周恩来总理铜像、申泮文院士铜像以及院士亭等,这为学生树立了正面教育的典型,形成良好德育教育的氛围。

(三)注重集体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

教育的开展除了学校、家庭之间的配合之外,还需要利用社区资源优势进行教育资源开发。因为学校和家庭中的教育资源毕竟有限,教育又需要与时代接轨,社会上很多优势资源就可以利用起来为学生提供服务。学校在开发教育资源时应该对所在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深入的了解,知道地区发展有些什么样的优势,然后再与相关部门或企业单位表达意愿,如果相关部门愿意合作再进一步设计教育实施方案,双方再做进一步的探讨落实。比如,每年我均会组织流溪中学的学生参与从化区迎春花市举办义卖活动,让学生把自己亲手制作的风车、培育的精致小巧的多肉小盆栽、制作的花样繁多的各种小装饰、精美的陶艺制品、学生们精挑细选出别具风格的文创商品,还有书法社同学即席挥毫写挥春,流溪中学定制的书签和明信片,放在摊位义卖,为学生提供校本化的实践机会,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此外,流溪中学精心打造的研学活动、校园模拟招聘活动、徒步从化四桥活动、校园美食节活动等,也培养了学生对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热爱实践的高尚情操。

三、关爱学生,以人为本

教育是神圣的职业,我们应该怀着一颗至真至纯的赤子之心,不追求功名,专注本职工作,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学习前沿的教学知识,提升教学水平,以育人为乐,谨慎对待工作中的一切事宜;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喜怒哀乐,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教育,这首先是人学。”在苏霍姆林斯基眼中,学生不是应试的机器,教育不是纯粹的分数,每位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精神个体,拥有丰富的精神宇宙。

我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也注重结合苏霍姆林斯基关爱学生、以人为本的教育理想,我把每一位学生当自己小孩看待,关爱他们,主动融入学生,多与学生沟通。我校的学生基本上都有我的电话号码和邮箱号码,有什么事情都可以第一时间直接找我,我成为他们很好的朋友。此外,我还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培养学生爱自己、爱他人的意识

我提倡学生做到以下三点:一是具备“仁爱之心”,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有更强的“共情能力”,遇事不骄不躁,多学习他人的优点和长处,多理解他人,对于别人的错误能常怀宽恕之心;二是“与时俱进”,能根据新的时代需求不断提升自我,保持终身学习,不断精进自己;三是言行文明,凡事多为人考虑,不说让人不舒服的话,不做令人为难的事;四是鼓励学生多参与公益活动,让学生在帮助他人中收获更多感动与喜悦,令其明白助人的乐趣,为其形成更为健康的心态奠定良好基础。

(二)在学校设施建设中,体现对学生的关怀,打造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

引进先进的现代化教学设施,流溪中学拥有校园电视台,4K高清摄影机;流溪中学拥有超一流的音乐厅,为学生展示才能提供条件;每间教室都安装最先进的多媒体教学平台,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建设拥有宽阔的体育馆、绿草如茵的足球场,供学生们展现身手。

教学生活设施也体现人性化舒适化。学校的每间教室、宿舍饭堂都安装空调,让同学们在舒心的环境下学习生活;在宿舍楼下设有洗衣房,为同学们生活提供便捷服务;建造风雨连廊让学生们在下雨刮风时不用急,既挡雨又遮阳。此外,高中教学楼各楼层环境舒适的图书角,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阅读环境,他们能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翱翔,发展自己的兴趣喜好,感知世间所有的美好,也能和同学互相分享所得,在你来我往的交流互动中共叙同窗之情,建立深厚情谊,打造美好的校园生活。

(三)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体现对学子的关爱,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流溪中学新建成的新大门称为“德门”,校名由全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苏士澍先生题写的,而德门的背门上由全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先生书写了“立德树人”,这些都体现了学校的宗旨“立德树人”,以“德”命名的大门强调学校以德为先,通过教育来引导人、感化人、激励人;教师队伍应德才兼备、以德服人、以德润才;学生知礼明德、以德修身、培养高尚品德,也体现了对学生们的关怀。

在三十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我坚信苏霍姆林斯基所言:“爱,首先意味着奉献,意味着把自己心灵的力量献给所爱的人,为所爱的人创造幸福。”我始终怀着一颗纯净朴素的心,从事纯净朴素的教育。



    相关推荐

版权所有:课程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地图 最近更新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第二批学术期刊,万方网收录,欢迎投稿!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3089,国内统一刊号CN15-1362/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