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三年广东省中考名著阅读试题命制呈现向“整本书”阅读倾斜、聚焦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和关注学生个性化阅读的特点,结合现今中学名著阅读的教学情况,提出以统编教材“名著导读”所指向的阅读方法为教学导向、布置“专题阅读任务”,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采用基于批判性思维的个性化阅读教学模式三大策略建议。
【关键词】广东省中考;名著阅读;命题;教学启示
名著阅读,无论是在课程改革上,还是在试题的命制上都处于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
一、命题总体特征
通过整理发现名著阅读试题呈现向“整本书”阅读倾斜、聚焦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关注学生个性化阅读等特点,重在检测学生的阅读过程与阅读积累,关注阅读的整体感知与审美鉴赏,意在打破“伪阅读”的枷锁,用“真考”引导“真读”。
(一)向“整本书”阅读倾斜
命题者注重以点触面,重点考查学生对“整本书”的理解,揭开“伪阅读”的面具,指引“真阅读”的走向。以2021年名著阅读试题为例,这三道试题循序渐进、逐一攻破,不仅考查了名著作品的片段,还延伸到《儒林外史》整部名著,呈现从单篇阅读走向整本阅读的趋势。
(二)聚焦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名著综合题的考查,是在识记能力的基础上,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感知、对语言运用的剖析以及对作品主旨内涵的评价等综合能力,而这些综合能力实则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体现。名著阅读试题依托多样化的考点,加强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考查,这一趋势逐渐成为名著阅读命题的风向标。这一命题的变化,一方面可以规避学生只进行简单内容识记的“伪阅读”行为,另一方面在无形中引导师生关注语文核心素养。
(三)关注学生个性化阅读
从试题来看,命题者注重对考生的“个性化”名著阅读进行深度考查,突出检验学生的多角度阅读、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意在考查考生是否“读出疑惑”“读出个性”。
正如2019年试题第三小题,要求分析《西游记》中人物的人性、神性、动物性的特点。要处理这一问题,就要求学生对名著了如指掌,熟知名著作品的整体,且能够进行深入的思考,进而形成自己的看法,实现个性化阅读。
二、教学启示
(一)以统编教材“名著导读”所指向的阅读方法为教学导向
教材推荐阅读书目共36本,由此可见学生的阅读任务之大,数量之多,在庞大的阅读任务之下光靠学生自主阅读是不足够的,还需要科学有效的阅读 方法作为指引,这时,就可以利用统编教材“名著导读”所指向的阅读方法。以《西游记》为例,统编教材推荐采用“精读”和“跳读”的阅读方法。“精读”是深入的阅读、精妙的思考和个性化的鉴赏;“跳读”则是为寻求关键信息有意跳过、忽视无关信息。面对《西游记》这样的长篇古典小说,在“精读”与“跳读”的相互配合、交替运用下,既可以精准命中“要害”(作品的主要内容和精彩片段),又可以有效避免“冗余”(无关紧要的信息),从而在“整本阅读”的基础上掌握作品的重要内容,提高阅读效率。
(二)布置“专题阅读任务”,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教师可以布置专题阅读任务,引领学生以专题为切入点,走进整本书阅读,训练相关能力,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专题阅读任务设置要循序渐进,既有内容理解,又有人物形象,还有对作品主题精神的探讨,采用丰富的课堂活动形式,使学生在完成喜闻乐见的专题阅读任务时,不知不觉地促进自身语言表达,思维能力等语文核心素养的可持续发展。
(三)采用基于批判性思维的个性化阅读教学模式
为了改变因注重表面识记而偏离真实阅读的现象,避免“伪阅读”,“押宝式”阅读的出现。笔者建议采用以批判性思维为核心的个性化阅读教学模式,有效引导学生真正阅读名著,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
基于批判性思维的个性化阅读教学模式为:“大胆质疑,独立思考——细致分析,缜密论证——总结反思,形成感悟”。以《水浒传》阅读教学为例,具体实践如下:
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一百零八将中选取最感兴趣的英雄,抒发自己对该英雄的理解和感受,并说明喜欢的原因:同时,鼓励其他学生评判发言内容是否属实,大胆质疑人物的不足。
其次,当学生产生质疑后,教师以质疑为“灯塔”,鼓励学生忠于原著,用自己的分析与论证去支持自己的观点或解答同伴的疑问,引导学生对彼此的观点进行深入的交流与讨论,使学生的思维在观点的碰撞中得到提升。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对自我与他人的观点加以总结与反思,展开新的思考,形成新的感悟,并完成一篇“人物传记”的习作,使学生在阅读和写作的推动下形成客观的、全面的观点。
这个教学模式通过质疑、论证和总结反思,充分发挥个性化阅读的优势,学生在完成质疑、论证和反思等任务时既可以发展自身理解、分析、评价、创造等多种深度思维,还能训练“人物小传”的写作技巧,增加语文积累,提高语文读写的基本能力,充分发挥名著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理性思维、敢于质疑和勇于辩论的精神以及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和综合学习能力的重要作用。
名著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相信随着时间的发展和研究的加深,将会有越来越多人发现名著阅读的妙处,也会有越来越多师生捧起名著作品,书籍的芳香肯定会充溢校园的每个角落,语文的根基将愈加牢固。
参考文献:
[1]吴再柱.《西游记》不妨这样“跳读”[J]语文教学通讯,2020(2)(.
相关推荐
[陈毅燕] 植根于学生长远发展的中考动员活动探索
[课程教育研究] “双减”背景下的初三年级班主任工作
[课程教育研究] 提高初中化学中考复习的途径分析
[课程教育研究] 小学语文三年级课外阅读指导策略
[课程教育研究] 小学三年级数学学优生与学困生解决比较问题的差异分析
[课程教育研究] 三年级起步作文教学的探讨
[课程教育研究] 从陕西省中考化学命题趋势研析初中化学教学的
[课程教育研究] 三年级学生写字现象与心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