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走进自己心中的殿堂,他们满怀喜悦;担负起神圣的社会责任,他们兢兢业业。他们用真诚和信念不断追求、传播着文物知识,牵着观众的手去“触摸”远古文明的气息和脉搏。
关键词:博物馆;志愿者
联合国原秘书长科菲·安南在“2001国际志愿者年”启动仪式中指出:“志愿精神的核心是服务、团结的理想和共同使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的信念。”这句话指出了志愿精神的本质,表达了人们对志愿服务的由衷赞美。
博物馆的展品内容和观众欣赏水平之间总是有着或近或远的距离,为了消除这种“观赏鸿沟”,国内各大博物馆如今普遍引入了志愿者团队。正如专家所说,志愿者是博物馆服务队伍的补充和延伸,志愿者把博物馆理念、博物馆知识、博物馆文化进行了更为广泛的社会传播,起到了博物馆沟通社会的纽带和桥梁作用。
中国文字博物馆自开馆以来,共招募社会志愿者500余名,成立了中国文字博物馆志愿服务团。他们的主要工作职责是向中国文字博物馆的参观者提供各种导览与咨询,提供定时免费讲解工作并辅助中国文字博物馆面向社会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
志愿者来自各行各业,年龄从7岁到77岁。成人志愿者进行馆内全程讲解,小志愿者讲解单件文物,他们利用周末和节假日时间到馆服务。为了能够提高志愿者工作的积极性、发挥志愿者各自的优势和特长,我们根据每位志愿者的特点并结合他们自我意愿,在志愿服务团中设立团长、副团长、秘书长。团内下设三部四组,三部分别为组织部、培训部和活动部。四组为学院组、园丁组、蒲公英组和活力组,并分别有各团各组的组长安排组织工作和活动,志愿服务团内每个岗位都有明确的分工和职责。每位志愿者当家作主的意识被极大地调动起来,他们真正把中国文字博物馆当成了自己的家,把中国文字博物馆的事业当成了自己的事业。
小志愿者和成人志愿者相互配合,成为了节假日中博物馆里的一道风景线。很多游客来博物馆参观就是为了听小志愿者们的精彩讲解,稚嫩的脸庞、专注的表情、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和精彩的讲解内容,让很多参观者为他们鼓掌喝彩。中国文字博物馆的展厅中一改传统博物馆的氛围,到处充满着欢声笑语,这里是有阳光、有生机、有活力的博物馆。
中国文字博物馆志愿服务团着力创新志愿服务模式,不断开展各项主题活动,倡导志愿服务的新风尚。从2013年起,开展了“中国文字博物馆志愿服务团文字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先后走进市县区多所中、小学校进行宣讲活动。
2015年5月,74岁的秦振德老师在全国博物馆志愿者群沙龙中进行了题为《简化字——汉字文化的宝贵遗产受宪法保护的规范汉字》的讲座。为体现中国文字的魅力和我馆志愿者的专业水平,中国文字博物馆相关专家和全体志愿者就讲座内容的准确性、严谨性、学术性进行了数十次的商讨、论证。最终,秦振德老师为全国博物馆志愿者呈现了一场精彩的讲座。
其实,每次文字文化进校园活动都和这次全国博物馆志愿者群沙龙讲座一样。为了给孩子们准备一堂生动活泼的文字课,,为了能带给孩子们视听的震撼、为了能让孩子们感受到祖国文字的伟大、为了引发孩子们对学习汉字的兴趣,我们的老中青志愿者都在不断学习、不断汲取营养,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准备教案和课件,这个团队逐渐形成了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
节假日期间,志愿者们都会根据博物馆工作主题开展相关活动。“学习雷锋日”组织走进特殊教育学校、福利院,陪老人聊聊天、陪孩子做游戏,给他们带去图书和生活用品,作为志愿者,大家都有一颗热忱的心,希望通过志愿活动,奉献自己的一份爱心,把这份爱心带给需要帮助的人。“国际博物馆日”志愿者和馆内的工作人员一起走上街头、走进社区,宣传普及博物馆知识和文字文化知识。“国际志愿者日”他们纷纷亮出自己的拿手绝活,合唱、舞蹈、乐器、朗诵,展现志愿者积极的精神面貌。同时,馆志愿者们也走进殷墟博物苑、河南博物院等兄弟单位学习优秀经验、开阔眼界。每年都会接待全国各地博物馆志愿者来访,大家坐在一起,交流经验。志愿者们说,我们能够为祖国的文字文化发扬光大尽一份绵薄之力而骄傲,而中国文字博物馆为有这样一个默默奉献的团队而骄傲、自豪。
有这么一群人永远让我们感动。中国文字博物馆志愿服务团的志愿者们传递正能量,开创了中国文字博物馆志愿服务的新局面,取得了一项又一项的佳绩。
付平作为志愿服务团的副团长,热心志愿者事业,凭着过硬的多语种服务水平在2008年被北京奥组委、北京市委市政府评为“优秀奥运志愿者”,他熟练掌握英语、韩语、日语、对西班牙语、法语也颇有研究。他在讲解服务过程中充分发挥外语优势,承担我馆中外文讲解工作,同时带领小志愿者学习英语、韩语、日语、西班牙语等多国语言的讲解。
秦振德,现年74岁,白发苍苍、精神矍铄,2013年被评为安阳市“百名最美老人之博学老人”。他在高校讲台上耕耘了40余年,为了当一名合格的志愿者,他努力学习甲骨文、中国历史、中国书法史、通读程思源的《中国全史》,通过老有所学,达到老有所为。虽然每次来馆里讲解都需要乘坐近1个小时的公交车,但是坚持每周到馆为观众讲解。
小志愿者年龄在7——12岁,来自市里各个小学,对于文字文化的热爱使他们在课余时间来到博物馆,徜徉在文字的海洋,不断汲取养分,将知识转化为能量,传递给更多的观众。他们在付平老师的带领下学习英语、韩语、日语、西班牙语等多语种讲解,小志愿者多语种讲解服务已经成了中国文字博物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四年来,我们的小志愿者长高了,长大了,志愿服务的精神一直鼓舞着他们前行,在他们心中埋下的种子也随着他们的成长而不斷生根发芽,相信终有一天会在他们心中长成参天大树,陪伴他们一生。
中国文字博物馆志愿者们用爱心和汗水在工作上赢得了一定成绩。2012年5月,在河南博物院举办的河南省第六届讲解员讲解大赛中,志愿者刘艳荣获志愿者类三等奖;2013年河南电视台《汉字英雄》小选手选拔赛中,姚仲浩小朋友参加了节目录制,并进入复赛;2013年10月“牵手历史——第五届中国博物馆十佳志愿者之星暨博物馆最美志愿者”评选活动中,志愿者付平获提名奖;2015年11月“牵手历史——第七届中国博物馆十佳志愿者之星团队”的评选活动中获十佳团队提名奖。
志愿者是博物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博物馆面向社会开放的重要环节,也是走向社会的主要桥梁和纽带,志愿者具有无所不在的传播功能,他们的自愿、主动、热诚,无形中提升着的博物馆的形象,他们为博物馆提供了取之不尽的人力和智力资源,志愿者精神传承了中华民族助人为乐、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又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志愿者们为博物馆的事业贡献着力量,博物馆也把志愿者当亲人。中国文字博物馆为志愿者们搭建一个坚实的服务平台,实现志愿者服务的真正公益化。
参考文献
[1]兰国英,杨岭.试论我国博物馆的志愿者活动[J].东方博物, 2006.
[2]祁涛.博物馆志愿者——让人类文化遗产走向社会的桥梁[J].文物世界,2011.
[3]陕西历史博物馆宣传教育部. “志在文博爱在我心”——陕西历史博物馆志愿者团队工作纪实[J].当代陕西, 2016.
[4]史红.博物馆志愿者内涵及价值初探[D].兰州大学,2012.
相关推荐
[何金] 浅谈中职护生服务与奉献精神的培养
[吴炳生] 用爱心播种希望
[课程教育研究] 爱心浸润蓓蕾智慧促进成长
[课程教育研究] 让师生互动艺术点亮小学语文课堂
[课程教育研究] 用爱心感化心灵
[课程教育研究] 经典古诗文点亮初中语文课堂
[课程教育研究] 区角游戏点亮快乐童年
[课程教育研究] 当代大学生恋爱心理及树立正确恋爱观方法的探究
[课程教育研究] 让语文学习习惯点亮小学生的生命
[课程教育研究] 点亮互联网之光,照亮逐梦新征程
[课程教育研究] 融入职业元素,点亮“生本课堂”
[课程教育研究] 生活化科学游戏点亮快乐童年
[课程教育研究] “游戏”点亮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