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全球电视传媒业的飞速发展,电视的先进科技手段大大丰富了电影艺术的表现能力,而电视也借鉴了电影艺术的表现手法,从而大大提升了自身的艺术品位和表现技能。电视电影作为电视传媒与电影艺术结合直至整合的一种特殊的影视艺术形式,既体现出了影视艺术在新传媒时代强烈的整合需求、现实的可能性、必然性以及新型的整合形式,同时又反映出了影视艺术同宗同源而又殊途同归的深层美学特质。电视电影迅猛发展的道路,正说明了影视合流、互动、互补的国际化发展方向和美好前景。
关键词:中国;电视电影;生存;措施
1 电视电影的定义及发展之路
(一)对于电视电影的界定直到目前为止尚未在影视研究中达成共识。从它的英文表达“Movie made for TV”来看,是指用胶片来拍摄、在胶片上直接或经胶转磁后剪辑、专供电视传播网播放的影片;严格说来,这种影片不能进入商业院线发行。从这个角度说,电视电影与电影的区别仅仅是发行路径与观看方式的不同,在艺术规范、质量等方面的要求与电影并无原则区别;电视电影与电视剧的区别和电影与电视剧的区别也基本一致,如胶片拍摄、长度限制等方面。这并不是抹杀了三者的不同。因为,无论是电影、电视剧,,还是电视电影,它们要面对的首要问题是一样的:视听语言。
考虑到诞生时间的先后,电视剧的语言游戏规则是从电影那里拿来的,电视电影直接就是电影本身。考察电视节目制作方式的演进对我们思考这一问题是有益的。早期电视节目的制作受到了当时技术设备水平的限制。那时,录像机尚未发明,电视节目要么是用电影胶片拍摄下来,冲印制作好以后再用电子扫描播出;要么是通过摄像机直接把镜头采集的信号传播出去。前一种方式不能直接播出,后一种方式不能记录和重放。电视剧之所以得名,是因为它的最初制作方式就是在电视台的演播室演出(就如同演出话剧一样),然后经摄像机直接播出的。1951年,美国出现了用35毫米胶片拍摄制作,通过电子扫描播出的第一部“电视片”。直到1959年便携式摄像机和便携式录像机组成的现场采录系统的发明,才使电视节目制作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就是说,从记录方式上讲,电视与电影有着直接的渊源。这种渊源持续至今,后来出现的一个重要的表现形态就是电视电影。所以,严格意义上的电视电影与电影乃至广义的电视剧的区别不在于其记录方式。
可以认为,电视电影和电影的最直接区别在于它们的最终呈现方式:电视电影通过电视屏幕呈现,而电影通过银幕呈现。在中国大陆,似乎拍电视剧和拍电影完全成了两码事儿,一些导演和影视批评家特别强调两者的区别,这个问题甚至多次出现在影视院校的考试题中。在创作上,有人认为拍电影是创作,而拍电视剧是操作;有人认为拍电影有特别的“创作氛围”,而拍电视剧就没有这种氛围;有人认为电影的特点是信息量大,叙事简洁,而电视剧要把叙事节奏放慢, “过场戏”可以比电影多。在发行和播出上,有人认为电视剧的长篇多集利于商业广告的插播。似乎很少有人考虑观众如何接受,一个不成文的说法是:电视剧的种种特点照顾了在“家庭”日常生活中不断离开电视机屏幕的观看习惯。甚至当人们谈到拍一个作品时,或者是拍电视剧,或者是拍“胶片”,而不使用“电影”一词。基于这种体认,电视电影似乎成了一种折衷物。
(二)在全球许多国家,影院电影在电视上的播出和电视电影的发展,而后催生出一个专门的频道——电影频道。而中国的情况却恰恰与之相反。电视电影的起步与发展完全依附于1995年中国中央电视台第六频道——电影频道的开播。为了满足广大电视观众收看电影的需要,电影频道仅在1995年底到1996年底的一年时间里,就购买了2200多部国产影片,占建国后电影总量的61%。
电影频道于1999年起开始自行制作电视电影。此举无疑对于传统意义上的电影观看方式和习惯是一次重大的挑战。1999年,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成立电视电影部,“电视电影”工程正式启动,并每年投资6000多万元拍摄电视电影,中国电视电影开始踏上探索之路。目前电影频道出品的电视电影总量已近两千部,并以其投资低、风险小、制作周期短的特点逐渐成为继电影、电视之后的“后起之秀”。
2 当前电视电影创作中存在的问题
(1)由于电视电影是新兴事物,创作实践先于理论发展。因此,中国电视电影在创作上也会存在一些问题。很多电影电视作品都存在思想内涵和故事容量单薄;人物概念化、简单化;对话过多,偏重于电视剧结构;导演个性化表达偏离大众审美情趣等问题,还有待我们电影人去修正。(2)多媒体的强势挤压,那就是网络电影和新媒体电影、流媒体电影,将抢占电视电影的生存发展空间。
3 中国电视电影生存之境的主要措施
3.1 开阔的胸襟,借鉴国外优秀电视电影艺术
人类社会是一个统一体,在信息时代,没有哪一个国家的电视电影可以独立存在的。人类文明和文化的全球性渗透是人类社会的政治、社会、经济的提议国家化的必然结果。中国电视电影发展的过程就需要借鉴国外的经验。江泽民同志就曾指出:“我们还必须积极吸取人类一切优秀文化成果,把他熔于有中国特色文化之中”。我们借鉴国外的优秀的电视电影,要反对两种倾向:一种是盲目排外的倾向,一种是全盘西化的接受。这两种倾向都是片面的,违背文化和电视电影艺术的发展规律。
3.2 鲜明美学主张
美学主张首先体现在题材层面上。表现什么生活,彰显什么人物,是文化立场的印证。我们选什么,怎样选择,是我们的文化背景和中国国情决定的。科学发展观的构筑,和谐社会的战略布局,都在一点上重复,那就是以人为本,关注百姓命运,关注百姓的生活,这被提到了执政第一要务的高度。我们应坚守为大众的方向和立场。
3.3 当下电影电视在艺术表现上构成对文本最大杀伤力的是虚假,伪真实,伪生活,伪情感
在艺术上打假,我们就该在表达层面上尊重生活,追求生活质感显得尤为重要。不要把作品中的生活打磨得太光滑,必须追求生活实感和质感。要有矛盾冲突的时代质量,不应沉迷于杯水风波和脂粉气息。既不要矫饰生活,也不要伪造生活。电视电影创作者,不能因其小而轻视它。在张扬个性的时候,过多地欣赏自己,或者把“愤青”的东西融入到作品当中,明明北京有很多好的东西,偏拍厕所等私密的东西,拍上海也拍一些负面的东西,以为这就是美。有嗜丑嗜脏之好,有嗜恶嗜俗之好,这是伪现实主义,是猥琐的自然主义。目前创作当中确实有一些自然主义的倾向值得警醒。我们要追求人性的复杂和人性的深度,但是不要人性的卑琐,不要把审丑当做艺术理想。我们要追求崇高的艺术理想。
3.4 整合资源配置
电影频道可否调动各种传媒手段,形成媒介强势,力推名篇佳作,使之成为电视电影品牌的文化代言。应该革新电视电影的播出方式。电视电影的播出应栏目化,以此强化类型意识。电影频道节目中应该把播出格局与影院放映一体化,纳入自己的战略布局当中,以此来带动全国其他的电视电影,推进中国数字电影的整体进程。
4 结语
电视电影经过多年的发展,经过很多部作品的积累,我们已经有了一个比较成熟的管理机制,已经团结了一大批优秀的创作人员,电视电影的明天将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杨晓云;1998—2011:中国电视电影爱情片类型语法[J];当代电影;2011年08期
[2]黄薇;高清影片的多声道音频制作技术[A];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影视技术文集[C];2007年
[3]李涵初;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数字电影技术标准体系[A];2009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影视技术文集[C];2010年
相关推荐
[李景玲] 探讨晕船效应与图书馆管理
[宋松] 浅谈中国古代图书馆的发展及概况
[王琼] 新形势下知识管理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于宁宁] 新时期党校档案信息化管理策略探讨
[林伟红] 党政干部人事档案完整性探讨
[邢宏宇] 高校图书馆开展微博服务的探讨
[刘国梁] 档案数字化管理的优势及弊端探讨
[陈志超] 关于组合结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探讨
[刘雅琼 王欢] 中国高铁发展战略
[李锰] 水电站机电安装工程施工实践探讨
[张羽] 从中国科学社史料整理看档案价值链的构建
[陈飞飞] 浅析陈光甫对近代中国旅游业的贡献
[吴伟华] 关于广场舞文化发展的探讨
[李沛炎] 电视文化产业责任重建策略探究
[王一凡] 从《白鹿原》看中国乡村社会的礼法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