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通过强化化学实验促使学生理解、验证和运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培养学生的化学基本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
关键词:化学;培养兴趣;实验教学
在现实的化学教学中,教师往往用“讲实验”代替“做实验”,学生“听实验”代替“看实验”,虽然省事,但弊端很多,尤其在高三总复习时,特别明显,学生不会设计实验,不会分析已给的实验装置,分不清基础的实验操作,在描述实验方法、步骤时,术语应用不当,意思表达不清,因此,加强实验教学,不仅是为了应试,也是为了将来更深入的科学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多年的教学中,总结出一些做法,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有以下几点看法:
1 激发学生的兴趣
1.1 精心设计实验,培养学生兴趣
例1、在讲“盐类的水解”时,教师可设计如下实验:
教师演示实验:取少量CH3COONa溶液、NaCl溶液、NH4Cl溶液,分别加入紫色石蕊溶液,让学生观察、对比三种溶液颜色的变化情况,并推断其酸碱性(此时现象与学生所学知识相符,故兴趣甚浓).
学生分组实验:每组用广泛pH试纸分别测定三种饱和盐溶液的酸碱性,分别从:Na2CO3溶液、NaNO3溶液、AgNO3溶液、MgCl2、Al2(SO4) 3、KCl溶液中选。
引导学生完成教材P54表格后,提出问题:盐溶液是否一定呈中性?盐溶液的酸碱性与其组成有什么关系?
通过演示实验完成表格,回答问题,导入新课,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从而为新知识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学生对盐溶液的酸碱性和盐的组成关系知识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
例2、在讲“醛”时,课后习题中有这样一道题:用化学方法鉴别乙醇、甲醛和苯酚溶液,可以将此题改成设计实验:要求学生写出所用化学试剂的先后顺序,并设计出简单易行的实验方案.学生刚学了醇、醛、酚的性质,通过设计实验方案,,参与到实验教学的过程中,能进一步理解掌握所学知识,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1.2 正确引导,优化学生兴趣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学生通过实践、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改变学习的态度,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实验的作用:设疑、探索、验证,结合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使用语言应明白有趣,浅显易懂,教师应该加强自身的语言修养,讲课时做到满腔热情,抑扬顿挫,富有激情,加上教师及时讲解,能大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1.3 利用课外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讲座形式,可以通过丰富的化学实验史实,介绍化学发展史上的名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善于发现旧知识中蕴含的新东西,根据自己的认识提出旧知识的局限性,去继承化学知识并推动它向前发展;还可以开展介绍学法的讲座,以提高学习化学知识的效率等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长知识等;开展有针对性、趣味性、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一方面使同学们增长知识,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对化学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提高了学生学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学生提供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
2 灵活变换实验手段
化学实验是最直观的教学手段,演示实验本身是由教师示范正确操作,并指导学生观察的实验,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大胆去尝试演示实验,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可以发现并纠正其操作中存在的问题。
例1,在“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的实验中,可以让学生先根据教材熟悉实验过程,并选派代表演示实验,从基本操作到操作顺序,其他同学发现问题,汇总后,解决问题,从而印象深刻;
例2,在做“焰色反应”实验时,可以每两个同学一组,熟悉操作过程后,一个同学进行操作,另一个同学观察,这样,既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又调动学生运用视、听、味、嗅、触等感官积极参与,获取一个实验中多样的实验现象,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实验中,每个学生都能亲自动手操作,看到各种物质在自己操作下魔术般地变化,那种成功的喜悦足以激发他们激昂的学习兴趣.分组实验在实验教学中,尤为重要。
2.1 实验设计
实验前由学生进行实验设计,由于实验设计需要学生灵活地和创造性地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因而可以培养学生解决化学实验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思维能力有重要作用;进行化学实验设计要求学生掌握各种科学方法,具有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和敢于创新的精神,因而有利于学生科学方法的训练和科学态度的培养。
2.2 学生独立实验
学会独立实验是让学生自主地掌握所研究的事物的过程,实验观察不仅是提出化学问题的重要途径,而且是使学生获得化学实验事实的根本方法,还是验证假说和理论的直接手段。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逐步建立正确的观察顺序并逐步掌握实验观察的目的性、客观性、全面性和辨证性的原则。
在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前教师不对学生的实验方案的成功与否作结论性评价。学生在实验中如果能依据自行设计的实验方案成功地解决化学问题,能激发更大的热情,成为进一步学习的强劲动力;如果实验未出现预期现象,不但可以使他们通过实际操作结果加深记忆,而且从反面为学生提出了问题,通过他们的努力,分析原因并重新实施实验,成功后将会有利于学生探索实验成功的关键,提高思维能力。
2.3 学生实验时间适当延长
较宽松的实验时间为学生的探索过程提供了可能。学生可以尝试多种实验方案,从中体会药品用量、操作步骤的先后和实验步骤的多少、实验条件(温度、浓度等条件)的选择和实验效果的明显与否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主动探询最佳实验方案。
2.4 实验内容的安排尽量与实际相联系
为了让学生感到化学就在身边,在实验内容的设置上尽量与实际联系。如在设计乙酸乙酯的合成实验时,是这样表述的”饮料中很多水果味的香料都是人工合成的,请你合成香味的乙酸乙酯”。在做阴离子性质实验时,结合试剂瓶标签有被腐蚀的实际情况设计了”盛装在细口瓶中的某无色溶液的标签右半部分被腐蚀,现只能看到在剩余的左半个标签上有Na2S的字样,请通过实验鉴别它的成分”,加强了实验与实际的联系。
3 培养学生观思结合,求异思维
物质的制备可分为实验室制法和工业制法,各制法又可以找出若干种制取的具体方案,发动学生思考,则能有效培养求异思维能力。
例1、利用废铜屑制取硝酸铜溶液的最好方法是( )
A.铜屑与稀硝酸混合加热
B.铜屑与浓硝酸混合
C.铜屑在空气中灼烧后再溶于稀硝酸
D.铜屑与硝酸银溶液混合
对于四种方法,可以引导学生从经济、环保两方面分析何种最好,学生的思维会全面发展。
解析:
A.因铜屑和稀硝酸混合加热,会产生有毒气体一氧化氮,且硝酸的利用率不高,故A错误;
B.因铜屑与浓硫酸混合加热,会产生有毒气体二氧化氮,且硝酸的利用率不高,故B错误;
C.因C铜屑在空气中灼烧后生产氧化铜,氧化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和水,没有污染物,且硝酸的利用率100%,故C正确;
D.不符合实际,硝酸银很贵,故D错误;
故选:C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不断总结方法经验,优化教学手段,使学生想做试验、会做实验,提高综合素质。
相关推荐
[江汉清] 加强机关档案工作?服务和谐经济社会
[余明强] 浅谈如何加强计生档案的科学管理
[包焕平] 试论临床检验中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技术
[韩萍] 论如何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管理
[灵惠] 关于加强群众文化建设几点建议
[李麒麟] 浅谈如何围绕“两个巩固”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
[刘爽] 加强高校基层团总支建设,充分发挥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
[南守宇 孙海涛] 浅谈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加强大学生思想
[曾平] 高中化学学生作业有效设计研究
[李永峰] 加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张琴] 如何开展初中化学教学的师生互动
[韩春辉] 浅析如何加强学校的人事档案管理
[张玉英] 浅谈加强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工作
[顾卫卫] 浅谈如何加强施工企业设备管理工作
[杨震] 探究新课改下文县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