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育研究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简介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学术期刊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公告 课程教育研究期刊目录 课程教育研究投稿须知 万方论文查重 课程教育研究征稿启事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
  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北方文化研究院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网  址:http://www.kcjyyj.com
数据库收录:万方网收录
我刊入选第二批学术期刊名单
期刊类别:纯教育、G4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2095-3089
国内统一刊号 CN 15-1362/G4
邮发代号:16-129

我刊投稿论文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我刊投稿论文 >
作者:徐菁 | 字数:2717 | 阅读:

摘 要:如今,改编名著小说已经成为电影创作的重要渠道之一。然而,那些曾经激起人们情感之波澜的经典名著被搬上银幕时,观众应该在“林泉之心”[1]中重新品味一回,还是应该在嬉笑怒骂间消解颠覆一番?事实上,经典名著改编的影视剧正面临着“误读原著、误会群众、误解市场”的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主干继承,枝叶创新。这里以《法国中尉的女人为例》为例。

关键词:《法国中尉的女人》;电影艺术;电影改编;视听语言

1 感知原著,超越原著

面对内有精湛框架、外有社会影响的经典名著,影视创作者需要感知原著,才能超越原著。因为只有把握原著灵魂,才可任电影改编自由腾飞。但“把握”绝不是原样挪移,正如李可染所说:“踩着前人的脚印前进,最佳的结果也只能是亚军。”[2]诚然,经典名著的影视剧改编不是要小心翼翼地踩前人脚印,而是力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取得别样的辉煌。

比如英国作家约翰·福尔斯的小说《法国中尉的女人》,出版之初就引来了社会各界的热烈反响。约翰·福尔斯在小说中批评了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社会的发展不平衡、封建制度的压迫性等种种弊端,尤其猛烈地抨击了当时扭曲守旧和虚伪变形的社会道德,人们囚禁其中,彼此缺乏理解、充满猜疑。小说在创作手法上有两大看点:一方面作者在叙述过程中插入了自己议论、评价;另一方面作者为故事设计了三个截然不同的结局,以此来营造小说的生活化和多义性。

在原著的多重结构与复杂内容面前,许多影视从业者都因为找不到合适的表达方式只能望而却步,直到导演赖兹和编剧品特选定了套层结构,将维多利亚时代与现代工业社会的观念冲撞、爱情抉择等文化内涵,转换为戏里戏外的两段感情,创造出亦真亦幻、扣人心弦的艺术效果。电影《法国中尉的女人》是从戏里戏外的两条线索来进行叙事的:主线是剧组拍摄的莎拉和查尔斯的爱情故事,副线是演员安娜和迈克的现实恋情。两段感情相互对比相互关照,在强烈的反差中让观众鲜明地感受到两个时代的社会文化背景。比如戏外的安娜与迈克在阳台上对戏,他们环境的构图是宽敞疏松的,着装色调是淡雅明快的,对戏的过程更是活泼甜蜜的。而当安娜在迈克面前表演摔倒的那一个动作瞬间切换到戏中查尔斯接住莎拉时,环境的构图局促紧张,着装色调黑灰暗沉,对话的情绪亦小心翼翼。这么设计既突显出这两组人物有着戏里戏外的巧妙关联,又说明了在维多利亚时代对爱欲的暴露是隐晦可耻的;而现代社会的人们则认为表现爱意的言行举止是坦率真诚的。

电影《法国中尉的女人》的改编,不但遵循了原著的主旨内涵,甚至有所提炼升华,并且在电影化的表达上更加美轮美奂。可见,只有继承的主干浑厚挺拔,创新的枝叶才可旺盛生长。笔者认为对于名著的电影化改编的态度应是“借古以开今”。取“古人”所长,是提取精华部分,而不是照单全收;为自己所用,是有所发展,而不是直接复制。徐悲鸿曾说:“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迷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曾之。”[3]此言甚是。

2 门类有别,规律不同

朱光潜先生曾说:“人人均有一部字典,但成书的形式则需要情趣和才学。我们心中均有一种热情和诗意,但表达的形式或许因人而异。”[4S]诚然,文学艺术与电影艺术本就是不同的艺术门类,因而有着各自的独特规律。归根结底,电影是运用光与影、声与像的完美融合来传达创作者的思想感情、人文情怀,而文学的手段是以抽象、含蓄文字来调动读者对文学世界的想象。

电影《法国中尉的女人》避开原著的创作习惯,改动了几处环节,以电影独具的直观性、表现性创造了不同的艺术效果。比如现实生活中的迈克与安娜在对台词一场戏中,对到戏中莎拉应该如何摔倒时,安娜表演摔倒,通过剪辑接下来的一个镜头竟变成迈克所扮演的查尔斯接住了安娜所扮演的莎拉,,成功地完成了现在时空与过去时空的转换。这个错觉蒙太奇的巧妙运用,着实让观众眼前一亮,也更加能感知到戏里戏外的情感韵味。

并且这种套层结构,也将戏里戏外两个人的感情纠葛缠绕得愈加错综复杂,最明显的体现就是由“片中片”结构衍生出的“话中话”效果。影片中有三次现实人物的误认,第一次是迈克在给安娜打电话时说“你有没有在艾塞特的旅馆(片中莎拉不辞而别的旅馆)等我”。第二次是安娜在回应迈克的表白时说:“现在不行,等到温都伟科(片中二人最后重逢的地方)再说”。第三次也是最经典的一次,当庆功舞会上迈克看到莎拉的汽车开走时,情急之下大喊了安娜的片中名“莎拉”。这种误认增加了电影叙事丰富的表现效果,更引起了观众对今夕两个时代爱情观念与抉择的思考。

原著有三个不同的结局,而电影的套层结构自然生成了两个戏里戏外的悲喜结局。戏里的莎拉重获新生,并且与迈克重归于好。这个皆大欢喜的结局想必是众望所归,它代表着人们对爱情的憧憬和对自由的追求。而戏外的安娜认识到迈克爱的是莎拉不是自己,不愿沦为男人的附庸,更不想自己与迈克的冒险仍落入婚姻的俗套,最终选择了扬长而去,代表着现代女性觉醒成熟的爱情观。可当结尾莎拉与查尔斯划着小船幸福地漂向远方时,又让观众不禁反思:缘何现代人终而收获的是孤独的痛苦,这是否意味着后工业时代人心的疏离?

3 改编之基,艺术本位

如今的影视剧市场,不同于传统艺术有着“十年磨一剑”的精雕细琢,而是要满足大容量、快更新的播出需求。于是,许多影视创作者纷纷转向经典名著以获取改编素材,但这绝不可变成商业诉求对艺术本位的一味吞噬。一些影视作品为了追求高票房,不惜通过暴力、血腥、色情场面的猎奇场面,刺激观众的本能欲望与心理需求,扭曲原著的艺术精神、美学理想,上演着劣币驱逐良币的戏码。当丢了原著的主干之魂,纵使枝叶再“花枝招展”,也只是些肤浅低俗的浮华罢了。

相比之下,电影《法国中尉的女人》不但在内容上用精力去解读原著,花时间去提炼原著,以光与影的独到手法来二次创作就有了非同一般的艺术意义。因为,它的本位不是赚钱的工具,而首先是“艺术”。

4 结论

电影《法国中尉的女人》让原著精神再次焕发于银幕之上,以美妙的光与影、丰富的声与像来重塑了一个维多利亚时代的爱情之梦,让人们收获愉悦的审美体验的同时亦萌生了深刻的心灵反思。

参考文献

[1] 张白露.北宋末文人画背景下郭熙艺术地位再探[J].艺术百家,2007(5).

[2]谭逸冰 王文. 谈李可染的艺术创作论[J].山东艺术学院学报,2012(3).

[3] 华天雪.齐白石的知己:徐悲鸿[J].《中国书画》2011(11).

[4]朱光潜.谈美[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9)


版权所有:课程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地图 最近更新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第二批学术期刊,万方网收录,欢迎投稿!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3089,国内统一刊号CN15-1362/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