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育研究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简介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学术期刊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公告 课程教育研究期刊目录 课程教育研究投稿须知 万方论文查重 课程教育研究征稿启事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
  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北方文化研究院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网  址:http://www.kcjyyj.com
数据库收录:万方网收录
我刊入选第二批学术期刊名单
期刊类别:纯教育、G4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2095-3089
国内统一刊号 CN 15-1362/G4
邮发代号:16-129

我刊投稿论文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我刊投稿论文 >
作者:袁守彦,刘娇(等 | 字数:4402 | 阅读: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自然生态环境却受到了破坏,特别是近几年频繁出现的雾霾天气严重影响了大众的社会生活,也给公众的身体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为了了解公民对雾霾现象的了解,公民的环保态度和环保行为现状,本文通过对南京市城市居民(市民)的问卷调查分析了市民对雾霾现象的认知,市民对政府应对政策的态度,以及市民的环保意愿,以期为未来政府制定或改进应对雾霾等极端气象灾害的政策措施提供实证性支持。

关键词:城市居民;雾霾天气;公众态度;政策应对

基金项目: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N1885013109,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编号12ZZA001),中国气象局软科学基金项目(sk20110151)。

1 引言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步提高,但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自然环境的生态平衡也受到了破坏。特别是近几年在全国多个城市出现的日益严重的雾霾天气严重影响了人民的日常生活,不仅给人们的出行、生产和工作带来了不便,还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了危害。

保护环境不仅需要政府做好应对措施市民也要为保护环境做出相应贡献,正如新闻中提倡的“既然同呼吸,就应该共责任”[1]。贺爱忠等学者的研究结果表明环保行为意向、环保知识对环保行为的影响显著[2]。环保行为是指行为主体在环保意识支配下积极主动地采取的有助于缓解或消除环境污染、降低环境负荷的行为[2]。保护环境仅靠政府行为是不够的,如果市民不认真执行环保政策或者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不采取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环保就不能很好的实现;另外如果市民不了解环保知识和不具有内心自觉的环保意愿,那么要市民接受和执行政府的环保政策并且在生活中采取亲环保行为也是比较困难的[2]。

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分析了公众对雾霾的认识和态度以及公众对政府应对政策的态度,以证明公民的环保态度对环保行为的影响和公民的环保行为对环保成效的重要性,从而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2 以南京市为案例的实证分析

2.1 问卷设计、发放与回收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在南京市市内和郊区采用偶遇抽样法,共发放问卷210份,剔除有关键项遗漏和答题缺失的问卷,得到有效问卷200份,有效问卷率为95.24%。

通过SPSS软件分析数据得到基本信息如下:在被访问的群体中男性为39.5%,女性为60.5%,由于访问为个人偶遇抽样,所以男女比例有所偏差。样本平均年龄在26-27之间,职业分布为:生产、运输工人和有关人员占12%,党政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占2.5%,党政企事业单位一般工作人员占12.5% ,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占18.5%,商业人员占5%,服务业人员占13%,个体经营人员占3.5%,离退休人员占6.5%,学生占0.5%,农民占1%,无业占8.5%。在这些被访者中没有私家车的占60%,有私家车的占37%,最近两年准备买的占1.5%,以后会计划买车的占1.5%,即近两年城市私家车拥有率将达到40%,可见目前我国大城市中私家车的拥有率还是比较高的。

2.2 公众对雾霾天气的认知

通过问卷分析可以看出,42.5%的市民听说过雾霾,很了解相关内容;47.0%的市民听说过,不过具体内容不太了解;8.5%的没有听说过,也不了解;而2.0%的市民表示对此不感兴趣,不想了解。由此可见,虽然大多数市民自称了解雾霾,但是大都是不了解具体内容。对于雾霾引起的危害,39.9%的市民认为雾霾会引发呼吸道疾病,17.2%的市民认为会导致癌症,11.2%的市民认为会诱发心血管病,15.9%的市民认为会诱发心理抑郁,14.8%的市民认为雾霾会引发交通事故(身体受到伤害等),1.1%的市民认为还会造成其他的影响。而对于造成雾霾的原因,37.0%的市民认为是工业污染,31.3%的市民认为是汽车尾气,18.1%认为是秸秆燃烧,12.9%认为是烟花爆竹,而认为是其他原因的占0.7%。

由以上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大多数市民能从自身健康角度意识到雾霾的危害,同时一半以上的市民认为雾霾的成因是与个体行为密切相关的,比如汽车尾气的排放,燃烧秸秆和放烟花等。

2.3 公民的环保态度

由表一可见,在解决雾霾问题方面:大约57%的市民认为解决环境问题重点在政府,而且62%的市民也同意可以采取经济和法律的手段来保护环境。半数以上的市民对政府控制雾霾充满信心,政府同时还要严加控制工业和企业对环境的污染,这些都再次强调了政府在治理企业污染、保护环境方面的重要性,以及企业在环境问题中应负的责任。但是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只有12%的市民认为保护环境是个人的责任,由此可见大部分市民都忽略了自己在环境保护中的责任,虽然有一半以上的市民认识到雾霾现象的产生是与个人行为相关的(汽车尾气,烟花爆竹等),但是最后却把责任大都推卸到政府和企业身上。在个人环保意愿的选项上有77.5%的市民选择“积极参与,主动为环保做贡献”,因此基于市民较高的环保意愿政府可以制定相应激励政策去充分调动市民的环保态度,从而进一步提高市民的环保行为。这些政策主要包括经济上的鼓励和制度上的规范作用。

2、4 市民的环保行为及政府环保政策应对

由表二可以看出,在环保行为中愿意绿色出行(“绿色出行”是指乘坐公共汽车、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合作乘车,环保驾车、文明驾车,或者步行、骑自行车等努力降低自己出行中的能耗和污染。)的市民占到约有一半(43.6%)。市民在愿意绿色出行的原因中“打车方便”26(6.8%),“公交系统变得更好”144(37.9%),“政府严格控制私家车出行”41(10.8%),“私家车费用无法承担”6(1.6%),“公共交通不用花钱”32(8.4%),“为了减少环境污染”76(20.0%),“为了个人健康”50(13.2%),“其他”5(1.3%)。市民在不愿意绿色出行的原因中“打车不方便”66(16.1%),“公共交通太拥挤”125(30.6%),“出门距离远公共交通不方便”88(21.5%),“公共交通不安全”12(2.9%),“家里人口多,老人/孩子有私家车更方便”39(9.5%),“开车出去有面子”4(1.0%),“工作需要”37(9.0%),“保护环境是政府和企业的事,个人无需做什么”3(0.7%),“大家都没有节省能源,我一个人做也没有效果”18(4.4%),“全球气候恶化对健康的影响离我太遥远了,我现在不会关心”5(1.2%);“其他”12(2.9%)。由上可见,大约有20%的市民表示愿意绿色出行的原因是希望借此减少环境污染,而且44.7%的市民表示只要在公交系统变好、打车方便的情况下自己是愿意绿色出行的。由此可见,目前公共交通存在的一些不足是阻碍公民绿色出行的主要原因,其中有接近一半的市民有绿色出行的意识,但是相应的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和配套条件还有所欠缺。

在环保行为上,52.5%的市民表示知道燃放烟花爆竹会造成环境污染但是过节时候依然会燃放,另外市民更愿意以自己日常生活中节约能源的方式(例如:绿色出行、在家里尽量节能减排)为治理环境出一份力。这就需要政府做出相应的激励措施以促进公民能够积极主动参与环保行为,同时政府还要在公共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做出相应的保障。

3 结论和建议

由本文的案例分析可以看出,市民的环保知识和环保态度对市民的环保行为是有一定影响的,但同时也存在一些有待改善之处。例如,市民对于环保知识认知方面存在不同层面的欠缺,针对此现象政府应该改善以往一刀切的宣传模式,应采取多渠道、多方位、多层次的方法宣传关于雾霾等环保方面的相关知识,充分考虑到公民的文化程度、生活环境等对宣传效果造成的影响,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提高市民对雾霾现象的认识,而只有在认知充分的条件下公民才会主动采取环保行为。

根据统计数据反映出来的市民在环保行为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也提出一些相关的建议:(1)政府要多途径的改善市民的环保态度。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市民在知道放烟花会污染环境的情况下仍然会在节日中燃放,可能的原因包括市民没有真正了解燃放烟花的直接或间接的有害影响,仅知道“燃放烟花会环境污染”的口号,,对具体问题却缺乏深入的思考,不知道究竟有什么具体的危害,会危害自身的哪些方面,对环境造成的危害程度有多大等。而现有的媒体也只是从最简单最直白的宣传口号出发,不能真正把上述问题普及到市民生活中去。而政府需要解决的则是更深层次的问题,即深度分析阻碍公民环保行为的原因,通过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各方面来提高公民的环保意愿。比如对于烟花爆竹的生产和汽车的购买也要进行严格控制,在此基础上可以通过制作纪录片、公益广告等方法进行环保宣传,但宣传的内容要更具体易懂,宣传方式要生动活泼易于接受。(2)通过奖惩措施促进市民的环保行从被动转为主动。调查显示,市民只有在不影响自己正常生活的情况下愿意为环保出力。在此前提下政府的积极号召和激励可以促进市民更愿意主动参与环保,因此政府可以采取一些奖励措施来鼓励群众的参与热情和实际参与度,以期调动市民的积极性,提高市民的环保行为。(3)重视法律的规范和保障作用。根据统计结果可以清楚的看到市民对法律的信任程度较高,并且在现实生活中我国法律拥有较强的监督和规范作用。正如学者李杰所说,我们要充分调动法律法规等各种各样的手段,努力创造条件,不断增进公众的环保行为,推动环保意识向环保行为的转化,让公众具有环保未来之眼光,积极主动参与环保工作。

同时还要改善经济生产结构,从源头上控制环境污染,主要的政策建议有:(1)规范行政,加强监督,贯彻政府问责。本文根据统计分析发现市民把环保责任主要归咎于政府,这说明政府缺乏公信力,对相关的法律、行政法规等缺乏严格的执行,在发展上存在盲目追求短期经济效益而忽略生态环境保护的错误观念,并且在监督工业污染等方面也存在监管不力现象。(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目前诟病较多的公共交通建设。从市民现有的绿色出行意愿可反映出市民有为改善环境做出贡献的意愿,但是由于公共交通存在的各种问题而使绿色出行的意愿无法完全实现,政府如果能够加大力度改善目前公共交通存在的问题,则可以更大程度实现市民的绿色出行,因此政府加强公共交通基础建设不仅是满足市民的生活需求更是环境保护的基础保障。

参考文献

[1] 烟农,雾霾围城-预警之外还需要公共行为[N],新华每日电讯,2013,1.

[2] 贺爱忠,唐宇,戴志利.城市居民环保行为的内在机理[J].城市问题,2012,1:53-60.



    相关推荐

版权所有:课程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地图 最近更新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第二批学术期刊,万方网收录,欢迎投稿!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3089,国内统一刊号CN15-1362/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