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育研究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简介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学术期刊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公告 课程教育研究期刊目录 课程教育研究投稿须知 万方论文查重 课程教育研究征稿启事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
  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北方文化研究院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网  址:http://www.kcjyyj.com
数据库收录:万方网收录
我刊入选第二批学术期刊名单
期刊类别:纯教育、G4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2095-3089
国内统一刊号 CN 15-1362/G4
邮发代号:16-129

我刊投稿论文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我刊投稿论文 >
作者:赵伟 刘伟 | 字数:3851 | 阅读:

摘 要:高等学校学生资助工作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的重要保障。目前的学生资助体系已经较为完善,但是也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以安徽省内某高校为例进行问卷调查和数据统计,以现行资助的效果为入口,分析资助体系中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解决思路。

关键词:资助体系;资助效果;勤工助学;素质拓展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目前,在高等教育阶段,全国已形成了以国家“两奖一助”----即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为主,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学费减免等方式相结合的多元资助体系,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大学提供了政策支持和经济保障。然而随着资助工作的纵深发展,自2007年起运行的新的资助体系在不断成熟中也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 国家资助体系运行现状

为进一步深入了解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运行的现状,笔者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一次问卷调查,并对近几年来受资助本科学生获得省级以上奖励情况及就业考研情况进行了统计。其中调查对象是全体在校大学生,调查时间为2013年12月,调查对象通过各学院各年级随机产生。共发放问卷 500份,回收 500 份,其中有效问卷 488 份,回收率 100%,有效率 97.6%。调查结果统计如下表(表1):

1.1 根据调查表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数众多,学生资助工作十分重要

参加此次问卷调查的学生当中,男生占54%,女生占46%,其中有62%的同学不是独生子女,有58%的学生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2)学生资助工作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身份认定是重中之重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身份的认定由于涉及到学生隐私,信息收集面广、牵涉地区部门多、时间跨度长,目前国家、高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尚未形成统一的具体化标准,在执行起来就存在信息获取不对称、盲目偏听偏信等认定困难问题,容易让部分学生钻政策的漏洞进行骗助的行为。其中有22%的学生认为周边有部分学生存在骗助的现象,有78%的学生认为要对骗助的学生将资金收回。

(3)勤工助学是重要的资助方式

图1:2011-2013年考研情况对比图

图2:2011-2013年初次就业率情况对比图

图3:2011-2013年受资助学生获得省级以上奖励对比图

根据调查问卷得出,勤工助学是仅次于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助学方式,有22%的学生认为勤工助学是最佳的资助方式,有57%的学生参加过勤工助学,74%的学生认为勤工助学的目的是为了补充经济,但同时又有60%的学生认为勤工助学对专业课学习没有帮助。

1.2 根据以上3个对比图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考研率、初次就业率要高于全校平均水平

从图1可以看到,自2011年至2013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考研率要比全校平均水平高出10个百分点左右;从图2可以看到家庭经济困难生的初次就业率近3年来均比全校初次就业率要高。说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希望通过学习来改善未来生活的动力和愿望更加强烈,并且也愿意付出更多的努力,在家庭经济状况不利的情况下更好的完成大学学业,这一点在考研率就业率上均得到具体体现;

(2)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动手能力、科研能力要比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差

从图3中可以看出,获得省级以上奖励包括英语竞赛、科普创意创新大赛、竞技体育等方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整体水平比非困难学生要差,尤其是在学术类竞赛如科普创意创新大赛中的表现差距更大。

2 国家资助体系存在的问题

2.1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难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是做好学生资助工作的基本前提,近几年来频繁曝出学生登台演讲比贫困、投票选举贫困学生等不良现象,从侧面反映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困难,由于国家没有给予家庭经济困难生认定制定统一的标准,各高校在制定标准的过程中也没有一个具体量化的尺度,辅导员在操作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大的困难。现行的家庭经济困难生认定的基本流程为:“学生本人申请—班级民主评议—辅导员认定—学校复核”;在这样的一个流程中看似经过若干的流程,层层把关,但是实际上还是有很大的不足。比如学生申请是要求有当地民政部门盖章的证明,按照现行的要求是要求到乡、镇民政部门证明即可,但是这个证明的权威性也值得质疑。笔者本人曾在基层挂职担任过村干部,本村一名学生在当地开具家庭经济困难证明非常简单,学生家长带着孩子到村委会就能盖到章,乡政府基本上只要见到村委会开具的证明就会在证明上加盖公章,就算要求到县一级民政部门盖章,流程也大致相似。随着近几年来国家资助力度加大,资助标准不断提高,不少家庭经济不困难的学生为了经济利益也争取资助,甚至出现骗助的行为。

2.2 勤工助学岗位有限资金少

勤工助学是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通过自身劳动获得相应报酬,因其工作地点大多是在校内、工作内容轻,深受学生喜欢,是目前各高校中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帮扶的重要形式之一。但是随着近几年来各高校进行人员扩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数陡增,以及学校不少部门进行社会化改革,聘用了相当一部分的社会人员,大大的减少了学生勤工助学的岗位,基本上各高校都出现了勤工助学岗位不足的情况。而且因为大部分的学生课时较多,在课外时间参加勤工助学活动较少,所得的报酬也很少。通过笔者对所在学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50.9%的学生认为大多数的勤工助学岗位多集中为体力活,比如在图书馆进行图书上、下架、整理工作;档案馆进行档案材料整理工作;或者是语音室、机房等地方的卫生打扫工作,60%的学生认为所设岗位的工作内容与自己所学的专业相差甚远,不能与学生所学的专业和特长相结合,同时名额有限,工资待遇不高,勤工助学的时间也经常与学习上课时间相冲突。

2.3 资助工作缺乏个性化指导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大多来自于经济不发达地区,而这些地区的中学教育比相对落后,导致学生整体综合素质较差,个性也难以得到充分发展。进入大学之后,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更多集中体现在经济方面,缺乏将大学教育与中学教育有效的衔接,学生在中学时代就存在的一些问题不能在大学得到解决,甚至被掩盖。相对贫困的经济条件导致他们只能将全部资金用于应付基本的生活所需,相对于其他经济条件较好的大学生,一些素质拓展发展性需求难以得到实现,综合素质大多不如其他学生。

3 国家资助体系建设的若干思考

3.1 建立合理的家庭经济困难生评估体系

首先是要建立系统全面的认定程序,从传统意义上的“学生本人申请—班级民主评议—辅导员认定—学校复核”四层程序改为立体的多维度多层面的认定程序,加大对每个程序的审核力度,譬如可以从高中开始建立个人家庭情况档案,,从进入大学开始交到学校进行审核,并逐年进行变更;同时加大学生评议的参与面,对有评议中有争议的同学进一步了解;第二是要建立完备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库,实行动态管理,并将相关数据进行合并,例如学生每个月的生活费等,各高校业已实行一卡通业务,可将相关数据进行合并处理,对于生活费严重超标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跟踪调查;三是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对于不诚信的学生要给予一定的处罚,即便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也要进行相应的惩罚,并希望得到社会舆论的认可。

3.2 开设科研助研岗位,提升勤工助学体系建设

首先高校应当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文件的规定,每年从学校从事业性收入中提取一定的资金作为勤工助学专项基金,专项用于高校勤工助学工作;其次高校应当在校内挖掘勤工助学的潜力,力争提供更多的岗位,除了目前己存在的高校行政、后勤管理岗位之外,应当加大在教研和科研岗位上的提供,让学生提前进入实验室协助老师进行相关的科研、实验工作,一方面可以通过勤工助学获得相应的工资报酬,另外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勤工助学,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和特长,有助于学生的经济、学习的双丰收。

3.3 创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综合素质拓展体系

高校依据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规模大小的实际情况,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提高经济困难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适当的增加实习实训课时,创造专业技能训练平台,确实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有针对性的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外语使用能力和计算机操作能力。同时创造条件,配备专项经费资助,以培养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把各项资助项目的落实与学生社会实践相结合,通过课题研究、社团活动等形式,培养和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加强他们竞争意识与写作能力。鼓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敢于张扬个性,勇于拔尖,又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参考文献

[1] 马彦周.大学生发展型资助体系构建研究[C] .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2

[2] 常顺功. 高校学生资助政策及实施问题研究—以Y大学为例[C].昆明:云南大学,2012

[3] 梁兆光,李振江.高等学校学生资助体系创新研究[J].甘肃高师学报.2010,15(2):105-107

[4] 杨秦.我国高校资助体系的完善和效用发挥[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4(5):21-25

作者简介

赵伟(1983-),男,0安徽巢湖人,安徽医科大学学生处,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刘伟(1986-),女,安徽合肥人,安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辅导员,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


版权所有:课程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地图 最近更新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第二批学术期刊,万方网收录,欢迎投稿!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3089,国内统一刊号CN15-1362/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