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象征,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重要特征,它在民族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人类文明创造和发展的过程中既有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有消极的传统文化,因此,我们要对传统文化合理的传承和发展,吸取精华,剔除糟粕,大力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关键词:传统文化;传承;发展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都值得去传承和发展。但随着西方文化的侵入,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网络文化的普及,我国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冷落和抛弃,导致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受到严重的威胁。因此,在目前形势下,研究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就显得十分必要。
1相关概念界定
1.1 文化内涵
国内外学术界对文化的界定尚没有统一,美国人类学者克莱德·克鲁克洪认为文化既包括显型式样的又包括隐形式样的由人类创造的生存系统,在某一特定时期可以为群体的特定部分所共享;英国学者泰勒认为文化是一种综合体,既包括个人在生存过程中获得的能力和习惯,也包括所具有的知识、法律、习俗、道德及信仰等;我国学者张岱年将文化界定为活动成果及活动方式的辩证统一,是人类在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创造的物质及精神成果的总和,包括处理人和世界关系的方式方法等。总之,笔者认为文化就是涵盖范围较广的统一体系,是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及物质财富的总和,包括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及行为文化四个层次。
1.2 传统文化概念
传统文化这一概念是相对于当代文化和外来文化而言的,其落脚点在文化上,即我们常说的文化遗产,它是历史上各民族观念形态、思想文化的总体表现,是人类文明在形成过程中汇聚成的一种能够体现民族精神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我国的传统文化主要是以儒家、道家、法家学说为核心,是各种文化的大融合。
2 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传统文化的流失
中华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又包罗万象,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为人类积攒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形成了许多具有中华特色的民俗和民间艺术。但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儒家经典、古训、祖宗之法被更多的人所漠视,不尊师重道的现象越来越多。此外,随着人们地域的迁移,原有的传统习俗、生活方式也在被社会所渐渐改变,譬如作为中国最重要节日的春节,一直以来是合家团圆、幸福祥和的代名词,受到世世代代人的重视,而如今,却还不如情人节、圣诞节,甚至于双十一、双十二备受人关注。一些备受重视的传统工艺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也在被逐渐遗忘,譬如现代的人们越来越离不开电子产品,手机、电脑不离身,成了现代人重要的通讯工具,书信往来已成过往云烟,毛笔字也成了稀有之物。现代人也越来越倾向于流行的服饰,传统服装几乎没有人过问,传统的服装裁剪工艺正在逐渐流失。
2.2 传统文化传承机制的缺失
在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吸取其精华,还要去其糟粕,这就需要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传承机制相辅佐,但目前,我国在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方面还缺乏相关的法律条文和传承机制。我国在传统文化保护方面理念有待改变,国人对已有的传统文化不够重视,没有知识产权概念,导致一些传统文化流失国外而被据为己有。再者,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必然要融入到市场中去,但目前文化市场上,还没有形成系统、有效的文化传承工作机制和管理机制,导致一些商家为了个人利益,肆意炒作一些传统文化产品,使传统文化产品变成了他们赚钱的低俗商品。一些主流媒体为了收视率,也渐渐随波逐流,恶意篡改历史或名著,严重毒害了国人的眼球和心灵,影响了青少年的视听。传统文化传承机制的缺失导致我国传统文化传承逐渐断层,甚至消失,传统文化的地位逐渐下降,发展举步维艰。
3 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路径选择
3.1 完善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保障机制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国人的支持,但这并不是某个人的事情,还必须从国家的层面对其加以保驾护航,这就需要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首先,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要立法先行,建立健全传统文化方面的法律法规,规范文化市场行为,形成良好的传统文化市场秩序,保护传统文化受到过多外来干扰,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法律保障;其次,要建立健全传统文化管理机制,在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过程中,政府不仅要大力扶持,而且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管理。政府各部门只有把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纳入到日常工作中去,才能更好地协调和统筹好传统文化传承工作,因此,建立健全传统文化管理机制就显得十分必要;再者就是要建立健全监督和参与机制,在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中,政府部门要对传统文化市场加强监管,同时,部门内部也要加强相互监督,以督促各部门有效地开展文化传承工作。当然,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工作并不是依靠单一力量就能完成的,这是一项浩大的工程,需要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参与。
3.2 构建现代化的传统文化传播机制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文化的传播,传播力度越大,覆盖的空间范围也就越广,对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的影响也就越大,因此,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传播机制。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产品越来越普及,逐渐替代了一些传统的传播机制,因此,传播传统文化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建立健全现代化的传播机制。传统的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的传播媒介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创新,寻找新的契合点。此外,建立现代化的传统文化传播机制要充分利用好科学技术和电子媒介,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文化的传播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报刊杂志,其传播途径在向网络延伸,传播之迅速,影响之广泛是传统媒介所无法比拟的,如前几年兴起的博客、QQ空间,近两年兴起的微博、微信,来时之凶猛,为大多数人所接受。因此,我们在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中,要积极拓宽传播渠道,转变思想观念,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传播途径,整合传统及网络资源,大力传播优秀的传统文化。
3.3 鼓励各地保护地方特色文化
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方文化,我国地大物博,由56个民族组成,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通过历史的沉淀,逐渐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随着现代化的推进,各民族也逐渐受到现代化的影响,地方特色文化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冲击。虽然地方文化和外来文化经过不断的摩擦、冲突、融合,会形成一种新的文化,但对一些优秀的地方特色文化应该加以保护,以防流失。因此,各地政府要鼓励人们保护好地方特色文化,积极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及发展工作,为后代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3.4 积极寻找传统文化与市场经济的契合点
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离不开这个大环境,也不能违背这个发展规律,要时刻接受市场的调节,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不例外。传统文化要想在市场经济中生存和发展下去,必然要找到和市场经济共存的契合点,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人们的现代性的文化需求。传统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在于要抓住机遇,不断创新,以增加新的活力,因此,笔者认为,应该走文化产业化之路。在市场经济的调节之下,各地区之间、各文化企业之间要深刻反省自己,并从自身实际出发,积极推动地区文化和文化企业的改革和重组,以形成新型的文化产业集团。此外,推动传统文化发展还需要结合其他相关产业,不断地调整融合,以衍生出新的产业链条,提高传统文化的附加值。同时,要建立传统文化的高端品牌,树立传统文化的品牌形象,以提高传统文化的核心实力,大力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聪.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J].金田,2014(2).
[2]王松.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之我见[J].改革与开放,2012(12).
[3]吕霞云.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J].科技信息,,2014(4).
[4]姜翰生.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变革[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13).
[5]闻丽、李朝军.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J].理论月刊,2013(3).
[6]李超.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机制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
相关推荐
[周艳红 文意纯 ] 探析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的发展策略
[宋松] 浅谈中国古代图书馆的发展及概况
[郑秀枝] 网络环境下数字图书馆的发展与现状
[王新安] 如何发挥交通档案在发展交通事业中的重要作用
[赵峰涛] 民办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变革及发展趋势
[于蓓 姜峰 李剑] 创新履职积极作为全方位抓好破产企业档案管理服务经济
[薛晨光 李姝] 浅议成都城市化进程中传统文化的保护
[张岳立] 浅析新时期农村村镇建设的发展
[银花] 构建内蒙古草业科学发展体系的重要性
[郑帅杰 曾遥远] 生态水利工程的发展及其现状研究
[赵星星] 数字互动杂志的发展历程研究
[杨晴 杨琳琳 杨] 陶瓷刀具材料的发展趋势
[陶静安] 试论软件安全漏洞挖掘技术的发展方向
[刘雅琼 王欢] 中国高铁发展战略
[罗林娇 叶雅妮 ] 微博的科学传播对自媒体发展意义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