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扩张,高等教育成为了大众化教育。如何提高教学质量,适应社会对应用性人才的需求,满足地方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需求是地方高等教育的责任。通过对地方教学型高校加强非学历教育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进行研究,探寻非学历教育的发展模式及对策,对地方教学型高校的教学改革和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具有较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非学历教育;职业技能;应用型人才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扩张,非学历教育培训成为了增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手段。地方高校如何提高教学质量,适应地方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满足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需求是普遍面临的问题。地方高校加强非学历职业技能鉴定,对提升学校的竞争力和办学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越来越多的急需的复合型人才,进一步促进高校学科专业建设、调整师资队伍结构、转变人才培养理念,形成与社会经济发展、与学校发展定位相适应的学科体系和人才培养机制,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1 非学历职业技能教育与学历教育衔接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近些年,,各个地方本科高校对理论与实践教育不断进行了教学改革,很多地方应用型高校在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但是从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学校虽然也进行教学改革,但这些教学改革没有结合和渗透职业技能鉴定标准、规范的内容,非学历职业教育本身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培养计划的衔接性。地方应用型高校在教学活动中执行专业教学计划、大纲,而相应的非学历各工种职业技能鉴定教育却有其自己的标准、规范,两者在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上存在差异,需要使两者的标准有衔接点。
2.课程内容的融合性。课程的教学内容与职业技能鉴定相应工种鉴定规范不相符,其所授内容不能全面涵盖鉴定的内容,在技能鉴定时,不得不对有关的知识再进行系统的非学历培训。
3.教学组织的互补性。教学活动组织与非学历职业技能培训规范对学生应掌握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分配比率不同。学校教学活动的组织,往往侧重于理论知识的学习。职业技能鉴定规范,则要求被鉴定者侧重于技能知识的掌握。两者要互相补短,地方高校教育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4.实验实训场地滞后性。职业教育需要大量的实训设备,其投入大于同类型的其他高等教育,而现在国家对地方高校的投入有限,使实训设备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2 以就业能力为导向,构建职业技能培养课程体系
在地方教学型高校的教学中是以教师教授相关的课程为主。课程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实现教学计划的主要手段。目前非学历职业教育的课程主要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部分,承担着相关职业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在职业技能鉴定规范中,各个工种也有相应的知识要求和技能要求。
要做到非学历职业技能鉴定和学校教学的有机结合,必须使课程的教学大纲与相应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规范相适应,课程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与相应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规范中的知识要求、技能要求相互对应。首先对职业岗位进行能力分析,找出每个职业岗位对应的关键职业能力;其次是对专业能力进行归类,如果是专业对应的所有岗位都需要的职业能力,应将相关的教学内容归属到某门专业基础课程中去,对于个别岗位才需要的职业能力,应设置相应的专业课或专业选修课。第三要搞好职业技能鉴定与教学之间的衔接,制订出符合实际的、操作性强的,既符地方教学型高校教学大纲要求,又能涵盖职业技能鉴定标准、规范的实施性课程教学计划,使学生在完成课程学习的同时,达到相关职业岗位的就业标准。
3 借鉴职业鉴定考核标准,规范学生成绩的评定
课程考核是教学型高校教学的一个得要环节,一方面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另一方面对学生的学习也起到一个引导作用。学历教育是以课程成绩做为学业的评定依据,要使教学型高校的教育体现应用职业性,就应当使课程考核体现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
1.将职业岗位的各项能力要求融入到课程的考核内容中去。地方高校培养的是生产技能应用型人才,能够解决现场实际问题是其特点,因此要将知识的应用做为考核的重点。例如在《建筑工程图的绘制与识图》课程中,阅读工程图样是岗位的核心能力,因此各种施工图的看图是课程的考核重点。
2.考核方式的多样性。这也体现了职业考核的特点,改变一张考卷定成绩的做法。有些能力是用考卷考不出来的,可以让学生提供作品进行考核,或者进行现场操作考核。实训实习过程也是学生技能提高的过程,加强对技能培训的过程考核,可以检验学生的阶段性实训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3.学业成绩与职业鉴定成绩的衔接。有些课程有相应的职业工种相对应,在职业技能鉴定合格的条件下,教学单位应该承认该课程的考核成绩是合格的,如机汽车课程,可以把《汽车维修工》、《汽车二手车鉴定师》的技能考证的成绩做为课程的成绩。
4 突出应用型教育特点,加强职业素养的培养
学生的职业技能素质教育是一项综合工程,高等教育不但要使学生学好专业知识、练好专业技能,更要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素质是职业技能鉴定的重要内容,地方教学型高校的素质教育应将职业素质教育纳为内容。与其他因素相比,用人单位最注重的是人才的专业品德。现代企业要求从业人员能够吃苦耐劳,具有较强的自律性,对企业的忠诚度高,加强素质教育是重中之重。学生开展的各项活动是培养职业素质的重要载体,活动的内容要具有职业特色,让学生在游玩中受到职业教育。如:我校土建学院组织学生到庐山参观庐山别墅群,庐山别墅群是西方建筑文化的具象体现,又是在庐山独特的地理环境中所出现的产物,是建筑艺术与幽美环境的完美结合,并形象地融入了一个时代的文化特征,成为可居、可游、可赏的统一,创造出特有的风景景观群落。这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就是很有成效的职业素质教育活动。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使能够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越来越多,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阶段己经来临。地方教学型新建本科院校,应借鉴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的内容与方法,对专业教学实行某些改革,能够增强专业教学的针对性、实用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在教学中既注意学识的培养,又注重劳动技能的非学历培训,使学生在踏入社会时既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又获得必需的技能知识,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以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余玲玲.当前我国高校非学历教育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J]琼州学院学报,2009(6).
[2]苏永红,羊键. 普通高校发展发展非学历教育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成人教育,2008(1).
相关推荐
[奥尔鲁木] 国内外高校工商管理案例教学法研究述评
[周艳红 文意纯 ] 探析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的发展策略
[王琼] 新形势下知识管理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于宁宁] 新时期党校档案信息化管理策略探讨
[高平善] 新时期如何做好人事代理档案管理工作
[戴耕洁] MOOC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实践思考
[马安娜] 高校档案利用障碍及对策分析
[赵峰涛] 民办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变革及发展趋势
[肖永菊] 浅谈高校档案为校园文化建设服务的作用
[邢宏宇] 高校图书馆开展微博服务的探讨
[郑长兴] 新时期公务员队伍政德建设的思考
[张岳立] 浅析新时期农村村镇建设的发展
[唐维] 如何提高高校图书馆的图书利用率
[刘辉贤] 计算机在高校后勤管理中的应用
[杜志惠] 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的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