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唐沁
【摘要】目前,我国的教学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大学英语教学从“教”转向“学”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如何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一直是教学模式创新过程中研究的主要课题。本文介绍了庇护式教学与观察模式(SIOP)的内涵,对目前我国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借鉴SIOP的优点结合我国教学实际提出有关建议。
【关键词】大学英语 教学模式 SIOP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6-0067-02
一、引言
庇护式教学与观察模式(Sheltered Instruction Observation Protocol,本文简称“SIOP”)是美国教育部针对本国大量英语非母语人群而开发的高质量教学模式。SIOP将语言和学科内容融合在一起,提供一整套完善的备课、授课方法和步骤,涵盖了从备课、授课,到复习与评估等教学环节,形成了有效、且能保证高质量的教学体系。
二、SIOP教学模式的内涵
SIOP教学模式包括八个组成部分,具体指:(1)课程准备。包括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计划以及选择辅助教材等。(2)建立背景知识。包括摸清学生知识背景、梳理知识与应用能力的关联性等。(3)提供可理解性语言输入。即使用适合学生自身能力的语言水平并与课程准备阶段确定的教学目标及计划相对应,确保教学语言水平输入的可理解性。(4)指导学习策略。指给学生提供使用认知、情感等学习策略的机会,并利用提问、讨论等方式逐步提高学生的思考层次。(5)课堂互动。包括分组讨论、情景对话、趣味游戏等形式加强学生的互动,要求教师善于倾听,尽量不打断学生的陈述与思路。(6)应用。提供实践的材料、工具或是语言训练,让学生通过参与其中而使用技巧并运用新知识。(7)授课方法。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和节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实现学科及语言目标,学生高度参与。(8)复习与评估。对主要概念和关键词汇充分复习,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并反馈,最终做到评价教学效果并作适当调整。
SIOP突出模块化、系统化以及实用性的融合,突出课堂语言学习与应用能力的结合。SIOP首先強调课堂准备的重要性,强调学科目标和实际教学目标的明确与统一,两个目标的明确与统一可以让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客体更加高效地完成既定教学任务。建立知识背景是把学生目前的学习能力与学习目标更好的衔接起来,这对平时教师备课的基础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更加深入的理解书本背后的知识储备,增加知识厚度。通过输入具有针对性的、可理解性语言的输入,以及指导学生运用优化的学习策略,提升学生的思维层次以及独立思维的能力,便于日后课堂教学互动环节以及教学效果反馈的高效和准确性。在课堂教学实践中,SIOP强调运用互动的教学方式,通过多种形式的互动环节,或问答、或进行分组讨论、或采用情景模拟的方式完成部分教学任务,同时要求尽可能多的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教学任务中,解放他们的思想,激发他们的热情。这其中,教师要最大限度的成为一个观察者,从中观察课堂教学的进度及深度。复习与评估作为SIOP的最后一个组成部分,主要是作为最后评估的手段之一,是作为SIOP模式循环的重要节点。通过评估教学效果对教学模式进行改进,如通过教学了解学生的口语水平,以及观察学生在互动环节的参与度等,教师都可以根据这些信息来调整授课方法及进度等。SIOP模式是一个良性的循环,30个要素要存在于循环的各个部分当中,当然不是每一次授课都要使用到每一个要素,而是教师只需要针对每一节授课的特点自行设计、组合或者使用所需要的要素,已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我国传统英语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教学模式的概念是指在一定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在教学环境中教与学等各要素之间形成的稳定关系和结构形式。目前较为流行的教学模式主要包括讲授型、交流型和折衷型三种。目前,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仍以讲授型为主,即以教师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较为注重阅读和听力等输出型教学的培养,而对口语和写作这些互动性的培养不能予以很好的重视。这种讲授型的教学模式往往存在以下问题:
1.教学信息不够对称,学生求知欲望不强
英语教学应具有明确的学科目标,并通过信息沟通的方式使英语学习者明确目标。在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下,教学课程要求虽然明确了教学目标,教师也制定了授课计划,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并没有清楚的向学生阐述,或者只是简单的在第一节授课时提出但并未使其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之中。这种教学信息的不对称容易造成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缺乏目标定位,也使得学生失去了构建新知识框架、并通过这一框架获取英语学习策略的主观能动性,最终导致学生的求知欲望不强。
2.背景资源利用不足,教学效率有待提高
在教学中,我们时常提及融会贯通,对英语学习者来说,其实最大的语言背景资源就是自身的母语资源,能够在英语教学中充分利用好现有的母语资源,对提高教学效率将有很大的帮助。研究证明读写技能可以在不同的语言间转移,但语言技能转移的发生并不是自动或者自发的,需要外界的引导才能实现。具体到课堂教学中,这种转移的实现就需要老师结合并充分利用学生的母语背景去引导,通过新策略的使用帮助学生将课堂所学的新知识与本身已经拥有的经验结合起来,有助于学生去构建新的知识构架,使学生的语言学习更事半功倍。然而我们目前的传统教学模式并没有能够做到这一点。
3.可理解性输入不够,语言习得能力较低
可理解性输入指学习者获得的、作为学习对象的语言信息。可理解性输入水平的高低在外语教学中尤为重要。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接受的可理解的输入越多,越有利于语言学习。可理解性输入包括很多种,如前文提及的教师对课堂任务的明确说明,让学生清楚的知道在课堂上要做什么,怎么做,这属于信息类的辅助;又比如运用图片或者其他多媒体等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课堂内容等,这属于工具类的辅助。这些都可以帮助教师在课堂上切实有效地增强可理解输入,使学生语言习得能力得到提高。目前,虽然我国高校的硬件设施特别是多媒体设施已经普遍非常先进,但是传统教学模式仍强调以教师口头传授为主,并没有充分利用好多媒体作为工具类辅助来提高教学的可输入性水平,这也是我们应该改进的地方之一。
相关推荐
[周静] 基于人才培养模式谈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管理
[唐家博] 基于FPGA的数字秒表设计
[何凌玥] 基于创新思维下的环境艺术设计
[胡刘坤] 基于语料库的大学英语口语合作模式研究
[章璐] 基于RFID的智能化档案管理系统模块设计
[贾学芳] 基于新平衡学习的《连锁经营管理》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刘育玲] 基于电子商务模拟教学系统学生认知采纳行为的实证研究
[刘小红] 大学英语语音教学的现实诊断与应然追求
[黄春苗] 基于学习风格的大学英语教学策略研究
[尹剑梅 薛晨晨] 庭前会议制度:基于杭州市的实证研究
[陈金巧] 基于生态文明下的新型城镇化
[韦照川] 基于TMS320DM642的图像处理实验
[朱芳 雷梅英] 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提高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付慧] 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生态化课堂构建
[刘海 亢莉 田圆] 基于语料库研究大学英语写作中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