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雅寒
【摘要】《网络新闻编辑》课程是新闻传播专业学生的主干课程之一,该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改革后的课程要求学生不再仅限于学习课本知识,而是能够上手实际操作,并为学生提供能够体验真实的新闻策划、采集、选择、分类、整理、编辑加工等流程的平台,真正实现从教学到实践,再到实战的一体化操作,为学生搭建起从课堂走向工作岗位的“绿色通道”。
【关键词】网络新闻编辑 新媒体工作室 融媒体实验室 爱媒APP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5-0023-02
一、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教学内容改革
首先,教材的融合改革。课程在以中国传媒大学邓炘炘教授所著的《网络新闻编辑(修订版)》为教材的基础上,又结合了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由吴飞主编的《新闻编辑学教程》。前者具有较新颖的新闻事件分析方法和案例展示,且重点放在了网络新闻的分析研究上,应用实践性有余而理论基础讲授不足;后者恰恰包含了新闻编辑的编辑策划、编辑把关、编辑组构、编辑伦理法规等有关新闻编辑的理论基础知识。二者相结合,共同为学生搭建起同时具有实践性与理论性的授课内容。其次,授课内容与爱媒APP的有机融合。融合后的授课内具备了了理论性和实用性,基本的实践操作则可通过爱媒APP实施。结合爱媒APP中的“写稿平台”“新闻策划”“互动社区”等模块,实现老师和学生线上线下的实时交流。如此一来,就可最大限度实现授课内容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为学生提供较具实用性的基础学习材料,以及能够随时与老师、媒体记者甚至是自媒体高手进行随时交流互动。
(二)教学模式改革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台上讲,学生认真听,但是《网络新闻编辑》作为一门应用型的课程,单纯的讲授无法实现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学习,更无法培养起业务能力。俗话说“光说不练假把式”,因此,首先选择依托新传院的新媒体工作室和融媒体实验室,以“中央厨房”的模式组建团队,开展实训;其次,对于没有新闻编辑经验的学生来说,模仿更有助于其初步了解新闻的撰写与编辑,因此每节课留出时间,设立新闻分析模块,安排学生分析当下热点新闻的报道角度、重点、传播途径及优缺点等内容,从而取长补短,积累新闻编辑经验。
(三)课内实践改革
新闻编辑首先需要具备基本的新闻写作能力,然而在以往的课内实践改革中发现,不少学生的写作能力亟待提高。不仅如此,网络新闻编辑在要求文字功底的同时,语言表达能力也是未来新闻编辑的基本能力之一,而不少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不尽如人意。鉴于此,每学期特开设两项课内实践改革:阅读分享与辩论赛。阅读分享鼓励学生多读书,提高写作能力;辩论赛则为学生提供开口说话的机会,让学生在辩论中思考,锻炼其语言表达能力。
(四)考试改革
传统的考试方式大多采用老师出题、学生答题的方式进行,但这种方式过于注重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背诵记忆,忽视了《网络新闻编辑》这门课的实践性。现代新媒体行业需要具有较强业务技能的专业人才,因此只有熟悉现有各类新闻的选择、编辑的流程,充分认识各类新闻在编辑过程中的最佳传播途径,才更能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未来自己所面临的工作环境,而这种程度的认识需要学生自己亲身体验,独立完成一次完整的新闻采集、策划和编辑制作才能够实现,现场考试很难达到理想效果。而学生在整个学期的理论学习和在新媒体工作室、融媒体实验室的练习中,以及通过爱媒APP与老师、经验丰富的行业前辈的互动交流,已经具备了实际操作的经验,因此要求每一位学生依托自己所在的“迷你中央厨房”,独立发布一条具有融媒体特点的网络新闻,以此作为期末考试的答卷。
二、教学改革的方法
1.授课内容改革的具体实施和方法。融合《网络新闻编辑(修订版)》与《新闻编辑学教程》两本教材,比如选择前者的“第一章 全能的网络编辑”,与后者“第一章 媒体融合时代的编辑再造”融合;选择前者“第二章 新闻站点类型、标识体系与版面呈现”与“第三章 网络新闻标题、文稿编改与专类报道编辑”,与后者“第六章 平面媒体编辑艺术”融合等形式,再结合爱媒APP的“作业通知”与“写稿平台”,及时锻炼学生的理论基础及实际写作能力。
2.教学模式改革的具体实施和方法。“迷你中央厨房”的建立:首先,根据学生的实际数量,以10人左右为一组,按照正规“中央厨房”的专业管理模式建立“迷你中央厨房”。成员之间各有分工,由1名高年级学长作为总指挥官,带领成员建立各自的新聞发布平台,如公众号、电子报等,定时发布校内新闻、奇闻轶事等与学校或同学相关的新闻。其次,各“迷你中央厨房”可以借助新传院的新媒体工作室和融媒体实验室,从选题策划,到选择新闻报道角度、新闻写作体裁、适用的新闻传播载体(文字、视频、H5页面等),再到稿件组织和编辑加工,最终呈现出一个完整的新闻系列报道。借助爱媒APP,整体完成进度由总指挥官通过“指挥调度”模块把控,学生则可以通过“舆情监控”模块时时关注所发布新闻的舆论影响,通过“互动社区”模块与经验丰富的行业前辈学习,请教问题。最后,在本学期最后一周,各“迷你中央厨房”分别展示这一学期本编辑部所完成的新闻成果。老师根据各组完成情况(点赞数与阅读量可作为参考),从各编辑部的分工、业务能力,所报道新闻的策划、设计及语言流畅度,体裁、载体的适用性,以及舆论影响力等方面做综合评判,并据此给出平时成绩。
新闻分析:首先,最晚每节课上课前一天,学习委员向老师提交本节课需要做新闻分析的同学的PPT,有老师初步判断所分析新闻是否合适,分析内容是否充分;其次,学生徐在课堂上向同学展示自己的PPT,并逐步完成新闻事件还原、新闻报道角度、不同新闻媒体报道途径、该新闻影响范围、新闻在编辑与传播过程中的优缺点等分析,以此深入了解新媒体环境下新闻编辑、传播的基本形式。在新闻的选择上,除了当天的新闻,也可以选择爱媒APP的“学生优秀作品库”中寻找新闻进行分析。
相关推荐
[周艳红 文意纯 ] 探析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的发展策略
[宋松] 浅谈中国古代图书馆的发展及概况
[郑秀枝] 网络环境下数字图书馆的发展与现状
[王新安] 如何发挥交通档案在发展交通事业中的重要作用
[赵峰涛] 民办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变革及发展趋势
[于蓓 姜峰 李剑] 创新履职积极作为全方位抓好破产企业档案管理服务经济
[张岳立] 浅析新时期农村村镇建设的发展
[银花] 构建内蒙古草业科学发展体系的重要性
[郑帅杰 曾遥远] 生态水利工程的发展及其现状研究
[赵星星] 数字互动杂志的发展历程研究
[杨晴 杨琳琳 杨] 陶瓷刀具材料的发展趋势
[陶静安] 试论软件安全漏洞挖掘技术的发展方向
[刘雅琼 王欢] 中国高铁发展战略
[罗林娇 叶雅妮 ] 微博的科学传播对自媒体发展意义的研究
[杨海云] 论如何促进护理工作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