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新高中数学课程的不断改革,教师需要在目前的教学过程中融合整合知识的能力,才能够对学生的数学概念和数学知识结构加以提高。教师应当注重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应用水平,建立完整的数学知识结构。以应用数学为桥梁使得数学知识被学生应用到生活中,这是传统教学难以实现的教学目标。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对教学情境的课堂导入,运用现代多媒体设备和网络信息技术,将更复杂的高中数学知识从教科书中提取出来。从课堂导入到课堂知识教学,更要在学生的面前呈现三维的、系统的模式,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导入教学,在过程中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从而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关键词】高中数学 核心素养 内涵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26-0052-02
前言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深入教学的过程中,“三维”教学目标应作为其教育教学的基础[1-2]。教师需要学会运用主观能动性,以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与创新课堂基于“三维”目标的教学方法,着重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教学目标的设定应按照目前的课堂教学情况去调整,并且需要记录好学生的学习情况,加以总结,了解清楚学生的学习差异,再根据他们的差异情况制定教学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学习与实践能力。
一、高中数学教学核心素养概述
(一)高中数学教学核心素养的概念
“核心素养”结构模型提出的重点是突出21世纪对学生培养过程中应强调哪些核心情感態度、知识与能力,方可更为成功的引领或融入未来社会,达到个人价值实现以及推动社会发展的目标。为此,多个国家与地区不断探索,比如美国更加注重对学生适应21世纪必需生存技能培养,2009年日本对社会变化主要动向、学生对今后社会适用所需素质与能力培养予以充分重视,并期待为课程开发与编制提供参考。我国在2016年针对我国高中学生核心素养在内涵、表现及具体落实途径等进行了详细阐述,倡导于课堂教学中重视对有效师生互动情境创设,推进学生探究、自主学习方式改变,重视对其数学素养培养,并最终实现有效教学目标。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即学生在接受数学教学之后能够逐渐建立自身的发展规划与需求,通过数学学习建立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化能力和水平,并且在学生内心深处能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与关键能力。学生通过掌握相应的品质能够奠定自身学习和发展的良好基础,并且在掌握了核心素养之后能够奠定对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良好基础[3-5]。对于高中阶段,其数学核心素养主要体现在数学抽象、逻辑推理、直观想象、数学建模以及数学运算与数据分析,各素养兼具独立性与相互交融性,为一个有机整体。
(二)数学核心素养的要义
1.数学观念。指的是能够有效认识数学学习中的相关知识要点,并且能够在自身的头脑中进行整合和升华,提炼出具有实践意义的技能,帮助学生解决社会问题。
2.科学思维。指的是能使用数学知识对客观事物进行相应的思考和整合,判断出事物存在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对于生活实践中的情况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和判断,必要情况下能够建立数学思考的模型,进行问题的反思和创新。
3.科学能力。指的是能够使用数学知识进行事物的抽象概括,能够利用数学思维对实践事物进行批判和创新。
4.科学探究。指的是能够具备对事物的探究精神和探究意识,对于信息进行整合和处理,在分析数据的基础上能够进行有效的判断,通过不同形式的猜想和假设探究事物的本质现象。
5.科学态度与责任。指的是能够认识到数学学习的本质,建立自身的科学意识和科学精神,具备数学研究的专注性和理性,树立数学学习应有的正确态度和责任意识。在问题研究的过程中能够与他人合作,实事求是进行科研问题的探究。
二、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教育价值
作为学生综合素养中必不可少的关键能力,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对学生能否对所学数学知识熟练应用,同时为更加深入地对数学相关公式、定律以及函数等内容认知、更好地投入数学学习奠定了有利基础,进而促进理论与实践的良好结合[6]。在教学中,教师可将生活中案例融会贯通至教学内容中,对其中所涉及具体的数学问题予以讲解、分析与处理,使数学知识更好服务于生活实践,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教师可通过积极的引导,,使学生对日常生活诸多现象多加注意与观察,进而把握一定的生活规律,使学生于解决实践问题中,增强核心素养,并切实提升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核心素养下高中数学教学的实践策略
所谓基于核心素养的有效教学,其根本性的标志与体现即学生对学习兴趣持续保持,且可取得显著的学习收获,同时自身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7]。通过对高中数学课程的学习,学生可对未来发展必需“四基”(基本技能、基础知识、基本活动、基本思想)掌握,并提高以数学角度出发对问题发现并提出的能力、予之分析与解决的能力,即四能。通过教会学生以数学眼光观察世界,促进其数学抽象与直观想象能力素养发展;通过教会学生以数学思维分析世界,促进其逻辑推理、数学运算素养发展;通过教会学生以数学语言表述世界,促进其数学建模、数据分析素养发展,从而最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培养高端人才。
(一)以核心素养为基础,转换教学理念方式
教师要基于核心素养教育理念,转变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意识,在教学中逐渐认识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教师需要将自身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式充实起来,改变以往墨守成规的传统教学方法和手段,多学习和总结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师应当利用先进的画龙点睛的教学方式去教学,让学生有兴趣地接触到数学知识,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以及主动性。
例如,教师在进行《随机事件及概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概率问题设定成为以下的表达形式“A1—A10十名学生,排成一队有几种排列方式,排成二队有几种排列方式?”在教学问题设计上让学生回答两个难度不一的问题,第一个问题属于简单问题,而第二个则较为复杂一些。这样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教师也能敏锐的检查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更有利于开展后续的课堂教学。
相关推荐
[高雅立] 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数学教与学
[万显伦] 关于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浅析
[李爽] 浅谈幼儿数学教学如何体现生活化
[王国艳] 新课程下高中历史的高效教学方法研究
[邢道玉] 让数学美走进数学课堂
[徐斌] 探究高中英语语法教学存在的问题
[宋成龙] 浅谈词块理论视角下的高中英语词汇教学
[李娟] 数学史在数学教育中的哲学阐释
[甘泉] 心理学视角下浅谈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曾平] 高中化学学生作业有效设计研究
[隋文韬] 谈新课标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李昌伟] 谈初中数学教学经验总结
[敖丽梅] 关于幼儿数学教学的探讨
[袁智博] 浅谈数学史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丁晓艳] 浅议京东的核心竞争力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