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数学这门学科在小学教学中非常重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这样能够很好地拓展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认识,同时提高学生对于学习方法的完善。小学数学教学不能只是单纯的强制性的要求学生学习,如果学生只是简单的利用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学习的话,这样的学习本质上来说没有学到精髓,学生更多的是需要理解数学学科背后所蕴含的内在知识。本文就如何养成学生的思维成长,以期能够提供一定参考进而改善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 发散性思维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01-0139-03
引言
在针对小学的思维发展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面,主要原因是因为数学这门学科本身就较为抽象,,学生只要具备了良好的思维品质,才能够正确地学习这门学科,从而对其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除此之外,在教学过程中,发展學生的思维,能够很好地提高整个课堂的效果,对于学生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很符合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
一、当前数学教学的现状
目前我国教育过程中也适应素质教育改革为背景,从课程教学的角度,对于教学指引了方向。但是仍然出现一些课堂教学所体现出的新理念并不明显,很多教师仍然只是注重发展学生的知识水平与新课程相对应的课堂教学模式,并没有有机地结合起来,如此则导致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依然停留在传统教学模式上,不仅在教学方法上相对较为单一,而且教学内容也较为枯燥,对于小学生来说在学习过程中难以提起兴趣,也就无法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而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不重视对学生思维的培养,仅仅是让学生掌握和使用数学知识,虽然这在短时间内能够让学生取得明显的进步,但是对于其未来的学习而言则是非常不利的。由此能够看出,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存在很多不足,如果想要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果,那么就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改变这一现状。
二、发散性思维的含义及重要性
发散性思维指的就是通以一种材料作为依据,就像是圆一样,将圆心作为中心,以半径作为辐射,在圆上开始不断的辐射,因此发散性思维是更为多维的,更加立体,能够很好地发挥学生的个性。培养小学生的思维,树立了学生的地位,只有这样学生才愿意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对于思维的开发。
三、“发散性思维”培养的策略
在对小学生发散性进行培养时,一直都是小学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然而很多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并没有采取有效方法,下文将对具体发散性思维培养策略进行探讨,以便能够取得理想的培养效果。
1.探索情境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想要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融入到学习中去,教师可以在课堂开始之前,针对本学期所需要学习到的数学知识,设计一些小竞赛,让学生之间通过比赛建立竞争的意识,帮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学习,同时开动脑筋,激发学生的思维发展。也可以增加一些游戏,游戏在小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因此借助游戏也能够很好地帮助数学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
例如学习《分数除法意义》这节课程的过程中,就可以借助分苹果的游戏作为整个课堂的导入,这样能够让学生将所需要学习的抽象的知识与生活中的情景具体结合起来,同时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也能够使每一位学生愿意参与进来,引导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2.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很多人认为数学都有一个固定的答案,在做数学问题时,往往只能够出现一种答案,但是一种答案并不代表是一种方法,因此在解决问题时,可以要求学生采取不一样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这也就是求异思维。教师也应当充分借助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练习题以及知识教学,引导学生从各种各样的或者是以不同的方式来解决数学问题,不仅能够更加快速的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也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的成长。学生的成长也是课堂教学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因此也应当以学生作为目标设立的基础,发展学生的求异能力。例如在学习《整数除法》这一节课程的过程中,有这样一个应用题“班级组织去划船,班级总共有49个小朋友,如果每条船能够承载7个乘客,那么想要每一个小朋友都能够上船的话,共需要几条船?”面对这样一道问题时,大部分的学生都列出49÷7=7(条)这个算式,这样的列式是十分正确的,因此教师也应当表扬学生能够及时找到答案;但同时这道题在解决的过程中,也可以其他的思考方式解决问题,学生在面对这样问题时,也会出现其他的思考方式,列式:49÷6=8……1(人),虽然说这样的写法并不符合正常的除法教学,但是学生会认为:为了能够保证整个船是安全的,因此在划船的过程中是要求六个人坐一条船,每一条船上要匹配一个划船的船夫。教师在面对这样问题的过程中,也应当对这个学生所出现的情况进行适当的引导,提高在做题过程中采用不同的方式的能力,以提高学生的书写创新能力,以及发散思维能力。
3.提高学生兴趣。让学生跟随着教师的思路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去,是整个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也是每一个一线教师都需要着重注意的,以提高整个课堂的教学效率。在教学时可以借助教材中的内容,特别是一些猜想、探究的环节,通过这些环节的融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数学源于生活,在教学过程中,也必须要结合一些事情进行设计,找到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环境,这样便能够很好地促进思维的成长。在创设学习环境上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1)竞争环境,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设置竞赛题,让学生相互之间进行比赛,通过构建一个竞争环境能够让学生充分进行思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其自身在思维上的积极性,还能够锻炼与培养其自身发散性思维;(2)游戏环境,当对“分数除法的意义”相关内容进行教学时,可以设置一个分苹果的游戏用于课堂导入,能够让学生将注意力快速集中在课堂上,还能够让学生对于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相关推荐
[邓茂华] 文化因素在小学英语游戏教学中的应用
[闫石] 谈小学体育游戏教学
[姜福英] 小学体育课堂中游戏教学的应用
[高雅立] 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数学教与学
[万显伦] 关于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浅析
[李爽] 浅谈幼儿数学教学如何体现生活化
[韩术东] 浅论小学语文课堂如何实现高效
[邢道玉] 让数学美走进数学课堂
[李娟] 数学史在数学教育中的哲学阐释
[孙娜] 论小学英语教学的趣味性
[魏志娟] 发挥课前会话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作用
[张扬] 浅议如何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任志红] 谈小学计算机创新教学思想
[佈仁其其格] 浅议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李昌伟] 谈初中数学教学经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