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育研究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简介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学术期刊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公告 课程教育研究期刊目录 课程教育研究投稿须知 万方论文查重 课程教育研究征稿启事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
  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北方文化研究院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网  址:http://www.kcjyyj.com
数据库收录:万方网收录
我刊入选第二批学术期刊名单
期刊类别:纯教育、G4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2095-3089
国内统一刊号 CN 15-1362/G4
邮发代号:16-129

我刊投稿论文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我刊投稿论文 >
作者:课程教育研究 | 字数:7609 | 阅读:

  【摘要】随着中小学“双减”政策(指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全面落实,要实现“减负提质”“省时高效”,激发学生的主动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每位一线老师需要思考的问题,历史教师也不例外。以下笔者将结合部编版初中历史教材内容,浅谈导学案对“双减”后历史课堂的助力作用。
  【关键词】“双减”  导学案  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45-0006-02
  《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2020年)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除普及中外历史的基本知识之外,还应当引导学生“初步学会从历史的角度观察和思考社会与人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因此历史学科担任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双减”下要想更好地践行课程标准,就要求教师不断优化教学方式,切实提高课堂效率。在传统关注学生“学多少”“记多少”“知多少”的基础上进一步关注学生“体验了多少”“建构了多少”“理解了多少”。
  “双减”下的历史课堂教学,应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多方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学习能力。导学案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进行学习的方案。导学案一般包括学习目标、预习案、探究案和巩固案等几个部分,它将知识与能力问题化,过程与方法具体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潜移化。将学习的重心前移,充分体现课前、课中、课后的发展与联系,在先学后教的基础上,增强授课的时效性,实现教与学的完美结合,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历史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人文学科,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初中生的认知程度存在很大的差异。导学案可以为初中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究提供条件。引导学生通过学习目标、预习案、探究案和巩固案等环节,学会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和价值观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从学习目标来讲,“双减”之下,去“盲目化”重“方向性”
  学习目标是教师对学习活动所要达成的目标的重要规划,是开展一切学习活动的导向。学习目标的编制要依据课程标准、依托教材、根据学情,围绕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层面展开。然而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目标意识淡薄,或者课堂活动与学习目标不一致,致使课堂活动的方向性不明确,难以在关注重难点知识讲解的同时兼顾核心素养的培养。
  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认为学习目标的制定要明确“谁要学”“怎么学”“学什么”。在形式上建议:首先,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以“了解……”“思考……”“简述……”等为叙写方式。其次,,注意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通过社会调查……”“通过小组合作……”;最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自然渗透,“从中感受……”“树立……意识”“学习……精神”。虽然学习目标的制定会有差异,但是让学生更好地在过程和方法中掌握知识和能力,获得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才是目的。在内容上建议,切忌过多过难。例如,七年级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某教师制定的学习目标其中有一点是“了解清朝前期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特点”。手工业的特点可以通过教材中的《清代纺织图》、规模和人数入手,引申出雇佣关系与分工,让学生有初步的认识。 而商业的特点,笔者建议可以对比本册教材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通过对比宋朝的商业和清朝的商业从中得出结论,更能体现清朝在商业方面的发展。调整后的学习目标更具有操作性,更容易完成。此外,新课的学习目标和复习课的也不同,要结合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二、从预习案来讲,“双减”之下,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初中历史教材中有很多内容是在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编写的,很多知识通过预习能够初步感知。在预习案的设计环节要把握学习的契机、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习真实深入发展。初中历史都是当代史,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生活的学习内容,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2021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110周年纪念日,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讲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包括《革命先行者孙中山》《辛亥革命》《中华民国的创建》等内容。笔者在设计预习案的过程中就引用了习总书记在纪念大会上的讲话内容“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为中华民族建立的历史功绩彪炳千秋!在辛亥革命中英勇奋斗和壮烈牺牲的志士们名垂青史!辛亥革命永远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以此为材料,设置问题,建议学生查找课内外资料简单介绍孙中山先生的主要革命活动、辛亥革命先驱以及辛亥革命的历史贡献。
  新材料的使用、新问题的提出、新情境的创设能够增加学习的热情。通过学生预习案的反馈,不仅能够了解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为进一步深入探究提供条件。而且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在课堂上做到有的放矢、查漏补缺,提高课堂效率。预习案能够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和探寻问题的愿望,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逐步养成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从探究案来讲,“双减”之下,减“很费力”加“思维力”
  传统课堂以讲授法为主,教师费力讲,学生费劲学。探究学习是新课改提倡的學习方式之一,不再是简单地把结论呈现出来,而是通过问题设置,引导学生以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等方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探究式的学习能够优化课堂活动,更有利于提升学习的有效性。在这个过程当中也要注重培养学生必需的品格和关键的学科素养。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时,探究案中我引用了教材当中材料研读《凯歌》的思考题“想一想:这首军歌表现了怎样的战斗意志?”要求学生先自主阅读并思考,然后组内交流,最终展示成果。学生基本上能够从同仇敌忾、誓死捍卫国家的爱国主义和面对困难毫不退缩的坚强意志等方面展示讨论成果。但也有小组提出质疑,诗歌当中最后一句提到“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是说戚家军奋勇杀敌就是为了“封侯”吗?如果是这样,本节课课后活动中又引用了戚继光的诗句“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又如何解释呢?


版权所有:课程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地图 最近更新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第二批学术期刊,万方网收录,欢迎投稿!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3089,国内统一刊号CN15-1362/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