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育研究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简介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学术期刊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公告 课程教育研究期刊目录 课程教育研究投稿须知 万方论文查重 课程教育研究征稿启事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
  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北方文化研究院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网  址:http://www.kcjyyj.com
数据库收录:万方网收录
我刊入选第二批学术期刊名单
期刊类别:纯教育、G4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2095-3089
国内统一刊号 CN 15-1362/G4
邮发代号:16-129

我刊投稿论文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我刊投稿论文 >
作者:梁彩燕 | 字数:4022 | 阅读:

【摘要】在新时期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的过程中,双减政策作为减轻学生压力、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在实践的过程中收获了行之有效的成果。小学数学作为学生理性思维启蒙的重要学科,如何让课后作业既能减轻学生负担,又能提高数学成绩,成为了教师作业设计的重点。本文主要从数学作业的设计出发,探究减负增效共同发展的途径。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数学;减负增效

在“双减”背景下,教师需要在数学作业设计中实现减负与提高效率的有机结合,教师应认识到当前数学作业内容和形式的局限性,客观分析和总结传统作业观念存在的问题,在减轻学生数学压力的指导下,创新自己的作业观念,优化作业设计的内容和形式。

一、小学数学作业布置的现状

(一)作业形式的单一性

小学生受先天智力发育和后天生长环境的影响,在进行数学学习的时候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对于相同的问题,可能部分学生在理解和记忆的时候会呈现出一定的滞后性,这是非常常见的。然而部分教师设计作业的形式过于单一化,忽略了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性,单一化的作业并不适应全体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容易导致学习底子较好的学生无法提高作业完成的热情,学习底子较差的学生不愿意主动完成数学作业。这样单一化的作业设计,会加大学生之间的差异和距离,导致学生们数学成绩和数学学习之间的两极分化现象逐渐拉大。

(二)作业内容的枯燥性

小学生的心智发展还处于启蒙时期,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的时候,往往将更多的注意力放置在了知识点的考察上,忽略了这一时期学生心理发展和认知思维的特点,使得作业不仅无法激发学生数学探究的积极性,而且还会打击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尽管在新时期教育理念转变的背景下,部分教师已经认识到了作业创新的重要性,但是在具体进行作业设计的时候,他们受过去教学经验的制约,导致作业设计的内容与形式之间产生一定割裂性。

二、小学数学作业减负增效的策略

(一)分层作业内容,尊重个性差异

从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个性特征不难看出,在同一个班级学习的学生在面对作业时的感受是有差异的。有些人会觉得家庭作业难度太低,做作业时没有成就感;有些人会觉得家庭作业难度太大,做作业时没有信心。为确保家庭作业价值的最优化,教师应在理解和尊重学生差异的基础上,分层布置课后作业,并结合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区分具体作业的难度,从而使作业的设计更有方向性,作业的内容更有针对性,作业的质量更有保障性。

教师可以让基础薄弱的学生先通过分层作业巩固对知识点的记忆;让基础扎实的学生拓展和延伸书本知识之外的知识,在生活实践中运用数学定理和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实现数学思维的锻炼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

(二)趣味作业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的理性思维会随着知识的丰富和经验的增进得到提升锻炼。在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还没有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时候,他们在学习中更多的受感性思维的影响,对外界的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究欲。通过设计有趣的作业,不仅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而且在提高学生兴趣的同时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使学生充满完成作业和思考问题的斗志。

比如,在学完《图形的运动》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们结合观察生活中常见的有关图形的旋转、平移等现象,进行分类整理。然后让学生们选择一个基础平面图形,通过多次旋转和平移的方式设计出一个全新的图案,并对操作的过程和步骤进行记录。这样,学生就可以突破传统的计算和写数学作业的内容,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保持思维的主动性和发散性,培养数学素养和观察能力。

(三)多元作业形式,锻炼综合能力

为了适应新时期国家对教育事业的改革要求,数学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要根据数学教学的目标及具体的教学内容,多元化作业形式。

如在学习《数据处理》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对自己和家庭每天、每周、每个月的消费情况进行记录,并做好数据的分类统计,让学生们做到数学知识的生活化迁移。

再如学习《正比例和反比例》后,教师可以将学生们分为偶数小组,让学生们以组为单位对正比例和反比例实例进行搜集和判断,然后以积分制的形式让学生们以组别对抗的方式相互提问,最终获得积分最多的小组获得相应的奖励。教师通过这样多元化的作业形式设计,能够让学生们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并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逐渐发现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实现数学素养的培养和数学能力的锻炼。

家庭作业在内容设计过程中,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数学基础和思维发展情况进行设计和选择,目的是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通过尊重学生的发展差异性,对作业的“量”进行把控、对作业的“质”进行提升,能够在减轻学生作业压力的前提下,实现数学思维的有效发展和数学知识的深入探究,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石建平.乡村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设计如何做到“减负增效”[J].新课程,2022(8):152-153.

[2]王雨.浅谈“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作业的优化设计[J].小学生(下旬刊),2022(1):47-48.


版权所有:课程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地图 最近更新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第二批学术期刊,万方网收录,欢迎投稿!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3089,国内统一刊号CN15-1362/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