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了推进“双减”落地进程,破解“三点半”难题,各义务教育学校陆续开设校内课后服务。本文先介绍了校内课后服务的产生背景和内涵,而后分析了它在实施过程中凸显出来的不足,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教育;改革;“双减”;校内课后服务
一、问题的提出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双减”政策的要求有两个方面,一是全面压减中小学生作业总量和时长,二是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等[1](以下简称“双减”)。为了落实“双减”的第二点要求,各义务教育阶段的校内课后服务应运而生。所谓“校内课后服务”,即在放学后的某一个时间段里,学生留在校内,由教师监护辅导,完成作业或进行拓展学习。课后服务并不仅仅是为中小学生提供简单的“看护”服务,而是一项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教育工作[2]。
二、校内课后服务的不足
自课后服务开展至今,不到两年时间,取得的成果有目共睹,学生、家长、社会各界好评如潮,与此同时,也暴露出诸多不足。
(一)学生无法及时吃饭,不利于身体健康
民以食为天。除了要吃好,更要按时吃,健康吃。只有把吃的问题解决了,才能致力于学习和工作。这对于正在长身体的中小学生来说,至关重要。但是,照目前的实际来看,大部分学校都没有为留下参加课后服务的学生提供晚餐或其他形式的果腹食品,学生要等放学后18-19点左右才能回到家吃上饭。虽然部分学校已经做出了人性化调整,允许学生带一些充饥食品回校,但学生又经常带一些饮料、辣条、甜食等垃圾食品。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身体健康。
(二)教师工作时间延长,工作量相应增加
对教师来说,开设校内课后服务,就是延长他们的工作时间,这无疑加重了教师的身体和心理负担。卢梭说:“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3]。小学教师的工作时间一般是从早上8点到下午5点,当天负责校内课后服务的老师,还要延长1-2个小时,教师的疲累程度可想而知。而且教师行业大部分是女老师,在完成工作任务和照顾家庭方面确实难以兼顾。如果教师长期处在高压状态,无法获得幸福感,又怎么把耐心和爱心传递给学生呢?
(三)学校管理时间增长,多方统筹难度大
开设校内课后服务,也牵涉到学校的安保、医务、保洁、财务等诸多方面,这无疑增加了学校统筹的难度。这一点在排课方面体现明显。目前,部分学校除了开设基础课后服务班(学生在教室里学习),还增设了音乐、美术、体育等兴趣服务班,但是有名额限制,覆盖面小。而且,学校为了统筹方便,只允许学生报一种,也就是说,学生加入了基础班,就整个学期放学后都要留在教室里面,学生报名了篮球兴趣班,就整个学期每天放学后都要去打篮球,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四)管理体制未规范化,监督体系未形成
学校只是为校内课后服务的开展实施提供人力、物力和场地,完成排课、收费、管理等有形工作,而在无形的意志层面,国家和政府才能起导向、统筹作用。但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课后服务的重任几乎全部落在学校头上,政府参与度和存在感极低。上没有规范的管理制度,学校无法依章开展工作,下没有成形的监督体系,学校工作无法得到及时有效评估,使得课后服务质量良莠不齐。久而久之,校内课后服务异化成对学生的监护服务,差异性、个性化教学根本无法有效落实[4]。
三、建议
(一)关心学生健康,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晚餐
目前,由于参加校内课后服务的学生人数众多,学校的人力、物力、场地资源有限,加上考虑到食品安全问题,因此,要为全部留校学生提供晚餐确实难以实现,建议可以灵活处理。例如,部分学生家离学校较远,回到家时已经迟于一般的晚餐时间,学校可以为这部分学生有偿提供晚餐。再如,学校食堂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包点、面包、玉米等便携饱腹食品,同时要求学生珍惜粮食,维护环境卫生。
(二)关注教师需求,为辅导教师减轻工作负担
积极推进教育改革的同时又该如何兼顾教师的感受和承受力呢?一方面,建议学校适当减轻教师平时工作中的教研任务,让他们分些时间和精力为课后服务做准备。另一方面,建议学校在进行教师安排时,适当“人性化”“民主化”。例如,在排课时征询老师的意见,问问有没有特殊情况和需求。学校甚至还可以聘用校外部分有资历的教师来支援校内课后服务,分担校内教师工作,为教师减压。
(三)丰富服务形式,提供灵活多样的选课模式
在校内课后服务开设之初,服务形式较为单一,基本上只有留在教室学习一种。对学生来说,长期参加一个服务形式过于单调枯燥,也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建议采用“4+1”“3+2”或者其他组合的选课模式。即学生可以选择在一周之内哪几天留在教室学习,哪几天参加其他项目。例如,某某学生选择一、三、五在教室学习,二、四去练习篮球。为了减少学校管理的难度,学生的选择不宜超过两种。
(四)发挥政府作用,建设规范的管理监督体系
课后服务是与学校义务教育紧密相联的延展性服务,属于公共产品,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学校承担有限责任[5]。首先,在顶层的规章制度层面,政府应该出台完善的政策法规,以规范课后服务,为课后服务提供宏观上的指导、协调和监督,例如,课程设计、教师激励措施等。其次,在底层的监督反馈方面,要把课后服务纳入学校常规工作考核的一部分,由专人负责,深入学校,对课后服务工作进行监督评估,促进其有序开展。
总 结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教育贯穿其中,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育改革也一直在路上,从未停止。从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到实现教育现代化到如今的“双减”,上至国家层面,下至一线教师,放眼社会各界,都在为之振兴而努力。“双减”政策便是凝聚了全员智慧的最新成果。而校内课后服务,便是这项政策具体操作实施的重要手段之一。作为一个新兴事物,它已经用为人称道的成效证明了它存在的价值,它也必然有它的不足之处,而它将在实践中不断革新,不断突破,以更好地为教育服务。
参考文献
[1]刘慧琴.课后服务治理的理论逻辑、现实境遇与实践路径[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24(01):77-85.
[2]刘宇佳.我国小学“三点半难题”的现状、问题及治理[J].当代教育论坛,2018(2): 16-22.
[3]王贤文,周险峰.学业负担治理研究十年:回顾与展望[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1,23(3):121-127.
[4]罗枭,侯浩翔.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对“双减”的政策感知分析与改进建议[J].中国电化教育,2022(03):22-29.
[5]杨婧.让课后服务管理更有温度[J].中国民族教育,2021(10):48-49.
相关推荐
[李士旺] 浅谈档案工作质量评估的完善
[刘桦] 浅谈档案资料信息的管理
[宋松] 浅谈中国古代图书馆的发展及概况
[余明强] 浅谈如何加强计生档案的科学管理
[刘喜珍] 浅谈医院人事档案的数字化管理
[吴昱] 浅谈我院市政工程图纸档案数字化工作
[张玮] 浅谈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人事档案管理
[肖永菊] 浅谈高校档案为校园文化建设服务的作用
[魏红] 浅谈基层党员教育管理质量的提升途径
[童薇] 浅谈工程变更管理在制造型企业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案
[张承亮] 浅谈莆龙高速公路级配碎石下基层施工
[杨晓虎] 浅谈苏州地铁4号线1标SMW工法桩施工
[王海金] 浅谈确保铁路特长隧道施工安全的有效途径
[白金] 浅谈吉图珲客专地基处理施工方法及工艺
[丁凌] 浅谈南昆铁路万金公路立交桥箱梁预应力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