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育研究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简介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学术期刊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公告 课程教育研究期刊目录 课程教育研究投稿须知 万方论文查重 课程教育研究征稿启事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
  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北方文化研究院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网  址:http://www.kcjyyj.com
数据库收录:万方网收录
我刊入选第二批学术期刊名单
期刊类别:纯教育、G4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2095-3089
国内统一刊号 CN 15-1362/G4
邮发代号:16-129

我刊投稿论文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我刊投稿论文 >
作者:刘育田 刘俊新 | 字数:2551 | 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大学教育模式也在不断的变化,因此回顾以往的教育模式并探究将来的教育模式是很有必要的。权威教育模式强调老师的“师”和“范”的作用,学生完全是受支配的;制度教育模式虽然承认学生的平等地位、自由权利,但是非常注重个体的统一的规范,忽略了个体的内在精神;生活教育模式以学生生存与发展为目的,确立学生的主体意识,是大学需要积极倡导的教育模式。

关键词:权威教育;制度教育;生活教育

教育是一国之本,民族之根,搞好教育是必然,教好学生应该是衡量教育取得成功最基本的前提;可是我们如果在不同的时期采用不正确的教育模式,那么对于教育的振兴问题就是痴心妄想。概括起来大学教师教育学生的模式无非有这么三种:最早的权威教育模式、如今的制度教育模式和将来的生活教育模式。前两种教育模式忽略了教育主体的个性,而第三种教育模式奉行以人为本的原则,是我们现在和将来都应倡导的教学模式。

1 权威教育模式[1]

权威教育模式是一种最早的教育模式,也称为“示范教育”。到现在为止这还是我们老师常用的基本做法,这种模式下教师的内涵包含两个方面,即“师”和“范”。“师”是作为知识和能力的传授者,让学生接受知识和技能,故有“学高为师”的说法,“师”是教育的目的;“范”是说老师还是作为品行、思想的垂范者、榜样者。学生在老师的品行、德行的感召下更好接受知识,从而实现两者的结合,既实现教人之“识”,又实现教人之“德”。这种模式学生完全是受支配的对象,教育的主体在这里没有个性的。

2 制度教育模式[2]

现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的个性要求不断提高,学生的自由个性逐步被唤醒,平等化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于是教育出现第二种模式,也就是我们现在沿用的模式,制度教育模式,也叫规范教育模式。也就是作为老师把学生作为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一方面承认学生的平等地位、自由权利,但另一方面又认定学生是一个受教育者、知识的接受者。承认前者,老师无须用强制的手段,用权威的方式来使之悦服,要求后者所以老师则只好用合乎规范的制度、条例、行为、规范去约束学生的行为,告诉学生合乎的模式,规定学生适当的范围、领域,在这个领域中得以顺利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技能;这种模式追求的是同一性、教化性,非常注重个体的统一的规范,忽略了个体的内在的精神,,重视外在知识技能的判定,轻视品德精神进步,这种教育的模式对一些在学习品质有问题的学生是无能为力的,为此,我们应该提倡第三种教育模式“生活教育模式”,通过这种教育模式让我们的教育个体获得精神愉悦,完成他的精神构建。

3 生活教育模式[3]

所谓生活教育模式是以学生生存与发展为目的,以学生为主导,有效利用大学整个时空,不断增强生命体验,生成生命意义的教育教学方式与方法总和。

大学教育的生活教育模式应当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3.1 价值取向

在传统观念中,学习与生活是两个不同的空间,学生的学习内容与方式同生活之间差异较大,并且在科学知识与生活知识分离的主观臆断中,学习与生活成为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这种矛盾的产生来源于人们的观念,认为学习是一种专门化的活动,是面向知识,以教师为主体的知识流动过程,而生活则是个人的自由活动,是学校之外至少是课堂之外的内容。前者追求积累知识,后者体现娱乐与休闲。同基础教育阶段相比,大学生的经历同生活本真意义更为接近,课业成绩、日常交往与社会适应成为大学无法剥离的主要内容。由此,大学需要在智力拓展、学术进步与社会服务的基础上,转向于学生现实生活的发展过程。

3.2 积极参与

生活是学生发展的自然属性,生活教育就离不开学生的参与,如果学生不能参与到教育中来,失去了对自身生活教育的发言权,就会返回传统的强制教育方式,最终回到由学校和教师定价与评价的老路。这就要求学校从管理、教学、评价等整个过程引入学生参与机制,让学生全程介入。

在管理方面,学生有权了解学校的顶层设计思路与目标,学校发展定位及发展规划只有让学生参与进去,才能渗透学生主体发展目标,才能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需要随着学科变化、学生需要与社会发展进行动态调整,因而,在课程设计与教学过程中,需要使学生参与进来,不仅根据学生当下的需要以及未来可能性进行重组,而且让学生与教师充分交流,通过课堂发展学生的思维与智慧,增进情感与技能,提高多种能力。反过来,又促进教师改进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式,实现互动发展。

既然教学是教与学组成的双边活动,学生从课程开始到课程结束都应当主动参与,而不是被动接受。这样学生就会更加明了自身的责任,或者根据发展需要促使教师合理调整考核内容与考核重点,增强考核的适切性。同时,把教师教学与评价纳入学生的评价范围,树立学生消费者的观念,从顾客角度反观学生的学习需求,推动教师改革的信心与决心。

3.3 切身体验

大学是一个学习型的社会,在完成培养方案的基础上,以课程教学为轴心,不断向外扩展,通过教学互动,学生不断感受教师人格与情态,领悟知识价值与魅力;教师也从学生的发展中体会着向上的激情与动力,寻找现代社会的灵动与启示。然而据调查反映,学生很少关注什么是大学,大学职能是什么,除了学习环境,大学还提供什么。因而,在教育过程中需要把大学理念渗透到每一个学生的思想意识中,让学生亲身感悟大学,由一个简单浅显的目的升华到复杂多样的理想,使大学整个过程中充满生活情趣与内容。

3.4 形成制度

走向生活的教育是大学的必然选择,但要转化大学的实际行动,绝非是简单地说理与解释,没有制度作保障,再好的愿望都只能停留在无尽的遐想中。大学需要立即行动起来,建立以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过着有意义生活的制度体系, 在制度体系的起点上,确定学生权益目标,以为了学生的每一天,为了每一天中的学生,为了学生每一个方面为导向,确立学校的发展目标,细化学校的发展规划,制订具体的发展措施。

参考文献

[1]杨福梅. 教师权威下建立新教学模式的个案研究[J]. 科教导报,2013,02.

[2]陈晔,徐晨. 精英教育概念与模式有关问题再探讨[J]. 江苏高教,2012,02.

[3]时伟. 论大学教育模式的转换与改革[J]. 教育研究,2011,11.


版权所有:课程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地图 最近更新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第二批学术期刊,万方网收录,欢迎投稿!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3089,国内统一刊号CN15-1362/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