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育研究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简介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学术期刊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公告 课程教育研究期刊目录 课程教育研究投稿须知 万方论文查重 课程教育研究征稿启事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
  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北方文化研究院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网  址:http://www.kcjyyj.com
数据库收录:万方网收录
我刊入选第二批学术期刊名单
期刊类别:纯教育、G4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2095-3089
国内统一刊号 CN 15-1362/G4
邮发代号:16-129

我刊投稿论文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我刊投稿论文 >
作者:黄安 | 字数:4091 | 阅读:

摘 要:网络、手机等新媒体以自身的双向、开放、便捷、横向性的传播优势得到了受众广泛的欢迎和喜爱,特别是微博、微信为新闻信息传播平台尤为受到欢迎,这对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造成了极大冲击。因此,本文基于新媒体时代这个大背景简述了传统电视新闻传播所暴露出来的弱势,同时提出传统的电视媒体应密切联系网络、手机等新媒体,整合各方媒体资源,借助新媒体的传播优势实现在线搜索、在线播报,从而让电视新闻有了全面的传播,以求很好的应对新媒体的冲击及网络竞争模式。

关键词:电视新闻传播;新媒体时代;弱势;突破困境;网络;调整策略

随着以网络、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以电视、广播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受到了极大冲击和挑战。在新媒体时代,数字技术的信息处理和传送上巨大优势使得其与新闻传播宛然成了一体,微博、微信、手机报、新闻网站等新媒体时刻向受众传递着的新闻资讯,充分体现了新闻传播的时效性、互动性。在这样的时代里,受众在新闻的选择权上有了极大的拓展,而且能够及时的了解新近发生的新闻事实,愈加凸显了传统电视新闻传播弱势。面对新媒体新闻传播优势的冲击,传统电视新闻传播要正视自己的不足,善于借助新媒体的传播优势以积极应对当前困境,扩展新闻传播渠道,最终收复逐渐失去的新闻市场,提高收视率,以推动自身发展。

1 新媒体时代下传统电视新闻传播暴露的弱势

1.1 传播主体单一,互动性弱

新媒体时代下的新闻传播具有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双重属性,优化了媒体传播效果,使得传播主体和受众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受众既是接受新闻资讯的一方,也可以是传播信息的一方。而传统电视新闻多为大众传播,传播主体比较单一,且单向传播,电视媒体和观众之间的互动性差,观众只能被动的接受新闻资讯。反观依托数字技术产生的新媒体,其让话语权、知晓权逐渐回归守受众,习惯于双向传播的年轻一代观众已经接受不了电视新闻的单向传播形式。

1.2 传播形式单一,内容性差

纵观我国当前的电视新闻节目现状,从央视的《新闻联播》到省级卫视,再到县级电视台,传播形式大同小异,老套、呆板,单条新闻报道模式常年不变。加之,新闻内容都是按政治、经济、文体及国内外新闻的先后顺序报道的,节目编排形式基本一致,无多大创意。虽然电视新闻传播也开始利用网络技术,但新旧媒体之间的融合仍然不充分,流失观众的现状依然没有挽回。而新媒体下的新闻传播形式是多元化的,内容丰富多样,更显电视新闻传播的单调。

1.3 传播路径少,覆盖面窄

电视新闻传播主要是通过卫星和地面有线方式进入家庭电视,受时间、空间、渠道的限制。而新媒体下新闻传播路径是多样的,观众通过互联网可以随时随地的观看任何一条新闻视频,使新闻传播打破了时间、空间等因素的限制,实现了大范围传播覆盖。目前,传统电视新闻也开通了官方微博、网站等,在传播路径和覆盖面上有了一定突破性发展。

1.4 播出时间固化,时效性差

新媒体下的新闻传播具有实时性、全天性、互动性、全球性、海量信息储存性、传播速度快等特点,受众能够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了解到新闻信息,充分体现了新闻传播的时效性。而传统电视新闻的播出时间是固定的,观众只有在其固定的播出时间段才能知道新闻资讯,加之电视新闻要经过收集、采编与制作等环节才能播出,大大消弱了新闻传播的时效性。

1.5 观众参与度低,话语权少

在当前的媒体环境下,受众通过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能全天候的发表自己的观点,对自身的话语权日益重视。传统电视新闻受政策影响,对社会敏感话题的关注度少,直接导致新闻的传播无法与观众生产共鸣,使观众对新闻节目失去兴趣。加之,属于单向传播,人的主动性基本丧失,观众只能通过短息、电话等方式来实现与电视媒体间的交流,而这种交流次数多为一次,表达自己观点的路径较少。

2 新媒体时代下的传统新闻传播的调整策略

2.1 继续巩固电视媒体的权威性,保持电视新闻的公信力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及普遍应用,的确威胁到了传统电视新闻的发展,但电视新闻作为主流的传统媒体,是党和政府的舆论喉舌,有着其它媒体无法比拟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所以面对新媒体的挑战,电视新闻要继续巩固的自身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加强节目品牌建设,提倡内容为王”,真正用高质量的新闻报道打造优质节目,从而形成一定的品牌效应和社会影响力。

为加强新闻节目品牌建设,应将品牌理念引入到电视新闻经营中,持续深化节目的专业性,深层次挖掘新闻价值,用高质量的新闻内容说话,这是电视新闻有效抵御新媒体冲击的优势所在。

2.2 加速媒体整合,拓展新闻传播路径

新媒体凭借自身的传播优势分流了部分电视新闻观众,让传统电视新闻流失了不少观众。诚然如此,传统电视媒体更应抓住机遇,利用好新媒体的传播优势。为此,要加速媒体整合,加快“三网融合”建设,实现电视新闻与“三网”之间的联合,从而形成全方面、多层次、立体化的传播渠道。尤其,与“三网”联合,使传统电视新闻传播更即时、顺畅和互动。此外,媒体整合充分发挥了新媒体在新闻素材的数量规模和收集上的优势,让电视媒体有了更多获取新闻素材的渠道,获得新闻素材也更丰富,增强了新闻报道的全面性、丰富性和生动性,利于提高新闻传播效果。

随着“三网联合”建设日益加快,未来电视发展规划有三个方向:一是数字化超多频道电视系统,二是综合服务型电视系统,三是交互式接入型电视系统。这三种类型的电视系统是“三网融合”的产物,也是新旧媒体之间的交互合作形式,是未来电视发展的主要趋势。

2.3 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推进直播常态化

相比新媒体的新闻传播碎片化、分众化,电视新闻具有声画并茂、覆盖面广、现场感强、真实性高、可信度强等特色优势,尤其直播报道更能凸显电视媒体的这些优势。传统电视媒体要想在未来实现对新媒体的有效对抗,势必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推进直播常态化,加强深度报道。

从目前看,直播报道是最有效抵御网络竞争模式的一种电视新闻报道形式,它弱化了新闻采编后续整理对新闻报道即时性的影响,将电视新闻的优势展露无遗,用真实的声画画面,震撼的现场感强,提高新闻报道的可看性和感染性,从而吸引住观众。网络新闻虽然也可以直播,但内容资源不如传统电视丰富。所以,电视台应尽量推进新闻直播报道常态化,做深度报道,试图从新闻报道形式上找应对新媒体挑战的切入点,以获得竞争优势。

2.4 创新电视新闻的形式和内容,吸引年轻观众

随着新媒体快速发展,观众的话语权意识、知晓欲越来越强,个性化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为满足观众的多样需求,增强观众的话语权,应当不断才创新电视新闻的形式和内容。在节目编排上,多进行电话连线、多穿插3G画面,设置微博互动环节,加强与观众之间的交流互动,实现观众的参与和反馈。在新闻内容上要实现跨媒体整合,大量融合网络、APP终端、广播、报纸等多种媒体上的新闻信息,以吸纳大量新闻素材,丰富新闻内容,利于做多角度、全面的新闻报道。

特别是电视新闻流失的观众多为年轻群体,这部分群体更喜欢通过微博、微信、APP终端等新媒体来获取新闻资讯。传统电视媒体在巩固固定收视群体的同时,还应去吸纳新的收视群体,尤其是年轻观众。因此,要丰富推送及互动方式,加强观众与新闻节目的互动,增强观众的参与性,以满足年轻人的需求。

2.5 顺应新媒体时代需求,拓展电视新闻传播渠道

互联网、手机报、微博、微信、APP终端等多样化新媒体的出现,,昭示了新闻移动化和多终端化的时代已经到来。电视新闻传播渠道不能只局限于电视本身,要借助新媒体拓展电视新闻传播渠道,实现新旧媒介渠道的陈嫁接。这样既可以多渠道的传播新闻信息,提高新闻传播速度,也可以实现新闻资源共享,多渠道的采集新闻,为提高传统电视新闻的竞争力奠定基础和条件。

2.6 增强对新闻价值的鉴别和分析能力,坚持正确的价值引导

优质新闻内容的传递是传统电视新闻自身的优势所在,这也是电视新闻面对新媒体的冲击能够保有大量观众的原因之一。要想传播优质的新闻信息,还要依靠电视新闻记者的新闻敏感度,能够在充斥着虚假信息的网络新闻素材中挖掘有价值的新闻信息,坚持正确的价值引导,恰当的行使舆论监督权,确保新闻报道质量,传播优质新闻。在这过程中,新闻记者要坚持自己的职业准则和操守,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和使命,不进行虚假报道,用正当的竞争手段对网络竞争模式。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新媒体时代下的受众需求日益多样化,话语权意识及知晓欲日渐增强。电视作为主流的传统媒体,面对这样情况要顺应新媒体时代需求,加强与新媒体之间的融合,整合各方资源和传播渠道,借助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扩展电视新闻传播渠道,从而吸引年轻群体,加强与观众之间的交流互动。与此同时,新闻报道还要坚持“以内容为王”,传播优质新闻,打造新闻品牌,以维护传统电视新闻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坚守自身优势以应对新媒体的挑战。在未来发展中,改革与创新是传统电视新闻应对网络竞争模式的动力源泉,它也是促进电视新闻行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所以无论新媒体对传统电视新闻传播的冲击有多大,都要坚持改革与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媒介融合,为电视新闻源源不断的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陈佳伟.新媒体环境下电视媒体发展问题与策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

[2]牛英豪.全媒体时代电视节目主持人职业发展的瓶颈与突破研究[D].河南大学,2013.

[3]马伟瀚.新媒体背景下我国广播电视台网站的创新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4]周宇甜.浅析新媒体环境下的电视新闻节目策划[J].神州(中旬刊),2011(3).

[5]张业华.新媒介融合下电视新闻传播方式的变革趋势[J].西部广播电视,2014(03).

[6]高婷雅.浅析在网络新媒体冲击下传统电视媒体新闻类节目发展现状[J].文教资料,2014(07).

[7]黄海明.电视新闻的发展问题与未来规划[J]. 科技信息,2012(4).


版权所有:课程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地图 最近更新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第二批学术期刊,万方网收录,欢迎投稿!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3089,国内统一刊号CN15-1362/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