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留学经济”是近年来在经济领域新出现的一个热点,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加强,国际交往日益频繁,而国内高校在生源减少与扩招的影响下,竞争不断加剧。在此种背景下,只有国际化才能提升高校水平。而国际化最重要的是课程设置,本文将关注点放在国际通识课程上,从背景分析、现状与存在问题出发,提出在此种形势下,国际通识课程设置的对策,提出初步构想。
关键词:留学经济;国际通识课程;开发对策
1 论题背景
1.1 国际背景:教育的国际化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国际间的交往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人走出国门,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涌进国门。在美国西雅图,作为中国留学生集中地,“留学经济”给当地经济复苏带来了新亮点,而在中国, “汉语热”“中国经贸热”引发来华留学生迅猛增长,2012年,中国共接收留学生328,330名,比上一年增长了5万多人。迅速增长的来华留学生逐渐形成一股新的力量,“留学经济”也给中国各领域带来不可小觑的影响。
这样的背景,给高等教育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机遇是因为,当今的高等教育不仅会在这样的国际浪潮影响下,使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科研的组织方式与成果社会化的方式、大学内部的组织管理方式等方面能够有一系列的根本性转变,而且比在任何时代都更有条件并引进和占有更多资源加速其国际性和开放性。挑战是因为经济的全球化必然会带来知识传播的全球化以及理念制度的全面更新,因此高等教育的国际合作不仅仅再是大学诸多工作中的一个方面,而且逐渐成为推动高校全面发展的龙头。这具体表现在:第一,大学的专业设置与课程建设与国际交流密不可分,通过国际交流,我们可以为学校改革不断提出新意见,否则,我们的教学将是落后的。第二,大学科研课题的设立与实施应该与国际学术交流直接相关,离开国际交流,科研的开展将不可能;第三,大学教师的培养与聘任也应该是国际化的,教师应该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与学术背景,学校应不断通过选派教师出国进修等方式提高教师素质;第四,大学的行政、财务和后勤管理也应该借鉴世界上先进的管理经验,并进行国际交流,否则就会封闭保守。因此衡量一个大学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之一在当前就是看它的学生参与国际交流的程度,即一方面看学校学生有多少人出国学习、交流与参见会议,另一方面是要看有多少外国留学生来校学习。总之,高校只有把国际交流工作做好,才能在当前背景下处于领先水平,否则就会落后被淘汰。
1.2 国内背景:高等教育的瓶颈与改革期
根据《中国统计摘要2013》的一份统计表可以看出,从1978年开始,高中在校人数逐年攀升,此种情况一直持续到2004年,这说明,教育已经逐渐普及并走向大众化,而基础教育的改善为高等教育的继续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从2005年开始,高中在校人数逐年下降,这说明中学招生的高峰期在之后几年内将会过去。而与之相关的高校招生,在近几年也逐渐证明了这一论断。一方面,高校生源的高峰期逐渐过去,另一方面,1999年高校扩招的影响还仍然存在,这就注定,各高校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将展开生源大战。如果说在21世纪初,是将大学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那么在今天,,已经成为大众化的高等教育,将应该进一步提升,打造品牌,而在“留学经济”日益成为一个流行概念的今天,对于高校发展为一流大学的一条重要途径就是国际化。
而在高校国际化的过程中,决定的因素最为重要的是课程设置,而课程设置中当前最空白也是最薄弱的是国际通识课程,而在各个专业中,当前很多高校醉心于商科或工科,少有人关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国际化,而随着中国的影响力在世界越来越强,汉语言文学应是不久之后受到非常多关注和更好前景的专业,因此本选题具有非常大意义。
2 高校国际通识课程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随着留学热潮的兴起,高校教育和课程的国际化越来越受到重视,国际通识教育也在高校中成为非常流行的改革方向。本科国际通识教育课程项目(International General Education Curriculum Program),是面向希望前往国外深造或拥有一段国际学习经历的计划内高校学生。学生将在国内高校完成通识课程的学习,并有机会前往其它国家的合作院校进行交换或者继续深造并获得学位,学生在国内的学分将被国外合作的高校认可。但是目前拥有这类项目的高校并不多,且主要针对要出国的中国学生,而且这类项目也多作为高校教育的一种补充,也就是说,国内很多高校教育国际化程度并不高。
而随着来华留学生人数的增长,笔者发现,由于高校教育国际化程度不高,给留学生教育也带来一些问题,如国内高校课程与国外高校课程对接不上,以西安某高校为例,来华留学生按照其所在大学要求,在中国留学期间要选修本科某专业一门课程的学分,但是其留学学校的课程与其国外大学课程类型对接不上,因此他们只能选修针对中国学生开设的相近专业课程,听课效果大打折扣,而且修学分也常常流于形式。
具体来说,存在的问题有如下几个方面:
1.课程目标设置不明,通识理念的理解与贯彻不够有力
通识教育的思想从19世纪在美国逐渐兴盛,其观点是:通识教育是要让学生了解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显示深灰的可贵经验及智慧,认同、择取、内化,使之成为个人的一部分;通识教育还要培养学生的价值、态度、知识和技能,从而更好地在社会中发挥作用,成为社会中负责人的公民。
但是在我国一些高校,还有领导和学生在国际通识课程的认识上,缺乏深入理解,把其等同为公共课,有的人则把其等同为出国前的语言培训课,实施人员没忽视对学生综合能力与人格完善的培养,而学生要么抱着不重视的心态去上,要么抱着极为功利的心态去上,背离了通识教育的初衷。
2.通识教育课程的内容不够合理,缺乏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师资
通识教育课程结构缺乏合理性,内容明显知识化,有较强的专业性和应用性。过度强调专业技能与语言能力,而忽略了人文素养和公民意识的培养,而这个在国外是非常重视的。各类通识课程之间缺乏协调与有机联系,缺少一个统一的教育理念来贯穿和整合各类通识课程以形成合力。
而国外通识课程开设相当广泛,涉及心理学、逻辑学,电影音乐等,还要求具有国际视野的老师进行双语授课,老师的学术背景与教授课程尽量匹配,而很多高校缺乏这样的人才。
3.通识课程的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是影响课堂效果的重要方面,我国多为形式主义的强化灌输,以大班上课为主。教学中,信息的传递是单向、机械的,师生、生生之间缺乏互动,课堂教学缺乏对学生学习方法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及训练。
4.通识教育课程的管理缺乏整体规划
尽管高校都提出要重视国际化与通识教育,但是缺乏专业的人对课程体系的整体规划。很多高校缺实施通识教育的专门管理机构,通识教育的管理处于松散状态,随意性较大。
3 国际通识教育课程的初步构想
1.国际通识课程目标具体化
美国的通识教育理念深入很多国家,通识教育的目标旨在“培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有社会责任感的、全面发展的社会的人和国家的公民”。因此对于想要出国或进入国内修本科的来华留学生来说,通过通识课程的实践,应该让学生达到的目标是:(1)加强个人素养,具有公民意识;(2)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塑造完善人格;(3)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包括思考、实践、学习、创新等能力。
依据这样的目标,将国际通识课程进一步分解,每一课程模块都有相应课程目标,以便操作。
2.通识教育内容应广泛,教学形式应多样化
国际通识课程要广泛,除了设计语言能力培训意外,还应包括人文、逻辑、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相关课程,但是切忌贪大求多,要做到精干。
形式应该多样化,不仅限于课堂,也可以在课堂外开展丰富多彩的讲座、年会、读书会、研讨会、访问、沙龙、企业与海外实习等。
在教学方式上,不局限于教师唱独角戏,而应采取课堂讲授、小组讨论、研究性学习、主题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不同课程依据各自特点采用合适课程,营建出一种师生共同研讨,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共同完成一个主题的平等民主自由的氛围。
3.加大对师资的投资力度
鼓励本校老师积极进行各种形式的培训与进修,扩大国际化视野,以适应国际通识课程的要求,加大投入,招入一些具有国际学术背景与视野的教师等。
4.加强通识教育的管理
学校应在国际合作办学机构成立专门的国际通识教育中心,从而对通识教育各个环节实行有效监控与管理。成员组成可由教师和学生以及一定的行政人员组成,并制定相应政策制度,严格执行,从而规范学生的上课与教师的指导。
参考文献
[1]欧内斯特.博耶著 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译《美国大学教育——现状、经验、问题及对策》 [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8
[2]罗伯特.M.赫钦斯 《美国高等教育》 [M]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1
[3]钟贞山 孙梦瑶《“经典名著”融入大学通识课程的理性审视——基于N大学的实证调查》[J]《复旦教育论坛》 2013(4)
[4]卓梅英 《国际通识教育课程(IGEC)项目运行与探索》[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2(6)
[5]张成 《美日新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改革比较研究——以哈佛大学、东京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为例》[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5)
[6]姜海陵《留学经济:值得关注的新经济增长点》[J]《浙江金融》2003(7)
[7]李屏《我国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的现状、问题与对策》[C]《第六次全国课程学术研讨会》2009
作者简介
宋晓娟(1982-)女,山东省文登人,西安外事学院国际交流中心 对外汉语教师,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对外汉语教学、高校留学生教育管理研究。
相关推荐
[夏宏雷] 浅谈还原卡在高校计算机实验室中的有效管理
[谭旭] 论实现高校图书馆员有效管理的手段
[吕兵] 从女性主义翻译观视角浅谈译者的主体性
[刘水冰] 我国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探讨
[陈骏蓉]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点及其优化对策研究
[宋立渠 司建平 霍] 公安高校教师人力资源管理发展战略探究
[郭磊] 论北方高校的室外体育课改革
[李麒麟] 浅谈如何围绕“两个巩固”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
[孔铮] 图书馆建设在强化高校学生创新能力上的模式研究
[刘爽] 加强高校基层团总支建设,充分发挥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
[郭小红] 后喻文化时代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谈话方式的转变策略
[雷石磊] 论高校图书馆考研信息资源服务平台的建设
[王平] 浅谈高校历史教学的问题及对策
[周文芳] 新形势下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与运用
[宋成龙] 浅谈词块理论视角下的高中英语词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