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研究以群际情感基本理论为依据,采用高校教师群际情感综合分析模型;通过文献参考、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调查研究手段以探求高校英语教师的群际情感因素,对教师专业发展造成的影响;探索群际情感驱动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方式与方法,深入探求一种内外因素相结合的教师情感因素研究模型,以拓展我国的教师发展的情感动机理论和实践研究视野。
本文成果系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2014年度编号为14YB111一般课题:“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群际情感驱动机制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
在西方,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学者指出,师范教育除了传统的知识教育和教学能力之外,还应当增加一个部分,他们称之为教师的情感教育。教师内在的成就动机取决于教师的职业价值取向、价值观念、伦理与人格方面素质,而身心支持性素质主要表现为优秀的智能结构和情感动机。高校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受到多方面情感因素的影响,只有处理好各因素之间的关系,才能有效推动教师个体积极开展专业成长的行为和活动,促使教师更加积极主动的提高自身专业水准。
1 理论基础
1. 教育学的“教师发展理论”
“教师发展”其核心内容是反思和发展。其经历了由被忽视到逐渐关注;由关注教师群体专业化转到关注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由关注专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对社会专业地位的认可转到关注“内部”专业素质提高的过程。[1]
在西方,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学者指出,师范教育除了传统的知识教育和教学能力之外,还应当增加一个部分,他们称之为教师的情感教育。在早期对教师情感的研究中,人们更多地倾向于对教师特征的描述,运用心理学的究方法力图证明教师情感教育可以促进教师人际关系技能的提高,并由此影响学生的就和发展。
2. 心理学的“群际情感理论”
群际情感理论假设:认知、情感、个人和群际现象是一个整合体系,群际情感可以调节个体和群体的行为,当个体认同某一群体时,内群体变为自我的一部分,获得了社会和情绪意义。[2]。换言之,群体的社会和情绪意义也可能促进个体的情感的发展。行为体会努力建立或维持一种积极的社会身份(群体认同)以增强自我认同。
群际情感理论的相关研究充分肯定了个体情感与群体情感认同二者之间存在的紧密互动关系,认为即前者的形成可能促发后方,反过来后者的形成也可能促发前者。群际情感提供个人在群体内和群体间的行为动机、愿望或倾向。情感动机主要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教师的群际情感(群体情感需求)和教师个人情感需(群内情感求)。群际情感和专业发展二者之间存在的紧密互动关系,甚至可以说即前者的形成可能促发后方,反过来后者的形成也可能促发前者。
2 驱动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群际情感结构
本课题组以江西省某高校英语教师为调查对象,共下发以“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群际情感驱动机制”的问卷设计。调查问卷共150份,有效问卷150份。另外英语教研室随机抽取5位老师进行访谈,要求他们以“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群际情感因素”为题进行阐述,进行录音。依据收回的调查问卷和录音材料,本课题组总结出对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群集情感驱动因素有:
教师的个人情感素质
高校教师职业角色的特殊性决定了高校教师应该具备一系列特殊的职业心理素质。高校英语教师作为一个群体,其群体的职业心理与情感素质是高校英语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动因。高校教师的个体心理素质所包含的内容丰富,归结起来可以分为两大方面。即作为教育群体的教育素质和作为科学研究研究者的科研素质。
教师教学教育素质由以下素质构成:
(1)专业教学能力结构
教学是高校教师最主要的活动形式。教学能力是高校教师在工作中形成的特殊能力,它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是考察和确定教师教学能力具体能力的重要依据。亦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面。鉴于此,综合近年来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高校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概括为:专业知识(英语专业知识、英语教学知识、英语实践教学经验)、语言表达能力(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形式语言表达能力和非语言符号表达能力)、教学监控能力(沟通能力、职业敏感性和职业展望能力)以及教育机智(情景模式再现能力、灵活教学处理能力)等。[3]
(2)教师人格结构
教师职业对教师的人格品质有着特殊的要求,教师的人格品质影响着整个教育过程,同时对自身的专业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具体体现为:自我效能感、价值观、情绪维度、性格维度、意志品质等。不断在实践中学会积累经验,增强专业教学的自信心,提高个人教学效能感,热爱高等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热爱自己的专业,保持稳定积极的情绪,能够不断学习控制好情绪,充分利用自身资源来获得专业成长,逐渐形成良好的性格特征与坚强果敢的意志品质等,就可能形成优秀的教师群体心理素质。[4]只要具备上述模型中的几个重要的人格品质(不是全部),就可能成为优秀的高校教师。
教师作为科学研究研究者的科研素质构成:
(1)科研能力
高校英语教师承担着科学研究的职能,高校英语教师作为科研人员应拥有处理个人与社会群体(群际)之间关系的态度和精神。基本包括以下几种基本核心成分:科研信息积累能力、科研问题发现能力、科研活动执行能力和科研创造思维能力。
(2)科研精神
作为驱动高校英语教师开展科研的心理动机,科学研究的精神至少包括包括科研创新精神、科研诚信态度、科研协作精神、科研使命感。
2.教师的群际情感素质
高校承担社会服务的职能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高校教师承担社会服务的职责。而根据社会服务职能的不同,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根据其特殊的群体特征形成不同的群体,各群体具有不同的群际情感。根据典型的社会特征比如性别、年龄、专业,高校英语教师群体可划分为男性与女性英语教师群体、英语专业教师与公共英语教师、已婚教师群体与未婚教师群体、中青年与老年教师群体、中低职称与高职称群体、高学历与中低学历群体等。教师的社会服务职责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群际情感的独特性。在对驱动高校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的群际情感指标体系进行确定时,既要衡量高校英语教师的个体情感(心理),也要有体现高校英语教师的群际情感(心理)健康衡量标准。
综合关于一般的社会成员的心理健康标准,结合教师心理情感特殊标准,根据调研与访谈的结构,本研究认为驱动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群际情感指标至少包含以下成分:
(1)对教师职业的责任感、成就感与幸福感。在群体内形成一致的社会价值观与职业观。能够认识到教师职业的社会价值,对自身的职业身份的认同,积极投入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并从中体会到职业的责任感、成就感和幸福感。
(2)能够及时应对教师的工作压力。在群体内部达成一致的处理职业压力的有效方法。高校教师应具备相当的心理素质来应付教学与科研的双重压力。从工作压力中充分理解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并能转化为自我要求,促进自身的教学实践与科研活动,从而实现专业自主发展。
(3)尊重、亲近和理解教育对象。作为教师群体与受教育群体之间形成共同的价值认同,形成和谐的群际关系。教师群体对教育对象(包括学生与学生家长)充满感情和爱心,善于沟通,理解其需求。平等对待学生群体,通过在师生互动中获得教育信心,对其职业使命充满期待,从而驱动自身的专业发展。[5]
3 对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群际情感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1. 职业压力驱动教师专业发展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高校英语教师群体中,女教师的职业压力感高于男教师。女性教师占高校英语教师群体的大部分,是主要群体。女性教师在承担着繁琐的家庭责任的同时,又承担着教学和科研的双重角色,工作任务复杂而艰巨。中青年教师群体处于压力强度较大的群体地位。调研显示,中青年女性教师处于心理强压阶段。高校英语教师的前期求学周期较长,属于典型的晚婚晚育群体,而且女性居多,同时家庭任务集中在此中青年阶段,加重了他们在专业发展的时间分配上的压力。[6]由于精力的分散,女性教师在科研上经常体验着挫败感,成为长期存在的心理压力。影响着女性教师群体对自身科研能力进行发展的积极性。
英语专业教师与公共英语教师群体由于分工的不同,有着不同的职业价值体会。由于传统的职业价值观念的影响,英语专业教师在对自身的职业认同度较高,公共英语教师相对认同感低。然而,在职业压力方面,英语专业教师在教学和科研上由于社会期待较高而承担着更大的专业发展压力。促使高校英语专业教师承担着更大的心理压力,另一方面,也驱动此群体在专业发展方面付出更积极的努力。
2.职业幸福感驱动教师专业发展
由于不同群体的职业压力感知度的差异性,他们的职业幸福感呈正比例。本次调查显示,高校女教师幸福指数明显低于男教师。女性教师群体、中青年教师群体与中低职称教师群体由于职业压力大,而且工资收入与职称相挂钩导致这些教师群体的物质生活条件相对薄弱,有可能使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削弱。然而,物质条件知识幸福感体验的因素之一。由于高校英语教师中女性教师群体有着及其优越的社会认同感,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其社会价值观在促进其专业发展方面仍起着十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缓解了群体差异性对教师专业发展带来的影响。
然而,群体内部与群体的竞争及淘汰,形成了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同时也是导致的弱势群体的职业发展的精神压力,造成了一些消极影响,使得教师个人或群体可能出现心理枯竭感,造成教师、师生群际、教师群际间的关系恶化或对立,影响到工作效能,甚至影响到组织的稳定性。
3.师生群际情感驱动教师发展
不同年龄段的教师群体对学生这一受教育对象的心理体存在差异,中青年教师与大学生的年龄接近甚至相仿,对学生的行为体验具有较高的感知度,,而学生对与自身年龄相仿的老师的对立感较弱,师生群际间具有较高的认同,教师易对学生的行为作积极解释,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和关怀,学生亦容易接受和体会到教师的关注和爱,形成良好的群际关系,这可促使中青年教师群体积极追求专业发展,促进职业能力的提升。
女性教师群体在对学生情感的体验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很容易与学生群体产生同感,产生良好的师生群际关系,成为驱动其专业发展的天然动机。同时,又由于女性教师群体承受着相对较重的心理压力,容易产生职业枯竭,直接影响到教师本人的身心健康,也会影响到群体内部其他女性教师的心理体验,对专业发展产生消极影响。
4 研究结论
教师内在的成就动机取决于教师的职业价值取向、价值观念、伦理与人格方面素质,而身心支持性素质主要表现为智能结构和情感动机。情感动机主要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教师的群际情感(群体情感需求)和教师个人情感(群内情感求)。[7]
高校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受到多方面情感因素的影响,通过研究各因素之间的关系,才能会发现可有效推动教师个体积极开展专业成长的行为和活动即情感驱动机制,以促使教师更加积极主动的提高自身专业水准。
参考文献
[1]叶澜.世纪初中国教育理论发展的断想[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1( 01) [2]Eliot R.Smith,Diane M.Mackie.”It’’s about Time:Intergroup Emotions as Time-dependent Phenomena”.[J]. Social Identities:Motivational,Emotional,Cultural Influences . 2006
[3] [4] [5]张晓明,陈建文.高等教育心理学. [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600-613)
[6]吴卫青.高校教师幸福指数的测评与分析一一以江西省高校教师为例. [J]江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39)
[7] 聂文娟.群体情感与集体身份认同的建构. [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 2011(04)
相关推荐
[夏宏雷] 浅谈还原卡在高校计算机实验室中的有效管理
[谭旭] 论实现高校图书馆员有效管理的手段
[刘水冰] 我国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探讨
[邓茂华] 文化因素在小学英语游戏教学中的应用
[李娟] 在线同伴反馈促进英语自主写作能力的实证研究
[陈骏蓉]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点及其优化对策研究
[宋立渠 司建平 霍] 公安高校教师人力资源管理发展战略探究
[郭磊] 论北方高校的室外体育课改革
[李麒麟] 浅谈如何围绕“两个巩固”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
[孔铮] 图书馆建设在强化高校学生创新能力上的模式研究
[刘爽] 加强高校基层团总支建设,充分发挥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
[郭小红] 后喻文化时代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谈话方式的转变策略
[雷石磊] 论高校图书馆考研信息资源服务平台的建设
[王平] 浅谈高校历史教学的问题及对策
[胡刘坤] 基于语料库的大学英语口语合作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