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书琴
【摘要】95后大学生已经成为高校大学生的主体,分析其思想特点,思考探索新形势下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对95后德育工作的推动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95后的思想特征、心理特点进行着重分析,并根据自身的工作实践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95后大学生 思想特征 心理健康 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4-0054-02
一、95后大学生思想特征分析
1.追求个性,以自我为中心
95后大学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倍受家庭的呵护与关注,是整个家庭的中心,容易过分的以自我为中心,持久下来,就容易养成任性、张扬的个性。这样的性格特征是重视一己私利,社会责任感淡薄,不知道要获得别人尊重的前提是先尊重别人,把自己的感觉放在第一位,忽视他人的感受。
2.渴望成功,但缺乏坚强的意念
95后大学生大多都有着很好的家庭条件,从小就被送去参加各种特长班学习,见多识广,在很多方面都有着优异的表现,比如电脑、才艺、社交等,他们的整体素质相对较高,在各方面都体现出强烈的追求成功的欲望。但由于95后学生大多从小受父母与亲人的呵护,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自我表现欲强,盲目追求个性与时尚,从而导致精神世界空虚,而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也处于模糊状态,缺乏远大的理想和追求。
3.接受事物快,但辨别能力较弱
时代的发展变化给95后创新的尝试带来了很好的机会,他们更易于获得新知识和接受新事物。但由于95后缺乏一定的阅历,使得他们对新事物的认识也往往不够深入,对事物的辨别能力较差,不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去真正认识事物,因此总是会带来一些不尽人意的后果。思想得到更大的解放,思维也比以往任何一代人更为活跃,这是95后大学生的一大优势,同时他们还可以利用互联网来拓宽知识面,在强烈的求知欲的驱使下,以及宽广的信息平台做支撑,95后大学生成为了新事物的热衷者和追随者。
4.思想早熟,但心理承受能力不强
经济的高速发展,知识信息的快速传播,网络文化的日益繁盛,造就了95后大学生面对一些社会问题的成熟的一面,他们的早熟,让他们表现得更为理性和宽容。但与此同时,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抗挫能力却没有得到相对的提高,很大程度是因为95后大学生并不像70、80后一样,95后家庭环境相对优越得多,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就相对较少,优越的家庭环境和平坦的成长道路间接地降低了他们对抗挫折的能力,这也是导致他们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弱,面对挫折容易受到伤害,从而产生自卑、失落和悲观厌世等诸多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
二、 95后大学生心理特征分析
1.热情、开放与沉默孤独并存
95后大学生大都热情、开放、充满活力,善于言谈。但是,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热情、开放、能言善辩是在熟悉的人或者朋友面前,在陌生人面前他们表现得比较沉默,不善言辞,让人感觉比较清高。通过部分学生我们了解到很多大学生与同学交流并不多,他们的交往范围仅限于同宿舍同学,有的学生甚至在宿舍也很少说话,同学们会反映他比较孤僻,遇到事情也从来不和周围同学说,时间长了,别的同学也会觉得他们不合群,不好交往,渐渐地大家会习惯于他们的沉默,遇到事情也很少与其交流。这样,他们自己就会觉得孤独、被忽视。
2.精力充沛、心态积极与行为过激并存
能进入大学学习深造,大学生在心理上无疑有一种成功感。他们对那些关系国家、民族荣誉的事情和政治性事件,或关系自身尊严和切身利益的事件反应强烈、高度关注。他们开始思考人生,设计自己的未来,并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付出全部。他们往往有远大的理想,对人生自信、乐观,在从事各种活动中感到精力充沛,常常体验到自己的青春活力,深信前途无量。但是对于社会认知、情感以及自我意识,他们都处在趋于成熟但又未完全成熟的过渡期。虽然他们身上蕴藏着巨大的潜能,但有时在做出决定和采取行动的过程中,不考虑现实的情景和具体的条件,对后果缺乏充分的预见,表现出决策草率,轻举妄动,行为过激的弱点。
3.认知水平提高、思维活跃与自以为是并存
95后大学生在认识的过程中,不轻易接受某些结论,不满足现象的罗列和陈旧乏味的教学方法,更加注重依据自己的思考把握事物的内在联系;他们开始由接受型学习为主向接受型和创造型相结合的学习转变,敢于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观点。积极主动地参与科研活动,在实践中尽可能地了解所学专业的实际需要和发展前景,不少大学生在校期间就有重大发明,在理论上有所建树。但由于他们的社会实践经验不丰富,基础知识不广博,加上事物本身的客觀规律以及思维的复杂性,在认识与分析问题时,容易向消极方面转化,觉得自己知识面广,思考问题能力强,见识高人一等,总把较新鲜或者符合自己意愿的观点作为真理,导致自以为是,目空一切,陷入片面性的境地。
4.勇于接受挑战与无法承受挫折并存
挑战对于95后,是生活中必须的“游戏”,他们喜欢面对挑战,甚至追寻挑战。95后的生活激情更多地来源于各种挑战。然而,他们承受挫折的能力却远远比不上他们接受挑战时的勇气和信心,冲劲有余而韧劲不足,往往小小的失败就能打击得他们一蹶不振,甚至误入歧途。
三、95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策探析
1.正确对待95后大学生的思想特征和心理特点
任何一个年代的青年都有自己特点,而这些特点的形成都是社会、家庭和个人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不能过多地去批评95后大学生种种我们看不惯的行为或性格特点。抱着平常的心态去对待他们凸显出来的个性特征,并适当地利用这些特点对他们采取适合他们个性特点的教育方法。首先承认在他们身上存在某些共同的个性特点,并试着从他们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行为方式,进而产生“同理心”,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工作。
相关推荐
[郭天明] 也谈天台宗“理具三千”思想的继承与创新
[权许娜] “三不四可”安全指导思想再认识再提升研究报告
[劲松] 试论蒙古族舞蹈风格的形成及特征
[曾艳红] 井冈山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价值
[王琦珂] 对董仲舒“天人感应”思想的研究综述
[李燕] 刍议辰州傩戏的民俗艺术特征
[李成涛] 董仲舒的法学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陈骏蓉]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点及其优化对策研究
[李麒麟] 浅谈如何围绕“两个巩固”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
[刘爽] 加强高校基层团总支建设,充分发挥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
[郭小红] 后喻文化时代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谈话方式的转变策略
[潘英 赵来斌] 论大学生社会公德培养
[周文芳] 新形势下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与运用
[南守宇 孙海涛] 浅谈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加强大学生思想
[凡萌 王留志] 浅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逆反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