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峰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7-0156-01
当前,在全社会都倡导精准扶贫,精准医疗的大环境下,教育也需精准,要精准教学、精准培育、精准服务。正如《地理教育国际宪章》中所要求:地理教育要为今日和未来世界培养活跃而又负责任的公民所需,并有助于终身欣赏和认识这个世界。中学地理教育根植于课堂教学,只有实施精准的课堂教学才能切合“宪章”的要求。精准教学以课堂为本的实践研究为师生提供了很好的机会,教师通过教学方式的改进,促进学生发现、认识、理解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解决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形成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课堂学习过程,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促使其地理认识持续发展,贯穿整个人生。
一、课题选取
《地理教育國际宪章》认为在有效教学的前提下,地理学习可以吸引和激励年轻人,学习地理均可帮助青少年理解并欣赏地方和景观是怎样形成的。“昼夜长短的变化”这一节内容很好的呈现了生活中最基本的地理现象,了解和掌握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有助于学生欣赏和认识这个世界。因此,要让学生能够“欣赏和认识世界”教师必须依靠最贴近生活的素材,最简单易懂的方式进行精准的教学设计,要帮助学生建立思考模型完成从静态图像向动态图像的思维转换,要运用传统或现代的高质量媒介,结合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或辅助适当的教具进行启发式、递进式的演示和探究。
二、起点探测
《地理教育国际宪章》在教育研究中提出“学生需要了解哪些内容?有哪些错误认识和概念?如何提高其地理知识、理解力和技能?如何理解学生的地理学习进展?如何才能做出最好的测定和评估?在提高地理教育质量方面,有效的教学材料和资源有哪些特点?在提高地理教育质量方面,哪些地理教学方法既有效率又有效果?”等一系列重要的研究问题。
三、教学过程(见图1)
四、课后反思
本节课以《地理教育国际宪章》为指引,将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落实于课堂。以学情探测作为课堂教学的起点,准确把握学生的真实需求,运用生活中的素材和现代化的教学媒介,鼓励学生探究难点,通过自身实践,使复杂而抽象的思维过程平面化、具体化、形象化,让学生动态地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提升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与品质。在未来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将继续秉承《地理教育国际宪章》的原则和要求,让其与高中地理核心素养有机结合,在精准而朴素的课堂教学实践中,让师生在知识和认识、技能、价值观和态度上都得到共同发展。
相关推荐
[魏红] 浅谈基层党员教育管理质量的提升途径
[李萍] 试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基层党建工作的促进作
[赵翀] 毛泽东的人民观对当前做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
[曾艳红] 井冈山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价值
[陈骏蓉]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点及其优化对策研究
[李麒麟] 浅谈如何围绕“两个巩固”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
[刘爽] 加强高校基层团总支建设,充分发挥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
[郭小红] 后喻文化时代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谈话方式的转变策略
[芦文利] 民办大学教育
[李婷] 高职院校韩语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杨蕊] 浅谈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周文芳] 新形势下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与运用
[权苑 刘莉] 健康教育在胃溃疡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南守宇 孙海涛] 浅谈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加强大学生思想
[凡萌 王留志] 浅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逆反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