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候丹丹
【摘要】《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选自弗罗姆的著作《爱的艺术》,他认为爱是必须要经过后期培养和训练才可以具备的能力。一个人必须同时发展母亲的良知和父亲的良知,才能成為一个成熟的人,具备爱人的能力。父爱和母爱在本质上和作用上有着根本的区别。
【关键词】弗罗姆 爱的艺术 家庭教育
【中图分类号】G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52-0251-01
埃里希·弗罗姆,一位独具才能与魅力的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哲学家、伦理学家,是“新弗洛伊德主义”精神分析心理学派的创始人及主要代表人物。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杂文单元的课文《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选自他1956年所著的《爱的艺术》。弗罗姆所谓的“爱”与他的“健全人格论”密切相关。这一观点在《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一文中表达得淋漓尽致。在这篇课文,他选取儿童成长过程的角度,阐述了孩子心智成熟与爱的能力的发展与父母之爱关系密切。
一、《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的思想内涵
弗罗姆认为,爱是一种能力。爱要求人具有这方面的知识并为之付出努力,任何的爱都是需要学习方可掌握。爱是一种受积极的情感所支配的“积极的行动”,爱的动作的发出者是“情绪的主人”,而不是由于内心的极度不安受消极情绪支配而发出动作的“受苦的人”。爱,是一种积极的而非消极的情绪。其主动特征用一个字来概括便是“给”,即爱首先是“给”,“给”是爱的本质属性。“给”是一种比“得”更具有愉悦感和实现自我价值感的东西,通过“给”人可以表现出自己的生命力。
二、母爱和父爱在性质、作用上有着根本区别
其一,两者在性质上存在根本区别。母爱是无条件的,代表的是自然世界。母亲给予孩子无私的爱。只是因为那是她的孩子,不需要付出努力去获取但父爱几乎不体现“任何一种自然渊源”,父爱更多体现的是思想的世界;其次,父爱是有条件的,父爱总是会与社会经济发展有关联。父爱的原则是:“我爱你,因为你符合我的要求,因为你履行你的职责,因为你同我相像”。往往会因为孩子的成绩优异、能力突出、恭敬顺从或其它因素对其赞赏而生爱。
其二,两者在作用和影响上存在着显著差异。母爱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于给予孩子生活和身体上的安全感,没有母爱因素的陪伴,婴童时代的孤独感甚至会伴随人的一生。不仅是孩子,包括我们所有的人,都在内心牢牢地保留着对母爱的渴求。“母亲是我们的故乡,是自然、大地和海洋”父爱的积极作用则表现于给予孩子社会文化及为人处世方面的影响。
三、弗罗姆爱的教育的启示意义
1.母亲要履行对孩子本能而明智的爱的职责
孩子爱的能力的成熟发展离不开母亲。“如果有母爱,那么就幸福;如果没有母爱,生活就变得空虚。”母亲在生理上抚育孩子,且培养孩子的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给孩子生活上的充分安全感。母亲是孩子对爱的最初感知和启蒙。
但是由于母爱使母亲对孩子有超出寻常的包容与同情,出现溺爱现象。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道:“溺爱是家长和儿童关系上最可悲不过的东西,这是一种本能的、不理智的爱。在溺爱中长大的孩子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任性的、自私透顶、近乎病态的人。”若孩子在溺爱中长大,永远也不会成为一个成熟的具有爱的能力的心智健全之人。母亲伟大而无私,同时本能的母爱也需要理智。
2.父亲要履行对孩子进行社会性教育的使命
弗罗姆认为: “婴儿需要母亲无条件的爱以及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关心;6 岁以后的儿童开始需要父亲的爱、父亲的威信、父亲的指点和忠告。”其实实际上未必是6岁以后孩子才应该具备父亲的爱。幼儿教育学家蒙台梭利曾指出0-6岁是个体生理和心智发展的重要时期,4-7对是大脑可塑性最高的时期,这个时期是进行教育的黄金时期。因此从科学的角度看,在6岁之前对孩子施以为人处世和解决问题的相关基本原则的教育和引导是非要有必要的。若父亲没有参与到这个过程中,事后的引导和矫正工作必事倍功半。如今“丧偶式教育”现象相当普遍,即“父爱缺乏综合症”,,其消极影响日益凸显。
3.需要大力营造兼具母爱因素和父爱因素不可缺失的环境。
“弗罗姆的高明之处在于看到了人的成长过程是个动态的过程”。父亲和母亲都是成熟的人,他们自身为儿女提供了效仿的典范。父母对孩子的言传身教与环境熏陶是最有效且影响最持久的教育。他们爱的教育使儿女把“母亲的良知建立在他自己爱的能力上,把父亲的良知建立在自己的理智和判断力上。”最终能够达到他既是自己的母亲又是自己父亲的高度,将两种形象在自己内心结合起来。弗罗姆从爱的分析的角度出发,达到一个“立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涂秀虹.爱是一种能力——谈弗罗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J].语文建设,2005(11):21-22+18
相关推荐
[魏红] 浅谈基层党员教育管理质量的提升途径
[李萍] 试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基层党建工作的促进作
[赵翀] 毛泽东的人民观对当前做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
[曾艳红] 井冈山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价值
[陈骏蓉]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点及其优化对策研究
[李麒麟] 浅谈如何围绕“两个巩固”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
[刘爽] 加强高校基层团总支建设,充分发挥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
[郭小红] 后喻文化时代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谈话方式的转变策略
[芦文利] 民办大学教育
[杨蕊] 浅谈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周文芳] 新形势下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与运用
[权苑 刘莉] 健康教育在胃溃疡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南守宇 孙海涛] 浅谈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加强大学生思想
[凡萌 王留志] 浅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逆反心理
[李娟] 数学史在数学教育中的哲学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