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职院校的教学一直以来都是以培养技术人才为主要目的,长期忽视学生的文化素养及人文内涵的熏陶,而国学课程对于学生的文化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本文旨在探讨高职院校开设国学课程的必要性,以及研究高职院校国学课程的性质定位及教学内容的选择。
【关键词】高职院校 国学 课程定位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29-0116-02
早在19世纪末,英国著名的教育学家斯宾塞就提出了著名的“斯宾塞之问”: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这个问题在当时的英国引起了广泛的讨论。斯宾塞认为,由于我们“生而有涯,学而无涯”,只能选择相对“最有价值”的知识学习。而我们的传统文化课程在很多高职院校都被视为“鸡肋”,那么,高职院校开设国学等传统文化课程究竟有无必要?笔者认为,答案是肯定的,关键是如何开设,课程设计思路如何契合高职院校实际,这值得不断研讨和实践。
一、课程设置依据
首先,《国学》课在高职院校开设的依据主要有三个层面:国家政策的重视、职场技能的要求和学生成长的需要。
(一)国家政策的重视
早在2000年,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就提出把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目标,而传统教育对学生素质的养成具有重要意义。2017年1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首次以中央文件形式专门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工作。国家政策的重视为我们开设国学课程提供了政策层面上的支持。
(二)职场技能的要求
根据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我们的人才培养,更多应面向学生未来的职业规划和职场发展。我们的毕业生最终将面对的都是职场与社会的考验。我们认为,传统文化教育应注重实用性,应该语言输入能力与语言输出能力并重以适应学生步入职场的需求。应该面向职业环境、基于学生未来会面临的工作场景及工作过程有针对性地培养其素养和能力。
(三)学生成才的需求
我们应该利用国学课程的大人文属性培养学生的职场生存意识、职业道德意识和职场生存能力,这样才能做到学以致用,可以在职场上大显身手,从而提升学生表达能力以及人文修养素质。职场技能的倒逼和学生成长的需求也为我们开设国学课程提供了必要性。
二、课程性质定位
根据高职院校学生强调技能教育的实际,《国学》可以作为素质教育的补充,课程性质定位为一门通识教育性质的公共基础选修课程,旨在继承并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学生道德修养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爱国主义思想,提升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可靠接班人和高素质劳动者服务。
三、课程设计理念
根據美国教育学家布鲁姆的教学认知分类,学生的学习认知可以分为初级认知和高级认知两类,初级认知包括应用、理解和记忆,高级认知包括创造、评价和分析,国学教育应关注学生的高级认知部分,所以国学课程的教学理念可以用四句话来总结:思维活动为教学之魂,语言表达为教学之重,拓展实践为教学常态,审美活动为教学必须。
为了实现这样的课程理念,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以加强素质教育,提高人才质量为纲要,通过国学知识的学习,逐步汲取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积极意义的文化内涵,让学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提升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同时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等教育。
四、教学内容的选择
为了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我们的课程教学内容也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有针对性的选择。我们的选择依据应该是“三最”:最能代表传统文化精髓,最能体现民族精神,最能满足学生道德追求和精神寄托的内容和篇章。可以以“专著”、“专人”、“专题”的“三专”为线索来组织编写教材,以四书五经为文本选择范围,让学生从中华文明最经典的部分去学习国学知识,从而达到我们提升学生人文素质的目标,同时也实现课程思政的目的。
(一)课内教学
具体来说,从学生的学习本位来思考传统文化教育的本位,以笔者所在院校为例,我们认为国学课程作为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传承方式,应该打通文、史、哲的界限,以提升学生文化素养,提高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的课程思政目标为导向,可以从“专题”、“专著”、“专人”三个方面来开展教学内容。
1.专题:《先秦两汉散文欣赏》《魏晋南北诗赋欣赏》《唐诗欣赏》《宋词欣赏》《元明清小说欣赏》《中国礼仪文化》《国学与人生》《文化与生活》《中国简史》《中国文学史》《中国古代艺术欣赏》《中西文化对比》《汉字文化》《中国哲学思想》《中国民俗文化》《中国节日文化》《中国书法》《中国茶艺及茶文化》《中国酒文化》《中国建筑文化》《中国饮食文化》《巴蜀文化》等以文化类型为线索的专题。
2.专著:《红楼梦赏读》《水浒传赏读》《三国演义赏读》《西游记赏读》《史记撷趣》《论语精读》《孟子精读》《中西名著导读》《古文观止》《诗经赏析》《易经初探》等以古典名著为线索的专题。
3.专人:《走进老庄》《走进孔子》《走进孟子》《诸子百家》《中国文化名人录》《四川文化名人录》等以文化名人为线索的专题。
教材可以选用或自编,充分体现校本特色,适合学院实际和专业需求。
(二)课外拓展
要实现国学的“文化育人”功能,仅靠课堂的几十分钟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我们充分运用课外的实践活动。我们目前开始了如下一些课外实践活动:
1.经典诵读活动:经典晨读、“跟我读四书”诵读活动。
2.跟我读经典:专家讲座、名师网课等。
相关推荐
[蒋运韬] 浅谈高职院校学生的安全管理
[朱莉] 高职院校贫困生创业帮扶初探
[蒋甜甜 刘玉芳] PBL模式在高职“商务英语翻译技巧”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徐华] 简析声势训练在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中的实践
[陈森玲] 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探讨
[邱竹青] 新生入学教育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的作用
[梁园园] 高职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实践路径
[董健] 高职院校国际货运代理专业的英语教学现状分析和改革研
[荣桂范] 浅析高职院校《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思路
[董璐璐 刘杰 张] 高等农业院校博士生学术英语教学改革探析
[高燕 胡国兵 顾] 基于高职学生的学习风格研究与启示
[张翼] 浅谈高职院校图书馆机构设置及整合
[陈娣] 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刘清华] 五年制高职数学建模教学的实践与认识
[肖琪] 高职行业英语开放式教学体系的构建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