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课程思政是高等院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病理生理学是医学生入学后接触的一门重要的医学课程。通过在病理生理学课程中提取思政元素,将思政教育融入病理生理学教学内容,从而实现思想政治元素与理论知识的完美结合,以及教书和育人的相统一。
【关键词】课程思政 病理生理学 教学
【基金项目】2019年度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908085QH357);2019年度皖南医学院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9kfkc03)。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07-0072-02
随着医疗环境的改变,各级教育部门以及各医院对医务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医生作为人类健康的守护者,不仅要具有专业的医疗技能还要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及职业素养,这就对各医学院校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不管是医学院校还是非医学院校,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以专业知识及技能的传授为主,同时也开展了一定量的思政教育课程,但是却没能将专业知识和思政元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尤其医学院校的专业课学业繁重,更是忽视了这种融合性教育模式。课程思政不同于我们所熟悉的思政课程,它不是一门独立课程,而是一种由全体教师、所有专业参与的,全程贯彻的多渠道实施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立志将学生打造成“又专又红”的专业技术型人才。病理生理学在所有医学课程中比较特殊,作为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在医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教师在进行本学科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展示病理生理学的学科优势,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真正起到教书育人的作用。
1.课程思政的概述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上提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大学阶段是一个人走向社会的最后教育阶段,不仅是学习文化知识的最后教育阶段,也是在精神、道德、人格方面逐步定型,进而走向社会的最后准备阶段。大学阶段的教育目标是促进个人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更高质量的全面发展。高校教育除了在注重鼓励学生学习专业知识以外,还要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养成勤锻炼、有情趣、爱劳动的生活取向,激活学生的创造活力,将大学生培养成品德高尚、专业过硬、体魄强健、审美高雅、热爱劳动的新时代好青年。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理论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课堂,而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因此在医学专业课的教学改革中探索课程思政,这在医学生的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在教师,教师与学生接触最多、影响更直接,是课程德育元素的激活者,所以学校要采取多种措施加强教师的培训,例如新入职教师的岗前培训、教育教学改革的专题培训和聘请专家学者分享他们在课程思政实施过程的体会和经验等。课程思政需要教师在教材和授课内容里挖掘思政元素,有机地融入课堂中,润物细无声,能让学生在专业学习中提升政治认知、道德素养。很多医学课程都体现着对生命的尊重意识、对医学的奉献精神和对病人的关怀精神,在医学课程的授课中将相关的医德元素植入,实现专业课中有德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综合素养,引导学生提高专业兴趣,明确社会责任,这对医学生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2]。
2.在医学课程“病理生理学”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2.1病理生理学课程的性质
病理生理学作为桥梁学科,连接着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功能和代谢改变的规律及其机制的学科,为建立有效的疾病诊疗和预防策略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疾病发生的本质和发病机制是病理生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它的作用是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病理生理学作为医学教育的重要学科,非常重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的相结合,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重点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決问题的能力。在课程性质上具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系统性和逻辑性强;二是科学性和客观性强;三是指导性和实用性强。在病理生理学课程学习中既要求学生能够努力踏实、实事求是,又要创新地看待问题,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所有的医学学科最终都是为人类卫生事业服务,所以要学会如何将课本上的知识与临床病例结合,并分析出现该体征或症状的原因。同时,随着医疗环境以及医学模式的转变,医疗模式逐渐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3],这种理念的转变更多地体现在新模式下,医务人员仅有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不足以应对当前的医疗工作挑战,还要全面提升综合素养、法律意识和医学人文精神等。通过作者近年来的授课经验发现,病理生理学不仅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其中还蕴含了丰富的课程思政素材,比如“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理论联系实际”的唯物思想以及“以人为本”的人文素养等。
2.2 病理生理学课程的教学现状
从教师层面上,教师在对本课程进行授课时,主要以讲授专业知识为主,为了能够让学生不感到枯燥乏味,还采取了一系列的教学方法,比如雨课堂、微课、慕课等。虽然教师在授课模式上下足了功夫,却忽视了“育人”的环节,也就是没能让学生充分领会到本课程的本质以及作为医学生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另外,从教材层面上,所使用教材不断充实,知识体系完善,但是教材内容却很少有涉及职业道德和医德医风等方面的内容。学生在进行学习时一是感到枯燥乏味,二是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素材,这也是病理生理学教学过程中课程思政之路变得曲折缓慢的原因之一。
近年来,医院医疗技术不断提高,但医患关系却愈加紧张,医疗纠纷时有发生,部分医学生在校期间就丧失了成为一名优秀医生的信心,对医生这个特殊职业持观望态度。一名合格的医生除具备精湛的专业知识外,更需要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强大的使命感及对生命的敬畏之情,,这些医德元素往往在繁忙的医学专业知识的学习中被忽略,因此,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意义重大[4]。
相关推荐
[高雅立] 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数学教与学
[王国艳] 新课程下高中历史的高效教学方法研究
[鄂晶晶 杨丽华] 呼伦贝尔学院公共计算机课程改革待完善的方面
[张素华] 《酒店领班主管实务》课程教学方法初探
[蒋甜甜 刘玉芳] PBL模式在高职“商务英语翻译技巧”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张立恒] 旅游英语课程实训项目的开发与研究
[柳忠平] 大学信息课程教法探究
[黄永明] 关于对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学改革
[荣桂范] 浅析高职院校《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思路
[王启] 浅谈中职水利工程专业教学体系构建和课程改革
[蔺淑苹 董淑红] 《电子技术》一体化课程改革初探
[宋晓娟] “留学经济”视角下高校国际通识课程开发的背景、问题
[孙庆瑶]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初探
[李书辞] 浅谈新形势下中职计算机硬件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杨东升] 《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