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家国是一种亘古不变的情怀,是一个不可缺少的话题。中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重要时期,对中学生进行家国情怀教育具有重要的价值功能,学校要形成全方位、全成员、全过程育人的目标,使家国情怀教育达到理想的效果。学校可以通过加强教师队伍的“家国情怀”建设、构建课程思政、渗透于课堂教学中、加强学校环境建设对家国情怀的渲染、组织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以及加强中学生社会实践等途径来实现提高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
【关键词】中学生家国情怀价值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11-0058-03
“国”是大“家”,“家”是微“国”,从古自今家国一体。爱国主义是人民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对自己家园以及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而家国情怀则是爱国主义的内在精神延伸。随着全球化发展的加速,东西方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价值观念也在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思想尚未成熟的青年群体也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加强传统文化思想传承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显得更为迫切与必要,而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将家国情怀渗透给学生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
一、新时代家国情怀的基本内涵
家国情怀是个体对生活共同体的认同,其基本内涵包括家国同构、共同体意识和仁爱之心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自己国家和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是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展现出来的理想追求,是对自己国家及家庭的一种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新时代家国情怀具有几个基本特征:深层的精神属性、浓郁的民族特色、鲜明的政治属性、宽广的家国情怀,适应新时代共同体意识,是一种天下的情怀。家国情怀教育具有内隐性及综合性,培养中学生对于家庭幸福、富强的理想追求,理解家与国的互动联系,把自身对家国的认知、情感认同以及行为动力结合起来,是提高家国素养的一种综合性的教育。
二、中学生家国情怀教育的价值功能
(一)厚植情怀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价值追求。面对新征程新任务,持续深入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义重大而深远。家国情怀凸显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爱国主义,家国情怀教育融入日常教学当中,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中学生对自身的价值要求和行习惯成为可能,并且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落地生根,有利于引导家庭成员在家庭生活和社会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家庭和睦、家庭文明,促进社会安定、社会祥和、社会文明。
(二)提升家国素养,引导正确人生导向与诉求
正所谓浇花浇根、育人育心,家国情怀教育是青少年成长必不可少的养分,如果失去了这种精神的滋养,就会造成精神上迷茫、认同上混乱、价值上偏差、行为上失序。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就要让每一个学生心底上种下爱国主义的情感,形成良好的家风。中学生对家国情怀的知晓程度不高,对道德认识的偏差,造成了中学生的迷茫,因此,在全校形成家国情怀教育尤为重要,提高学生的家国素养,把认知系统、情感系统和动力系统结合起来,也就是形成正确的认知、内涵深厚情感以及在实践中得以体现。
(三)强化家国认同,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新时代家国情怀离不开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根基。家国情怀教育也是加深中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增强文化自信,文化来自哪里?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最深厚的软实力,是文化自信的坚实根基和突出优势。加强家国情怀教育有利于中学生对国家文化的认同,并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接力棒,真正成为建设祖国和民族复兴的后备军和主力军。
三、中学生家国情怀教育实现的有效途径
(一)加强教师队伍的“家国情怀”建设
教育者要先受教育,讲信仰者自己要有信仰,有对家国情怀的信仰,心里装着国家和民族,把目光投向时代和社会,不断从实践和人民中丰富思想,为学生树立有信仰、有理想、有担当、有情怀的榜样。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明道、信道是传道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想要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家国情怀的新时代青年的关键在于加强教师队伍的“家国情怀”建设。教师要不自觉中引导学生树立远大志向、培育美好心灵,爱国、爱家、修德、笃实,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打好思想之基、价值观之基。加强教师队伍的“家国情怀”建设,要动员全体教师参与。如组织全体教师认真阅读家国情怀读物,开展家国情怀讲座、教师家庭家风展示等。
(二)构建课程思政,渗透家国情怀教育
课程思政是将思政价值理念和精神追求融入到各门课程中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基础教育开启育人的新篇章。把家国情怀这种价值理念渗透到各门课程中,有利于形成协同效应。目前学校课堂的家国情怀教育主要依赖于思政课程,其他学科有目的、计划地融入的内容较少,可充分利用各学科课堂教学将家国情怀思想渗透给学生。如通过历史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祖国发展的始末状态和奋斗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国家认同情感,提高家国情怀认知,凝聚爱国共识,激发学生的国家认同情感;通过地理课堂讲授祖国疆土的变迁史以及世界版图的变化,结合当下国际对于国土存在争议的地方加深学生对于“国”的维度认识,坚定学生的“家国观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充分挖掘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案例,结合各科目特色全方位、多角度地向学生传递包括家国同构、共同体意识以及仁爱之情。
(三)加強学校环境建设对家国情怀的渲染
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对学校的每一个个体都能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有意无意间改变着思想观念、价值追求与行为方向,因此需重视学校环境建设对学生家国情怀的渲染。
gzslib202207112219
相关推荐
[赵翀] 毛泽东的人民观对当前做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
[曾艳红] 井冈山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价值
[陈骏蓉]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点及其优化对策研究
[李麒麟] 浅谈如何围绕“两个巩固”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
[刘爽] 加强高校基层团总支建设,充分发挥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
[郭小红] 后喻文化时代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谈话方式的转变策略
[芦文利] 民办大学教育
[杨蕊] 浅谈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周文芳] 新形势下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与运用
[权苑 刘莉] 健康教育在胃溃疡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南守宇 孙海涛] 浅谈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加强大学生思想
[凡萌 王留志] 浅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逆反心理
[李娟] 数学史在数学教育中的哲学阐释
[徐华] 简析声势训练在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中的实践
[黄胜海] 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实践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