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育研究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简介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学术期刊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公告 课程教育研究期刊目录 课程教育研究投稿须知 万方论文查重 课程教育研究征稿启事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
  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北方文化研究院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网  址:http://www.kcjyyj.com
数据库收录:万方网收录
我刊入选第二批学术期刊名单
期刊类别:纯教育、G4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2095-3089
国内统一刊号 CN 15-1362/G4
邮发代号:16-129

我刊投稿论文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我刊投稿论文 >
作者:课程教育研究 | 字数:8285 | 阅读: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信息化从1.0时代进入2.0时代,教育改革与创新也来到了关键时期,智能时代下的教育,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实现更加多元、更加精准的智能导学与评价,促进人的个性化和可持续发展。对于教师来说,信息技术2.0时代下的课堂教学,将改变教师角色,促进教学模式从知识传授到知识建构的转变。以拓展学习空间,形成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那么,对于数学学科来说,如何进一步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构建高质量、多层次、智能化的数学课堂是值得每个数学教师深入思考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中职数学  信息化2.0  教学过程  评价方式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45-0054-02
  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标志着我国教育信息化从“1.0时代”迈进了“2.0时代”。与1.0时代相比,2.0时代的教育系统内部各要素发生明显变化,面临转型升级。具体到教学中,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改变传统教育模式,解决“愚笨教育”的问题(不因材施教,忽视个人特性,同一化培养;给学生、老师造成高负担低效益的教育就是愚笨教育),让学习者从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学习知识转变,把教育模式由“教为主”向“学为主”转变,以实现“个性化学习、差异化教学、泛在式学习、群智化学习、协作式学习”的智慧教育模式。从学生成长发展的阶段来看,中职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引导学生走出学习“舒适区”,提高信息化学习能力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教学任务,对于学生来说,信息化素养是其今后成长发展的必备素质,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关键品质。那么,如何在中职数学教学中落实信息化教学,大力开展教学创新,促进师生信息化素养的协调发展俨然成为每个数学教师着重思考的一项课题。
  1.中职数学信息化教学现状
  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与应用性并重的学科,在学科教育中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学好数学,有助于学生形成一定的数学眼光,让其能够透过普遍的现象而看到问题的本质,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以良好的数学素养面对成长过程中的困难[1]。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和课改理念的加持,数学课堂焕然一新。一方面,信息化的教学方式让课堂变得更加多样,尤其是在2.0时代,实行差异化教学、个性化学习,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要,逐步构建起以学为主的智慧教育体系;另一方面,令人担忧的是,学生对大数据下的精准化教学有着极大的兴趣,但教师水平的差异性使得信息化教学改革如昙花一现,教学中“不适应”的现象屡见不鲜,教师的信息化素养与教学创新仿佛隔着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这正是信息化2.0时代中职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要想解决这一问题,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坚守教育初心,牢记育人使命,将信息技术深度融入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运用、教学媒体选择、教学实施、评价反思等教学全过程中,有效推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和教育教学改革,从而真正使教学朝着创新的方向稳步发展。另外,需要注意的是,遵守数学学科规律是数学学习的根基所在,加快课堂教学的信息化步伐,固然为教学带来了新气象,但忽视数学学科特征和学生成长规律,则会让教学变得徒有其表。基于此,笔者将从“教学过程信息化和评价体系的变革与创新”两大方面入手,对此展开具体阐述。
  2.教学过程信息化
  2.1教学主题的设计
  教学主题的设计是开展信息化教学的首要环节,对于教师来说,问题或主题设计的水平是衡量教师能力的重要标志。那么,何为教学主题?它是指在对该课程及各个单元进行学习目标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当前所学知识的“主题”,而后依据教学目标进行过程和方法的选择,最终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简而言之,教学主题是以学为中心构建教学问题的设计,以激发学生展开探究式学习。具体到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从教学实际出发,以教材内容为依托,综合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以及所有目标达成的可能性,确立教学主题,围绕教学主题展开信息化的教學设计,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丰富其学习体验。
  例如:在上数学课时,为了构建高质量课堂,教师应以信息化为手段,围绕教学主题展开教学设计。首先,教师根据教材,精心备课,如“集合”这一单元,应整合每一课的教学目标,梳理知识点,通过微课的形式加以呈现,将知识分为“基础板块、重要概念、题型考点、实际应用”四个方面,针对其中的一个方面进行教学过程的设计,比如,基础板块,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水平,精心设计问题:(1)“集合与元素、集合与集合之间关系有何不同?”(2)“描述法和列举法的不同?”以此来让学生初步建立一定的知识结构,形成单元整体学习观念。然后,利用多媒体出示第一课内容的学习目标,让学生依据目标对学习内容进行初步的预习与思考。进而,再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引导学生展开探究式学习,引导其制作课堂学案,利用电子白板的交互功能,相互交流学习心得,以解决实际数学问题。最后,学生利用移动端整理自身的学习成果,教师展示探究过程记录表,通过白板评定学生综合表现。
  2.2教学方法的设计
  教学方法是制胜课堂教学的关键所在,教师的教法与学生的学法之间如何做到有机统一是当前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信息技术加持下的中职数学课堂,应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创新教学方法,构建协作式学习模式,推动学生开展个性化学习,让学生自主完成对知识的建构过程,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例如:在上数学课时,为了构建数学高质量课堂,教师应树立信息化教学观念,以适当的教学方法展开教学。一方面,教师应在确立教学主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方法的筛选,以情境教学法为例,尊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和获得体验的需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尽可能地创设多种情境,包括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现欲)、应用情境(让学生能够有多种机会应用知识,将知识外化),以构建出利于学生学习的网络化学习环境。比如,在教学“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这一课内容时,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实例情景,让学生动脑思考,在特定的情境中探索新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引导学生开展协作式学习,将学生按照优劣互补的原则分成不同的小组,,针对一个知识点进行分析和总结,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把控课堂节奏,设计合理剧情,鼓励每组学生积极参与,比如:(1)对课堂任务完成规划分析。(2)课堂任务实施,教师给出引导、辅助,点拨学生思维的空白处和关键处。(3)教师及时发现学习问题,分析学生实际,给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另外,也要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资源的拓展,让其通过互联网建立专属的学习资源库,以让学生养成自主解决问题的习惯。通过这样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与数学思维获得长足发展。


版权所有:课程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地图 最近更新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第二批学术期刊,万方网收录,欢迎投稿!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3089,国内统一刊号CN15-1362/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