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应对“双减”挑战,教师应如何突破常规,既能保证学生作业态度,又能提高作业效率和质量?笔者运用“加减法”策略,端正学生态度,提高作业质量。
【关键词】“双减”;语文作业;“加”;“减”
所谓“双减”,指减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日常作业和校外培训的负担。“双减”帷幕的揭开,使作业形式发生了质的改变,各种问题悄然而至: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佳,不写作业、随便应付的现象比比皆是;亲子关系紧张,家长直呼“管不了孩子”;老师也对学生的课后状态头疼不已……
经过分析,笔者将成因归为以下几点:一是小学生年龄特点所致,学习主观能动性差,自控力不足;二是少了作业束缚,学生课后有更多时间投入电子产品中,深陷网络诱惑;三是监督的重担压着家长身上,担心落后的焦虑心理、手忙脚乱的彷徨情绪,导致家长教育方式不当,引起孩子心理不适,造成亲子关系紧张;四是教师缺乏应对“双减”的经验,作业缺乏吸引力,课后对学生缺乏互动和有效监督,勾起学生的侥幸心理,另外,缺乏有效的家校沟通也是影响因素之一。
那么,我们应如何见招拆招,保证学生的作业效率和质量呢?经过实践与思考,笔者就“加减法则”阐述以下几点感悟:
一、作业“加一加”——增加合力,让学习更有效
(一)“加”自己,提高内驱力
要让学生想做作业、做好作业,首先得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皮格马利翁效应”指出:在人际交往中,一方充沛的感情和较高的期望可以引起另一方微妙而深刻的变化。课上,笔者给予学生充分的积极的期待,并设置了“作业奖励方案”,大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二)“加”同伴,小组互促进
“小组合作学习”能够给学生学习注入活力,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把个人自学、小组交流、全班讨论、教师指点等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而促使小组之间合作、竞争,激发了学习热情,使学生在互补促进中共同提高。笔者在班里设置了十个学习小组,建立小组微信群,每组都设有两名优生和两名后进生,以求达到同水平学生相互竞争、优生“人盯人”帮扶后进生的效果。笔者先在每组选拔出“检察官”和“帮带师傅”,明确其任务,接着和学生共同制定了《语文作业小规矩》和《语文课后作业评分制度》,对自己制定的规则,学生会更重视。每天,笔者把检查作业、听写等易于操作的任务安排小组内完成,并把学生的表现和组内分数挂钩,组间竞争,学生的积极性十分高涨,而不完成作业会扣小组分,这样欠交作业的同学会重视起来,“帮带师傅”也会更加紧张,作业有了“同伴”的加持,老师的负担大大减轻了,作业质量却大大提高了。
(三)“加”老师,评价要及时
学生的兴趣和意志是有期限的,需要及时给他们打上“强心针”,这时,老师的反馈和评价就显得尤其重要。及时对学生进行表扬,为学生的表现注入更多积极性,而对他们的不足及时反馈,也能促进他们“自查自改”。除了在课堂表扬,笔者课后也会把评价及时反馈到班级群,让家长更好地配合教育。
(四)“加”家长,课后神助攻
放学后,家长是学生的“密接者”,学生的情绪与行为,与跟家长的相处息息相关。前面提及,不少孩子在家会和家人产生不同程度的冲突。应对“双减”,笔者首先会和家长深入进行沟通,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以及家长的应对方式,分析并思考有效的解决矛盾的方法,再配合家长尝试解决。接着,笔者再邀请家长加入孩子的学习小组群,充当“校外检察员”,一来可以树立家长的权威,让家长名正言顺地监督孩子,二来也能促使家长参与到学生的课后学习中,尽督促、教育孩子的职责,当好孩子们的“助教”,弥补老师无法现场监督的不足。
二、作业“减一减”——减轻负担,让教学更简约
(一)“减”机械作业,注重自主预习
课后学习时间极其有限,那我们如何保证作业质量和效果呢?首先得减少机械的抄写作业,因为这种枯燥乏味的作业容易导致学生兴趣下降,敷衍了事;其次重在预习,既量少,又能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笔者采用“翻转课堂”的方式,让学生提前观看微课,进行预习,把一些简单的知识点先让学生提前消化。为了保证预习质量,笔者安排“检察员”第二天进行检查,“帮带师傅”对后进生进行跟踪,争取让每位同学都对新课有基本的了解。如果学生能提前掌握部分课堂知识,上课便事半功倍,实现了作业服务课堂。
(二)“减”多余作业,着力分层作业
简约的作业能给孩子更多的时间和更大的空间进行思考、拓展,课后,笔者会根据课程内容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抛出几个任务,主要分成三个层次:一是基础部分,巩固孩子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二是整体感知部分,主要练习了解全文的能力,如概括主要内容、文章结构等;三是能力提高部分,主要是品词析句,尤其在这一部分,笔者会注意和学生在网上互动,让学生晚上及时和我反馈交流,对学生来说,这样具有趣味性和诱惑力,激发着学生兴趣与求知欲。简约而不简单,简约而不失内涵。
(三)“减”复杂作业,化繁为简,精益求精
课后,笔者注重精简作业,只做能力训练部分,而基础部分的检查则交给学生小组完成。学生经历一天的学习,注意力较为欠缺,而设置“精”而“少”的作业,有利于抚慰学生心理疲劳,也留有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思考和阅读。
在“双减”的大环境下,我们不妨试试,把能用的力量进行组合,有效进行“加一加”,提高作业效能;同时,我们把复杂的任务“减一减”,减轻学生任务,同时也把更多力所能及的任务放给小组自主完成。相信,“双减”之下经过润色的课后作业,一定会更加有质而有效!
参考文献:
[1] 杨佳.浅谈小组合作学习的好处[J].读与写(中旬刊),2017(1).
相关推荐
[邓茂华] 文化因素在小学英语游戏教学中的应用
[闫石] 谈小学体育游戏教学
[姜福英] 小学体育课堂中游戏教学的应用
[韩术东] 浅论小学语文课堂如何实现高效
[孙娜] 论小学英语教学的趣味性
[魏志娟] 发挥课前会话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作用
[张扬] 浅议如何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任志红] 谈小学计算机创新教学思想
[佈仁其其格] 浅议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刘新艳] 小学语文兴趣教学浅析
[宋晓娟] “留学经济”视角下高校国际通识课程开发的背景、问题
[王玲玲] 小学科学教学课堂评价现状及反思
[李璐] 新形势背景下加强少儿图书馆建设的策略研究
[李海燕]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中的“任务”设计
[张志生]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