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参与。高校图书馆应该积极参与,发挥自身优势,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切实可靠的服务。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高校图书馆;服务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中,经济是根本,文化是关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重大而长期的历史任务,是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加强“三农”工作的重大战略举措。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大学的三大功能之一,也是大学的生存之本,高校图书馆作为区域性的文献信息服务中心,理应与学校协同参与地方经济文化建设。促进高校与地方建设的对接,增强学校办学活力,是高校图书馆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何利用自身的优势、服务于新农村建设,是高校图书馆发展创新的重要途径之一。
1 现状
1.1 整体现状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可预见的将来农业的基础地位仍是不可动摇的。而我国农村的现状是:农业生产率不高、人口文化素质偏低、农村信息流通不畅.农民信息获取能力较低,农业科技和信息服务人才匮乏。许多地方农民的生产、决策由于缺乏相关信息,缺乏对市场的了解和把握,带有极大的盲目性。农村劳动者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已经成为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阻力。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也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大阻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强大的人力资源优势,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1.2 需求现状
农村文化建设重视不够,比较滞后。地方政府重经济轻文化。图书杂乱无章,管理不当,书刊更新速度太慢,太多藏书是与现实需要脱节的“过时品”;缺乏图书馆专职技术人员,宣传范围不普及、不广泛,导致图书馆成为摆设而无实质用途,农民能够从中获取的知识与信息陈旧且有限。
现今大多数农民主要通过看电视、听收音机、报纸等渠道获取生产经营面的信息,虽然我国现在实施“村村通”,网络只是很少一部分知识型农民收集信息的渠道。原始落后的信息交流方式和缓慢的信息传递速度,使不少信息丧失了时效性和针对性。这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农民致富的速度,错失了许多致富良机。即使有些先进农业科技成果、科技信息等也因当地农民的文化程度较低而不能得到有效利用。
目前农村外出打工人员增多,农民工遍布全国,为我国经济建设和城市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随之而来的另一大问题是下一代的教育问题,这些留守儿童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又生活在文化生活单调、贫乏的农村,成长都面临着失管、失教和失衡。
因此,要完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艰巨任务,高校图书馆责无旁贷。
2 意义
我国乡村社会正处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时期,高校教育已经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图书馆核心价值不断发生变化,“以用为主,以藏为辅”,这是旧图书馆向新图书馆发展的重大转变。
地方高校为地方服务,图书馆是非常重要的资源。地方高校图书馆在很大程度上能解决农民对新知识的渴求,它建起了知识、信息传播的平台。通过向农民传播致富信息,满足农民对科技信息的要求。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这是把农村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重要途径,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所在。农民需要新技术、新方法、新农艺、新品种以及市场、技术、生产等整个流通领域的信息服务。地方高校图书馆是区域性的文献信息中心,经过多年的积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资源优势。高校图书馆应主动将信息环境相对薄弱的农村列为服务的对象,利用各种文献信息、科技情报和市场信息的优势为农民服务,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建设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高校图书馆可以利用人才资源和信息资源的优势,提供有关经济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课题成果及其知识服务,为当地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
高校图书馆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不仅可以实现为社会服务的价值,同时扩大地方院校声誉,增强竞争实力,促进科研和教学水平提升。还成为学校与社会之间的有机结合的纽带。通过开展公益性文化活动,既服务社会,又扩大了高校影响力,消除城乡文化之间的差异,促进城乡文化的和谐发展。
3 途径
3.1 提高认识,以人为本,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地方高校图书馆应从农民的需求出发,响应党中央“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促进农民和农业社会的全面发展”。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把农村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树立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因地制宜地实施文化扶贫。为农民读者提供深层次的定向文献传递和参考咨询等增值信息服务,能有效地提高高校图书馆的辐射力,体现出高校图书馆在经济时代的价值。
3.2 发挥学生优势,建立服务网点
利用假期、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发动高校在校生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活动。利用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技术力量等方面的优势,采取图书管理人员专题培训辅导、带队指导等形式,组织大学生开展送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的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农民解决一些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提高他们的科技文化素质,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传播给农民。既服务了新农村建设,又锻炼了自己的才干、增长了见识,同时也大大增强了大学生服务基层建设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进一步促进了大学与农村的共赢发展。
3.3 建立流动图书馆
农村经济薄弱,财政吃紧,没有能力建设自己的图书馆。高校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实现资源共享,建立农村书屋,培养农民养成的读书学习习惯。高校图书馆可以定期根据要求调配图书,定期精选一批相关图书、期刊,搜集、整理出相关资料运送到农村书屋,采取循环的方式,不断更新。
3.4 开展业务培训
地方高校图书馆依托专业特色,围绕“科技兴农”的主题,找准专业对接点,定期组织开展科技知识培训,聘请农业科技专家为他们传授农技知识,指导农民产业结构调整。或采用咨询站、网络服务,建立专用的网络咨询通道,加强网络信息建设,共享高校网络资源。为需要指导的农民提供科技信息咨询和辅导,使农民及时掌握相关农业科学知识和市场信息。
培训的形式一般应采取集中、短期为主,不但要符合成人特色,还要符合农民特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最重要是培训内容要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考虑当地的农业生产条件、农业经济状况和农民的接受情况,不要因为培训耽误了农业生产。
4 结语
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是一项艰巨而长久的任务,是缩小城乡差距,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地方高校图书馆服务新农村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充分挖掘自身的有利条件,,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文化生活。
参考文献
[1]朱慧玲,何艳群,徐险峰.高校图书馆与农村信息化建设.
[2] 张敏.高校图书馆服务于新农村建设的探讨.
[3] 袁代蓉.地方高校图书馆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4] 罗映红,董小朋.地方性本科院校图书馆为新农村文化建设服务的调查研究.
作者简介
任林春(1977- ),女,河南南阳人,毕业于南阳理工学院,助理馆员,工作单位:南阳理工学院图书馆,主要研究方向:图书馆管理。
相关推荐
[李娟] 高校图书馆阅读文化对馆员的影响分析
[孟丽群] 关于信息技术发展影响下的高校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的研
[李君兰 王钦玲] 浅谈高校图书馆师德建设
[张翼] 浅谈高职院校图书馆机构设置及整合
[金烨琛] 近年来国外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转型及启示探析
[赵秀莉] 高校图书馆服务新农村文化建设研究
[刘丹] 从人本主义理论谈地方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杨丽华] 浅谈中职教育学校图书馆教育职能作用的发挥
[张悦] 高校图书馆参考咨询微服务研究
[王晓湘] 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
[廖霞] 新形势下提高高校图书馆图书流通管理质量的对策
[刘秀娣 刘晓梅] 试论数字化时代下高校图书馆馆员的知识和技能
[郭改玲] 高职院校图书馆人性化服务体系的构建
[丁新玉] 地方历史博物馆展陈初探
[黄苾] 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使用现状及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