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激发人民群众主动性, 破除官本位观念, 选精官、适度削减副职, 现阶段干部队伍更应该减员增效。
关键词:依靠群众;破除官本位观念;选精官;适度削减副职;减员增效。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集聚人才体制机制,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鼓励地方、基层和群众大胆探索,及时总结经验。
历史反复地证明着这么一个观点,人民群众是改革思想的“孵化室”、改革力量的“动力场”、改革成效的“检验剂”。没有人民群众参与的改革,就是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注定要失败。从一次次成功的社会制度变迁、一次次成功的朝代更替、一次次成功的改革政策落地,人民群众无疑是参与者、推动者和受益者。
干部制度改革作为整体改革蓝图的一部分,必须也必将依靠群众的力量。干部作为人民群众的一份子,源于人民群众。什么样的干部是好干部,改革需要什么样的好干部,群众心里有杆秤。干部制度改革改什么、怎么改,也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特别是干部选拔任用,要更加注重群众基础、群众观点、群众口碑,因此,要设计出让群众积极参与的干部制度体系,畅通群众献计献策主渠道,整合运用群众智慧力量,“集小智为大智”,增进干部制度改革的“源动力”。
激发人民群众主动性,,增进干部制度改革“推动力”。推进干部制度改革,眼睛要向下看,从根基上寻求对策、获取力量,激发群众的主动性。干部制度改革,从根本上还是为了群众,如果群众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参与、主动建议、主动监督,那么改革的步伐和速度就会迈得更快更实。因此,要设计出让群众主动发挥作用的干部制度体系,使群众喊起号子、甩开膀子,敦促干部迈开步子,增进干部制度改革的“推动力”。
破除官本位观念,消除官本主义流毒。良好的国家治理,制度是决定性的,但治理者的素质也至关重要。就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而言,官本位观念和官本位现象是影响治理者素质的重要因素。官本主义是长期支配我国传统社会的政治文化和政治体制,其实质是官员的权力本位,它与建立在公民权利本位之上的现代政治文明和现代国家治理是格格不入的。改革开放36年后,我国的民主法治取得了重大进步,民主、自由、平等、公正等现代核心政治价值日益深入人心。但不可否认,“有权就有一切”的官本主义流毒在现实中还大量存在,在一些领域和地方官本位现象甚至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三中全会《决定》正式把“破除官本位观念”列为改革的重要任务,可谓切中要害。一方面,我们要对广大公民特别是各级党政官员进行民主、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和谐等社会主义核心政治价值观的教育,培育公民意识,破除权力崇拜,牢固树立公民权利至上的观念;另一方面,要依靠制度来遏制官本位现象和维护公民权利,在将官员的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同时,用制度来构筑保障公民权利的长城。
随着人口红利的减少和逐步消失,再加上社会老龄化问题,工作在第一线的人员所面临的任务会越来越多,负担会越来越重。而与之不适应的是我们的干部人数太多,应该尽早改革。习近平同志曾讲到改革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为此,我们感觉干部制度改革应走“精官削副,减员增效”之路:
1、选精官。所说的选精官就是要进一步完善选人用人机制,把真正德才兼备、想干事,能干事,干好事,不出事的干部挑选出来。官不在多,关键是精。具体说来就是:没有劣迹;群众信任;考核优秀。换句话说,精官不仅仅是“人精”、他(她)必须是、也应该是好人。有句名言说的好:好人未必就能做好官,但是好官首先必须是好人。信哉斯言。做官和做人尽管是两个层面,但又有其因果的关系。我们无法想像,一个人如果连“人”都没有做好,做了官会是好官?“越坏越能当官”的传说和“带病”提拔的偶有事例应该彻底杜绝。
2、适度削减副职。在现阶段,各级领导班子里的副职太多。以大学为例:一个学校,有十几个副校长是很平常的事;大学下属的二级学院里的领导班子中,除了安排一名正职,大多还安排了四名副职。其实,机关、企业也是如此。我们认为,在各级领导班子里的副职数里,去掉一半都不少,而且效果会更好。
现任的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加上国务委员才十人。一所大学,安排十几个副校长,有必要吗,难道一所大学的事务竟比国务院还多?一所大学下属的二级学院里的领导班子,安排了五个职数:有院长一名;书记(兼副院长)一名;副院长三名,其中一名副院长(兼副书记)。这里,一名副院长分工负责教学;一名副院长分工负责科研,副书记分工负责学生工作。这样的职数安排既不合理也不科学,同时也是一种人才和资源的浪费。试想:负责教学的副院长不能同时负责科研吗?再说了,一个以教学为主的二级学院里,又有多少科研任务?副书记分工负责学生工作,书记难道就不管吗? 我们认为,象这样的二级学院安排三个职数就够了,即:院长一名;书记一名;副院长一名。退下来的充实到教学一线,这不是挺好的事情吗。
当干部有待遇,更有隐形福利,“双肩挑”的还减免工作量;这就让本来为数并不太多的一线人员累够戗。时间久了,大家能没意见吗。列宁说机关队伍“宁肯少些,但要好些”,意蕴深刻。苏共在20万人时建立了政权,在200万人时打赢了卫国战争,在2000万人时却失去了政权,教训如在耳畔。
3、走“精官削副,减员增效”之路,现阶段干部队伍更应该减员增效。这里关键是顶层设计,形成制度。据统计中国的干部最多,中国的管理成本最高。要改变这种状况,关键是领导决策,形成制度。谁都愿意当干部,谁都不愿意下来,这是人之常情。如果形成制度、成为规定,这样就减少了些许阻力。能够更好地推动干部制度的进一步改革。
相关推荐
[杨蕊先] 现代公共图书馆管理制度体系建设问题探析
[孙艳丽 齐万昌] 关于航海英语教学改革的探讨
[谢海涛 王春枝 柯] 以考评模式改革促教学模式改革
[尹剑梅 薛晨晨] 庭前会议制度:基于杭州市的实证研究
[王晖 冯术林] 浅议乾隆对活佛转世制度的完善
[王昌荣] 景东土司制度推行
[褚安世] 浅谈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模式
[王海波] 对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思考与展望
[黄永明] 关于对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学改革
[董健] 高职院校国际货运代理专业的英语教学现状分析和改革研
[荣桂范] 浅析高职院校《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思路
[董璐璐 刘杰 张] 高等农业院校博士生学术英语教学改革探析
[王启] 浅谈中职水利工程专业教学体系构建和课程改革
[蔺淑苹 董淑红] 《电子技术》一体化课程改革初探
[周桂香] 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