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育研究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简介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学术期刊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公告 课程教育研究期刊目录 课程教育研究投稿须知 万方论文查重 课程教育研究征稿启事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
  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北方文化研究院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网  址:http://www.kcjyyj.com
数据库收录:万方网收录
我刊入选第二批学术期刊名单
期刊类别:纯教育、G4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2095-3089
国内统一刊号 CN 15-1362/G4
邮发代号:16-129

我刊投稿论文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我刊投稿论文 >
作者:杨庆国 | 字数:4778 | 阅读:

摘 要:文章分析了中高职汽车维修专业课程体系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对汽车维修专业课程体系衔接思路进行深入探讨,并结合本校实际探索情况,重点阐述如何重构课程结构,实现衔接创新,构建以“能力本位”的模块式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有效实现中高职课程体系科学合理衔接。

关键字:中高职教育;汽车维修专业课程;衔接

在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 以下简称中高职衔接) 仍然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的一项重要工作。中高职衔接包括中高职培养目标的衔接、专业设置的衔接、学制的衔接、教育体制的衔接和课程的衔接等。其核心是课程的衔接。而课程内容的衔接,又是课程衔接中最重要的部分。

1 中高职汽车维修专业课程体系衔接中存在的问题

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发展,已成为职业教育发展中一个重要问题。而课程的衔接是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核心与关键。中高等职教育衔接的实质就是二者课程相互承接相互分工以及不重复浪费的一种有机结合状态。但是目前,从国家到地方尚未对如何构建贯通的课程体系提出明确的要求,中高职课程衔接的问题尚未解决好。

对高职教育而言,无论是专业课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还是实践能力的性质和范围,都要比中职教育高一层次,然而同一专业的五年一贯制、三年制中专、三年制高职教学计划的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表看,中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的衔接方面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1 高职与中职文化素质要求存在脱节现象

中职学校“重技能、轻文化”,在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时,加强了技能课程教学,却削弱了必要的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没有认识到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职教育还应承担为培养高职教育人才打基础的任务。中职教育的课程设置降低了对学生文化素质的要求,这就导致中职学生文化基础薄弱,进入高职后学习高等数学、大学英语等课程适应不了高职的教学要求。而对这些文化基础课相对于文化基础较差的“三校生”而言,存在一定的脱节现象。很多高职院校在中职学生入学后又不得不组织一次文化基础课考试,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分班补习文化基础课,这种做法,从某种程度上讲扰乱了高职院校的培养计划。

1.2 专业课程内容重复

专业理论课程分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两类。目前全国尚未制定具体统一的课程标准,同时,中高职两类学校都是依据各自的教育目标和培养对象设置课程,导致两类学校不可避免地存在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安排上的重复。比较三年制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中职与高职的教学计划,发现专业课程的设置中出现了多达60%~70%的重复,18 周实践教学环节重复(其他专业也有类似现象),造成了教育资源与学习时间的浪费,导致了中高职教学的严重消耗。

1.3 技能训练倒挂

由于中职汽车维修专业已有多年的积累,特别是一些重点院校,经过多年的努力,专业现代化建设已经初见成效,开设的汽车维修实践课程,无论设备,师资管理都有了较强的实力。相反,高职在近几年才得以发展,不少学校是仓促挂牌,正确的教学思想尚在形成过程中,在实习训练与专业技能培养方面,高职实质上应该是中职知识结构上的扩展、职业能力上的提高和专业技能上的提升,高职与中职理应体现出层次内涵上的差异,然而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很多院校的专业实践课程开设的数量和质量达不到汽车维修专业职业教育的内在要求。由此造成了中高职技能训练课“倒挂”的现象。

1.4 课程教材陈旧

教材是课程的载体和“脚本”,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当下的中高职课程教材编写,在体例上一仍旧律,在内容上繁、难、偏、旧,在衔接上毫无作为。第一,在编写体例上,仍然是过去知识结构、学科框架模式,讲究科学性、完整性、系统性、逻辑性,跟普通中等或高等教育教材完全一样,没有职业教育的特点。第二,内容上更是问题多多,课程门类繁多,教材内容超载;理论艰深,学而无用,内容针对性不强,不适合职业岗位和能力培养需要,错位严重;教材寻章摘句、东拼西凑,多是旧内容的拼盘和杂烩,没有创新。第三,在衔接上,缺乏对接意识;内容上,没有层级和梯度的区分,体现不出渐进、深化、提高的逻辑关系;知识点的具体内容上相互涵盖,撕掳不开,重复率高。

2 中高职汽车维修专业课程体系衔接现状的原因分析

2.1 没有制定统一的课程标准

目前我国没有中高职贯通的课程标准体系,国家和各地都没有具体制定统一的每一门课程(单元)的标准,也没有按高职阶段或中职阶段的毕业要求制定统一的分类课程标准,或按高职学校入学要求制定分类的统一课程标准。因此,中高职院校均是各自制定自己的教学内容,设置各自的课程范围和标准,沟通很少,即使有沟通也是片面的、局部的,造成中高职课程标准雷同,教学内容重复。

2.2 没有兼顾各类生源的素质差异

2000年,《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经过5 年时间的努力,编写、出版500 种左右高职高专规划教材。但是,我国高职生源结构复杂,既包括中职学校毕业生,又包括普通高中毕业生,目前高职的主要生源为后者,况且,中职教育包括职业高中、中专、技校三类学校,而各类学校的培养方向不尽相同,这无疑增加了兼顾各类生源的课程开发的难度,所以,各高职院校在课程开发时忽视了与中职教育的衔接,以专业基础为零的普通高中生源的基础为起点开发课程,与中职生源的基础素质不相适应。另外,由于职业教育的课程结构仍是以学科为中心的“三段式”(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以学科为中心构建课程模式和教学内容体系,自然要强调内容由浅入深,突出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课程内容相互衔接中的重复是不可避免的。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生源主要来自中职学校(包含中专、技校、职高三种)、普通高中和社会青年。高职院校在确定人才培养方向和教学目标时,没有兼顾不同生源的素质差异,从而造成中高职衔接中的许多问题。普通高中和三类中职学校因具体培养目标的不同而在课程计划上存在极大差异,使得高职院校的生源基础素质参差不齐。高职院校录取的普高生和“三校生”显然不在同一起点线上,要同时对这两种不同生源进行授课十分困难。

(三)仍未摆脱学科为中心的“三段式”课程模式

“三段式”课程模式以学科为中心构建课程模式和教学内容体系,包括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类课程。其最大的弊端就是学问化倾向比较明显,而职业教育的目标是把学生导向工作体系,与学术教育把学生导向学科体系是不同的。为了更好地把学生导向工作体系,职业教育课程结构必须最大限度地与工作结构对接起来。在“三段式”课程模式中,实践只是理论的延伸和应用,职业教育课程中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被颠倒了,使得课程结构与工作结构完全不相符合,显然不适合职业教育。尽管近年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力度加大,开发了以能力为中心的模块式课程,如阶段式模块课程、群集式模块课程等,但“三段式”课程在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模式中仍占主导地位。“三段式”课程模式强调内容的由浅入深,突出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因此,中高职课程内容相互衔接中的重复是不可避免的。

3 中高职汽车维修专业课程体系衔接思路的探讨

3.1 统一教材编写标准,整合创新教材编写

编写分类明确的中高职课程教材,是实现中高职课程衔接的重要环节。做好这一工作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中高职的教材编写应依据国家统筹协调制定的统一分类的、具有对接属性的课程标准编写。这样从源头上把握各自的编写尺度,厘定内容要求,编出的教材就会定位明确,区分度高,避免内容上的交叉、重复、混乱。

第二,中高职教材编写要打破学科化的编写体例,按照项目化或模块化的体例编写。项目化或模块化教材是中高职教材改革的趋势,其特点是根据项目或模块重构教材体系,它以项目或模块的难易程度来编排其先后顺序,以项目或模块为逻辑纽带,重组或链接完成项目所需要的“必需、够用”的理论点、知识点,当前一个项目介绍过的知识在后一项目再次出现时,就可以不必再次编写。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避免内容重复,使教材更加凝练、紧凑、精粹。在衔接上,要区分项目或模块的难易、大小、高低、简繁等,将相对容易的、简单的、低端的、量小的项目编入中职教材,而将难度大的、综合性强的、复杂程度高的项目编入高职教材,这样既有区分,又相互衔接。是较理想的对接状态。

第三,要重视教材运用的整合创新。“剔除艰深的,摒弃无用的,归并重复的,删减多余的,更新过时的,整合相近的,增补先进的,压缩烦琐的,提炼关键的,保留核心的”。

第四,要高度重视并启动示范教材遴选工作。市场机制下的整合创编教材是开放的、竞争的、百花齐放的,编创的教材也必然有高下、优劣的差异,这就需要由政府主导,,启动示范教材遴选工作。将真正衔接配套的、优质上乘的教材遴选出来,推荐使用,这样才能避免教材使用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混乱状况,真正起到促进中高职课程衔接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

3.2 针对不同生源,制定不同的课程计划,分别教学

从实际出发,高职院校要针对三类生源制定不同的课程计划进行分别教学,减少或者避免课程重复或者脱节。由于目前广东省的高职院校生源主要有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普通高中毕业生和具有两年以上实践经验的社会人员。三类生源的教育背景存在较大的差异,实行统一的课程标准困难重重,这就要求高职院校针对不同的招生对象制定具有较大弹性和灵活的课程计划,单独编班进行教学。在教学计划、课程安排上也要有所调整,加入一些填平补齐的课程,使得学生在课程学习上存在差异,以利于实现统一的培养目标。可以给普通高中毕业生适当减少文化基础课程,增加专业课程,以增强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根据中职毕业生文化水平普遍较差动手能力较强的实际,适当减少其专业课程的训练,增加文化基础课和人文学科的课程;对于社会人员可以进行“双补”来实现共同的培养目标。针对三类不同性质的学生实施分开教学,以弥补各自的缺陷,达到平衡综合的目的。

3.3 重构课程结构,实现衔接创新

目前许多中、高职院校课程体系依然还是过去的“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段式的课程体系,这种以“学科本位”的课程体系重学科系统化,轻职业岗位能力培养,远不能满足生产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我们对目前中、高职院校通用的汽车维修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整体优化,构建以“能力本位”的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模块式课程体系,由公共基础、职业基本能力、职业核心能力、职业能力拓展、职业综合实践与资格证书五个模块组成,各个模块中、高职课程层次分明、形成梯度,课程和职业资格考证有效衔接,体现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思想,如表l所示。同时,有效地配合选课制度,改变传统的学年学分制,实行弹性学分制,避免职业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中职与高职课程的内容重复出现的现象。

整体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加强中高教育衔接,改革传统的“三段式”课程体系,构建以“能力本位”的模块式课程体系,是解决目前中、高职教课程体系衔接的有效措施。中、高职各个模块课程与职业资格技能考证对口衔接,高职课程在中职课程中建立基础,中职课程在高职课程中延伸,避免复、断档与脱节,实现高一层次的知识和技能的提升,充分发挥高职教育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作用,搭建好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立交桥”。

参考文献

[1]鲁昕.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2012年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Z].2012-3.

[2]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Z].2010.

[3]张东放.中高职教育衔接的课程体系构建研究与探讨[J].中国建设教育,2010,(5-6):39-42.

[4]邢江勇.中高职应用电子专业课程体系衔接探索 (2013) 0002-0012-05


版权所有:课程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地图 最近更新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第二批学术期刊,万方网收录,欢迎投稿!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3089,国内统一刊号CN15-1362/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