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育研究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简介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学术期刊 课程教育研究杂志公告 课程教育研究期刊目录 课程教育研究投稿须知 万方论文查重 课程教育研究征稿启事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
  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北方文化研究院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网  址:http://www.kcjyyj.com
数据库收录:万方网收录
我刊入选第二批学术期刊名单
期刊类别:纯教育、G4
国际标准刊号 ISSN 2095-3089
国内统一刊号 CN 15-1362/G4
邮发代号:16-129

我刊投稿论文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我刊投稿论文 >
作者:王芳,辛显荣 | 字数:2735 | 阅读:

摘 要:在我国高等教育步入快速发展的现阶段,如何解决高校毕业生,特别是高职学生的就业问题迫在眉睫,从政府、社会到高校、企业,都在为高职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而努力,作为山东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十二五”的规划课题,本论文从政策落实、改革教学模式、激励创新创业、注重观念引导和加强就业反馈等方面研究了职业院校的就业服务体系的完善。

(2013zcj028 高职院校就业状况调查研究山东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立项课题)

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我国的高等教育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高等教育的规模急剧扩张,进入了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然而高等学校的连年扩招,在增加了就学机会、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大学生就业难的现实问题,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达到727万人,比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的2013年又增加了28万人,创下历史新高,这其中高职毕业生占据了半壁江山,如何解决毕业生特别是高职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迫在眉睫。

教育部明确表示,2014年毕业生总量压力进一步增大,同时,用人需求结构性矛盾突出,毕业生就业观念仍需进一步转变。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强调,要破除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体制机制障碍;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增强高等教育与社会需要的适应性;健全就业政策体系、服务体系和市场体系,推进强化政府积极扩大就业的公共职能。因此,对于当前形势下的高校,就业指导观念必须实现从阶段性就业指导向过程性就业指导的转变。高等职业院校是否具备完善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必将影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协调健康发展,甚至还将影响到社会的稳定。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状况是学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客观反映,毕业生就业数量、质量的高低是增强学校竞争力,保证学校生存发展的关键。以山东省某高职院校DZ学院为例,阐述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1 紧抓政策落实

高等学校必须建立、健全人才供求信息的沟通与交流机制,加强与教育主管部门、劳动人事部门、行业协会以及相关企业的交流与互动,通过多种渠道搜集准确、及时的人才需求信息,,并将所获得的人才需求信息迅速地传递给学生。充分发挥学院就业指导处和各系部的毕业生指导部门的引导作用,积极传达国家和地方出台的就业政策及就业信息,利用会议、网络、手机等途径及时、迅速地传达,确保每位毕业生及时知道就业政策和就业信息。

2 改革教学模式

2.1 改进人才培养模式,推进深层次的校企合作,突出人才培养特色

现在许多高职院校出现了办学模式单一、同质化倾向明显、学科专业结构不能很好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等问题。某些高职院不顾本校资源和就业状况,盲目的开设一些专业,结果造成了人才和社会岗位脱节的问题。DZ学院坚守信息行业,按照“电子信息行业需要什么岗位,我们就开办什么专业;经济社会发展到哪里,我们的专业就延伸到哪里”的专业建设理念,设置专业布局,长期以来形成了电子信息类专业集群发展的优势和特色,保持了专业建设对产业调整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学院制定了实施“大企业带动战略”深入开展校企合作的工作思路,首先从行业内大企业开始,如:浪潮集团的“校中厂”、中国电信山东公司的“厂中校”、海信集团“订单班”等,然后拓展同系统外的企业合作,如:思科网路学院、甲骨文学院等。通过大企业带动,与中小企业合作呈现全面开花的良好局面。发挥行业优势,通过山东省中小企业局牵头,在学院建有“山东省中小企业信息技术服务中心”,作为学院服务社会的重要窗口。校企的深度融合,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2.2 大力提倡课程改革,提高学生职业综合能力

DZ学院坚持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思路,突出能力培养,提出了“一个平台、两个融合、三个贯穿”课程改革模式,以岗位适应能力和迁移能力为重点,面向学生职业生涯,以国家对高职学生通用知识、素质、技能培养要求设置公共基础平台课程为基础,通过知识与技能融合、理论与实践融合,将学生素质、创业教育、个性发展三个要素贯穿始终,完成课程体系构建。提出了以“职业素质”全面化、“岗位能力”实用化、“个性拓展”多样化的课程改革方向,初步形成了相对独立、相互渗透的素质教育体系、创新教育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

由于加强教育教学各个环节质量控制,学生培养质量不断提高,近三年毕业生的总体就业率均在95%以上,在山东省电子信息类专业中,DZ学院学生就业质量名列前茅。

3 激励创新创业

3.1 融入创业教育,以创业带动就业

在创业教育方面,DZ学院把创业教育纳入教学计大学生划,各专业增设了创业教育课程,通过讲授有关企业和创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帮助对创业树立全面认识,同时通过校园文化活动、技能大赛、创业大赛等载体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学院毕业生中有约10%的学生从事自主创业。

3.2 建立创新创业教育平台

DZ学院通过建立 “大学生电院科技园”,加强校内外创业基地的建设,充分发挥社会实践、创业实习、各级创新大赛及创业计划大赛、职业生涯规划赛等在增强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方面的作用;广泛利用教育资源,邀请学院相关教授做理论顾问,实践经验丰富的老师为大学生做技术指导;在制度、政策方面,为大学生创立有利的环境,如休学创业制度、设立创业基金、成立创业促进会、联谊会等。创业教育平台可通过典型的创业实践和一般的创业教育两种模式激励引导大学生创业。

4 注重观念引导

由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不均衡以及传统思想的影响,部分大学生存在不正确的就业观念,盲从心理严重,倾向于留在大城市工作,重技术轻服务。如何引导大学生到适合自己的地方和企业去工作也是高职院校就业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行为学派的社会人假说指出,社会人不仅有追求收入的动机和需求,而且需要得到友谊、安全、尊重、归属感等。深入调查和分析大学生就业心理,通过全面掌握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并以之为依据制定相关的大学生就业促进政策,才能使政策效果得到更显著的体现。

5 加强就业反馈

1、建立毕业生就业信息库,充分了解学院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和学生就业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和长久的联系,及时掌握、统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我们培养输送出的学生就是学校的宣传名片,代表着学校的育人水平。

定期随访毕业生工作状况,建立面向企业的调查问卷,了解我们培养出的学生的优缺点,在企业的工作状况。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建立由用人企业、学校、学生组成的三维评价结构,及时反馈学院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用工模式的衔接情况。

2、建立3-5年期的学生反入库信息,即初次就业不如意的学生可继续回学校建立的就业库,享受学校的免费推荐,让学生和用人单位都有更多的选择机会。


版权所有:课程教育研究杂志 网站地图 最近更新
投稿邮箱:tougao@kcjyyj.com
第二批学术期刊,万方网收录,欢迎投稿!
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3089,国内统一刊号CN15-1362/G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