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清娟
【摘要】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开展是以立德树人为教育目标,综合性培养学生确立思想政治方向、公共意识和社会理解的重要课堂,同时在教育过程中以提高学生法律意识、道德修养为教学准则的公民教育课程。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政治课程结构的调整主要是针对社会需力以及社会价值两个方面,对课程结构的调整是为了更好的落实素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这也是本议题的主要方向。
【关键词】新课标 高中 政治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9-0076-02
新课标对高中政治教学结构的调整完全是基于学科基本素养之下的,在课程调整的初级阶段首先是对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调整,表明每个素养对于国家发展和学生成长的价值性,其次以每个素养在学生身上的表现为基准,作为课程的具体目标来陈述,最后强调的是学科教学能够为学生带来什么样的改变,教师如何转变当前教学模式以及思维模式,引导学生真正认识政治学科的基本素养,强调思想政治学科议题的基本教育价值。
一、学科性原则方面
本议题所要探究的是新课标下高中政治学科的教学和发展方向,基于此议题的中心内容就必须要认清高中政治的学科性原则。任何一种教学活动都是源于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上,高中政治的教学结构在新课标的引领下形成了“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种课程方案,必修课指向的是学业水平考试的和个性考试,选修课根据特点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即“选修1指向学业水平考试等级性考试和高考;选修2由学生自主选择,学而不考或学而备考,也可在高校自主招生中体现。”
(一)必修课程调整
新课标下高中政治必修课程可分为四个教学模块: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
经济生活模块:主要教学为:“经济发展与社会活动”,所关联的是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文化活动。
政治生活模块:政治生活教学模块主要教学为“政治与法治+社会活动”,所关联的是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以及法律与生活。
文化生活与生活与政治教学模块:文化价值与哲学文化+相关社会活动。
(二)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关系
必修课程是培育全体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载体。选择性必修课程是对必修课程的延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兴趣和升学需要。选修课程更关注学生专业素养发展、高校自主招生及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基于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是必修课程延展的需要,确定选择性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与必修模块的关系。
关系设定为:模块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循历史进程,讲述为何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块2“经济与社会”、模块3“政治与法治”、模块4“哲学与文化”,依托模块1的基本原理,讲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教学发展方面
教学方面是落实“综合素养”重要渠道,教师在认清基本教材结构后,下一个所需要考虑的问题就是教学方式,在教学中如何能够落实“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四个核心素养是衡量一个教学教学能力的重要标准,考虑到学生综合性发展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应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
(一)思维导图应用
信息化教学是让学生能够更加便捷的认识每个模块的教学重点,如利用信息技术做出相关思维导图,政治生活教学模块中教师就可以基于教材结构上做出相关思维导图。
第一层级:政治与法治;三者的关系为三者统一,即政治—生活—法治。
第二层级:人民当家做主;重点为根本政治制度,三项基本政治制度,其次是依法治国方面,重点为三位一体、四个环节,最后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重点为执政地位、指导思想、依法执政。
第三层级:回归现代化政治生活:当代国际社会形势。
(二)活动型课程
活动型学科课程的实施要使活动设计成为教学设计和承载学科内容的重要形式。一方面,要对应结构化的学科内容,力求提供序列化的活动设计,并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另一方面,要针对相关活动,设计可操作的测评。
例如:以議题的形式开展教学,议题的设计所要遵循学科课程总原则的思路,也要坚持学科性、综合性、开放性、生本性、情境性和序列性等六个原则,应包含该教学模块的基本教学内容,也包含该模块课程教学的鲜明特点,另外在教学中也要彰显学科内容的基本教学价值。展示价值判断的基本观点强调思想政治学科议题的教育价值。
(三)时代性原则
政治学科作为时代性极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握时事政治的重点、要点,与时代背景结合,优化教学内容,将教材理论与实践结合,培养学生关注时政热点的敏锐力,充分利用时政热点,落实到学生日常生活中。
例如:“政治认同”关乎学生的成长方向和理想信念的确立,也是“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有中国特色的共同标识,该核心素养完美契合了政治生活教学模块的主题,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活动型教学模式,进一步细化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
总之,在议题相关设置方面,教师要基于基本的教学结构以及遵循学生的基本认知规律,充分考虑相关议题所涉及的相关知识点,使教学形成一个系统化的概念,触类旁通的完成高中政治教学。
参考文献:
[1]何基耀.论新课改背景下增强高中政治教学活力的措施[J].课程教育研究,2018(22):65-66.
[2]魏敏光.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政治教学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7(29):93.
相关推荐
[高雅立] 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数学教与学
[王国艳] 新课程下高中历史的高效教学方法研究
[徐斌] 探究高中英语语法教学存在的问题
[宋成龙] 浅谈词块理论视角下的高中英语词汇教学
[曾平] 高中化学学生作业有效设计研究
[隋文韬] 谈新课标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宋晓娟] “留学经济”视角下高校国际通识课程开发的背景、问题
[杨震] 探究新课改下文县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
[李钢] 新时期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现状及对策探讨
[胡柯]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策略探讨
[杨智慧] 提高中职学校汽车类专业《专业英语》教学效果的思考
[李璐] 新形势背景下加强少儿图书馆建设的策略研究
[李琦] 新形势背景下对图书馆读者的服务创新探究
[邢娜] 浅谈高中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培养
[张雪莹] 谈高中政治教学现状及改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