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职院校在英语教学中对学生开展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顺应时代的需要和发展,对于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和未来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与英语课程融合实践的前期研究,旨在为实施方案的指定提供可靠的研究基础。研究组针对研究问题,对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英语教育、商务英语、旅游管理三个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行了问卷调查及学生访谈。采用SPSS22.0对数据进行分析,采用Pearson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研究结论:英语教学对跨文化交际能力产生正面积极影响,其中教师的跨文化知识及能力、学习者动机及课程这两个因素对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相关性,且正相关。从而对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与英语课程融合的实践研究提出相应策略。
【关键词】英语教学 英语教师 学习者动机及课程 跨文化交际能力
【Abstract】To meet the demands of social development,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ICC) cultivation among college students are in great need which has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ir future career. The thesis aims to set a solid foundation on the implementation plan. The researchers conduct a quantitative study. By data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the following results are reached:1. English teaching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ICC; 2. Two factors: English teachers’ ICC and motivation and curriculum have correlation with ICC. Therefore, suggestions and solutions are put forward based on the research results.
【Keywords】 English teaching; English teachers; motivation and curriculuml;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课题项目】本文系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高校外语教育“课程思政与混合式教学”专项课题“课程思政背景下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融入高校外语课程的实践研究”(编号:2020WYKT098)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07-0094-03
一、引言
跨文化能力研究起始于上世纪50年代,Edward Hall于20世纪五十年代在《沉默的语言》一书中首次使用了跨文化交际这个词,标志着跨文化交际研究的诞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研究随着社会发展的推进而向深度与广度发展,并逐渐拓展到交际学、传播学、语言学等众多领域。有学者就国内跨文化交际的研究进行了可视化分析,从中发现国内近20年对于跨文化交际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跨文化交际能力、外语教学、文化差异与交际策略四个方面,其中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的研究近年来更加倾向于文化层面,这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国际背景以及我国“一带一路”战略方针及教育领域的“课程思政”理念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束定芳(2013)在“对接国家发展战略 培养国际化人才——新形势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重新定位思考”一文中指出,新时期国家发展战略对外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外语界应站在国家战略、国家利益的高度,从积极角度对有关中国大学英语教学究竟应该向何处去等重大问题加强理论探讨和实验探索,适时推动大学英语回归到理性、科学的轨道上来,使大学英语教学真正为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为中国走向世界服务。众多学者从国家意识、文化意识、文化自信等视角为跨文化交际能力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就高职院校而言,,在英语教学中对学生开展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对其未来职业发展中涉外事务处理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利于提高交流者双方的互信程度,从而收获良好的交际效果。而在外语教学中制定切实可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方案需基于对研究对象及外语教学现状的调查之上,此研究系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与英语课程融合的前期研究,旨在为实施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的研究基础。
二、理论依据
基于陈国明(Chen)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理论框架(Chen,2009),跨文化交際能力体现在跨文化理解力、跨文化敏感度及跨文化效力三个维度。其中,跨文化理解力(Intercultural Awareness)指跨文化沟通能力的认知层面,跨文化敏感度(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情感态度层面,跨文化效力(Intercultural effectiveness)就是跨文化沟通的技巧。跨文化交际能力基于对双向文化的认知及文化价值的取向,沟通行为受制于价值观。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学习者动机及课程、媒体及网络、环境这些因素可能会对跨文化交际能力产生影响。(Paige,2003)因此,英语教学中“文化学习”与“跨文化交际能力”本质上是等同的,文化的学习直接影响着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发展。
三、研究问题及目的
本研究以此为理论依据,通过问卷调查及师生访谈,定量、定性研究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20级英语教育、商务英语、旅游管理三个专业中,英语教学中四种因素(教师、学习者动机及课程、媒体及网络、环境)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影响,拟研究以下三个问题:1.学生认为四种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如何。2.哪些因素可能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产生影响。3.教师及学生如何看待这些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根据调查、访谈结果进行讨论,并提出英语教学实践中可行的策略。
相关推荐
[白皛] 亲子交际间的会话含义分析
[黄春苗] 基于学习风格的大学英语教学策略研究
[孙艳丽 齐万昌] 关于航海英语教学改革的探讨
[孙娜] 论小学英语教学的趣味性
[董健] 高职院校国际货运代理专业的英语教学现状分析和改革研
[董璐璐 刘杰 张] 高等农业院校博士生学术英语教学改革探析
[周桂香] 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探讨
[廖思湄] 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学文化植入
[张琦] 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性问题及策略
[黄浬达] 从跨文化角度看旅游翻译
[沈艺] 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孙芳] 浅析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隐喻思维能力的必要性
[曹朝文] 浅析语料库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黄小妹] 英语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付雅芬] 生态学视角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