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提升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微班会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以高三学生为实践对象,利用技术赋能,构建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德育微班会,并在实践中对微班会进行改革,从而提升班会课的实效,最终助力学生道德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微班会;积极心理学;技术赋能;德育
前 言
主题班会,是围绕一定主题举行的班级成员教育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提升学生思想高度的集体教育活动。主题班会是班级建设和学生德育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被列入国家课程计划中,与必修课程同等重要。因此,中小学都能严格执行国家和省颁布的课程计划,每周对学生进行至少一次的主题班会授课。然而,据调查,受限于高中教学阶段的特殊性,部分高中班会课并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主要表现为主题班会的主题和教学目标目不明确、教育内容以上传下达的学风和纪律强调为主、教育形式冗杂繁多、学生参与度低下等等。而在紧张的高考压力之下,高三班会课更是呈现“目的化”和“功利化”,育人效果不著见效。可见,作为教育教学中管理和提升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主题班会的改革迫在眉睫,而微班会的出现,就是我们主题班会课改革的方向与途径。
一、技术赋能下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微班会
(一)微班会的定义和主要特征
微班会,是时长约为10分钟的以某一教育主题为出发点的的微课程,教育过程通过小话题剖析大道理,从而实现以小见大的教育效果。微班会以“微”,为主要特征,立足于“三微”,即时间短、主题轻、环节简,主要表现在:第一,微班会一般是利用学生的零碎时间开展,时长约为5-10分钟,因此,教学内容就会相对少而精;第二,受有限时间的影响,微班会教学主题选材需要短小精悍,一般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德育小事或时政热点入手;第三,微班会的教学环节简化,各环节紧密相连,一环紧扣一环,整个教育过程排除纷繁复杂。由此可见,微班会的出现,大大地缓解了高中学生学业负担重和学时紧张的窘境,尤其可以作为高三学生德育教育的主途径。
(二)技术赋能下的微班会
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云端这些现代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基于平板的智慧教学在我校开展得如火如荼,我校教育教学也因信息技术赋能而取得了惊人的成果。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信息赋能班会课随之在各年级开展,为班会课的顺利开展提供技术辅助和数据支撑,让班会课的德育目标得以充分实现。技术赋能主题班会课的其中之一的表现形式就是“智慧微班会”,即在信息赋能背景下,通过人工智能并借助各种智能手段优化微班会课程,发挥信息教学中数据的价值,提升微班会的德育实效。
(三)“积极心理学”理论下的微班会
“积极心理学”是以人类的积极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为重点的一个心理学思潮,它倡导心理学的积极取向,关注人的健康幸福和和谐发展,从而激发人的积极力量和品质。由此可见,运用积极心理学理论应用到高中教学活动,尤其是把“积极情绪”“正面力量”“幸福教育”等元素融进“智慧微班会”的建设中,能引导学生激发自身的积极品质,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潜力,从而获得幸福美好学习和生活的体验。“积极心理学”理论运用到微班会上的积极作用有很多,主要表现在两点:第一,积极的主观体验。学生通过主题班会对过去、现在和未来都有一个积极的情绪体验;第二,积极的品质获取。通过积极的主题班会活动体验,学生实现自我发展,从而激发其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
由此可见,“智慧赋能”和“积极心理学”在微课上的融入,符合素质教育和学生全面发展的核心理念,而利用这种技术形式和心理效应对主题班会课进行实践和改革,也必定能更好激发学生热情和兴趣,提升学生对自身优点和潜能的发现,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校园学习生活体验,从而最终达到提升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二、技术赋能下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微班会实践
本文是以我校高三学生为实践对象,经过在高中两年的学习和成长,高三学生开始迈向成熟和稳定,自我意识开始逐步增强并形成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但面对着紧张的高考压力,高三学生的心理压力和思想波动会增大,紧张、焦虑、怀疑、恐惧等不同的心理问题随之浮现。因此,根据本校生源情况和学生特点,我们梳理了积极心理学在微班会的融入元素,通过信息赋能,初步构建了微班会课程系列,课程以走进高三、奋斗高三、冲刺高三为主线,主要有三种不同的呈现形式:
(一)微电影式主题班会
“微电影”主题班会是在现代化教学理念和数字化设备高速发展的背景下诞生的一种教学模式。而随着信息共享时代的来临,微电影资源在平台上更是琳琅满目。微电影的实践应用,不仅能弥补传统主题班会课的不足,也能大大提升班会课的德育功能。为此,我们对刚踏入高三的学生召开了主题为“积极心态,走进高三”的微主题系列班会,连续一个月(高三八、九月份)以微视频的形式分享和播放励志人物的生活点滴,如袁隆平、苏炳添等的正面事迹,让学生感受成功人士的正面力量,并在他们身上找到共同点,从而唤起积极情绪,产生积极行为。微视频通过图像和声音,给学生带来多种感官刺激的同时,为学生营造了一个真实的德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中。在“微电影”系列微班会的影响下,学生获得了自信和勇敢,更是对高三生活充满期待。
(二)微问题式主题班会
开展“微问题”主题班会,是指借助智慧课堂的大数据功能对学生进行赋能。微问题主题班会以学生思维活动和学生的认知过程为主体,通过学生积极主动探究问题,发挥以学生为主的作用,从而让学生德育水平得以提升的教育过程。问题式主题班会以“问题”为主线,通过发现问题—转换数据—解决问题—提升数据四环节,让学生重新接纳并认可自己。微问题主题班会更适用于学生在备考过程中遇到困难的时候使用。因此,以肯定每一学生为出发点,我们在高三学生消极期(高三中期)开展了“自我肯定,奋斗高三”为主题的微班会系列课程,通过精准的数据分析,教师更了解学生,帮助学生定位自己,重新出发;而学生在微讨论式的主题班会下,也找到自己的闪光点并自我肯定,坚定信念,轻松应考。
(三)微故事式主题班会
“微故事”主题班会,是基于学生分享真实的身边故事而创设的主题班会。开展微故事主题班会,让学生通过正面故事的讲述或聆听,产生同理心,从而唤起积极的情感反应。微故事主题班会的实践适用于高考后期,因为越是临近高考阶段,高三学生的心理压力就越大。于是,我们在冲刺阶段(高三下半期)开展了“幸福备考,冲刺高三”系列主题微班会。在开展班会之前,师生已经通过平板拍照和存储功能收集了同学们高三以来的备考日常。而微班会期间,教师会先分享3-5张学生照片让学生欣赏,然后引导学生用几句话讲述自己身边同学们的积极备考故事。备考故事不长,却足以让同学们感受到身边的温暖小确幸。而微故事班会课持续的开展,也让同学们的品格优势和美德等积极心理品质得以呈现,同学们相互感受到支持和肯定的同时更好地了解彼此,班级的备考氛围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技术赋能下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微班会改革探析
在微班会的实践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其中的不足之处,并对其改革进行探析,主要表现在:
(一)正确审视微班会,探寻微班会的优化模式
在微班会实施过程中,我们要注意避开“目标大、内容多、主题乱”这三大问题。部分班主任希望在一两次的微课中达成难易实现的目标,如“通过学习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心理态度”等,也喜欢设置多个毫无主题的环节,最终导致微班会的任务无法在有限的时间完成。微班会虽只耗时十分钟,但精心设计会有大于十分钟的效果。因此,我们要对微班会重新审视,通过微目标展示引航、微电影的情景创设、微问题的正向导向、微故事的情感召唤以及微评价的实施执行完成我们一节完美的微班会,并在持久的系列微班会的引导下,逐步实现提升学生积极心理和情绪的目标。
(二)善用信息赋能,挖掘智慧微班会后的数据
常规微班会不能精确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大多教师都是凭借个人经验揣测学生的心理问题,而某些隐藏较深不易被发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可能会被忽略。因此,本次微班会改革,是建立在智慧课堂下的一次信息与数据的改革。充分利用平台给我们提供的数据,能让微班会的德育教育变得有迹可循。如在微课前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等数据收集,可以诊断学生的心理水平,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并更好地选择微班会主题;课中利用问题导学收集数据实时了解学生的心理,能最大限度实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而通过课后的评价反馈,我们可以再一次对学生数据进行收集,精准把握学生的心理变化,从而对后续班会课进行调整与变动并更好地对共性学生和个性学生提供不同的引导。总之,每一次的数据的变动,代表的都德育的提升,学生的成长。
(三)巧用积极心理,强化积极心理的效应
据了解,部分班主任会在十分钟的微班会对学生的消极心理或错误行为进行谆谆告诫,殊不知产生“禁果效应”,德育目标也难以实现。因此,倡导积极心理微班会,根据高中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将积极心理学元素融进微班会进行实践,对于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从而应对高考压力,是一种创新与尝试。基于我校“爱人、树人、立人”的办学理念,我们可以尝试把“积极心理学”元素融入高三主题班会,主要包含三方面,即热情和奉献的爱人情绪、激情和渴望的立人情绪、自信和挑战的树人情绪。我们相信,在各种积极情绪的引领下,学生的各项优秀品质将得到培养,从而有利于班集体凝聚力和优良班风的形成,最终影响并带动整个年级,甚至学校。
结 语
微班会作为德育途径之一,是全面提升育人功能的重要抓手,同时,微班会以其时间短、主题轻、环节简的特点,深受班主任的欢迎,但由于微班会才刚在我校起步,教师们也是摸着石头过河,希望在未来的实践中,能结合我校办学特点和学生学情,融入积极心理学并借助信息赋能,探索出一套更完整的微班会理论体系。
参考文献
[1]任凤桃.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高校主题班会创新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11).
[2]李悦,何茹.持续改进状态下微型班会影响力探析[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8(01).
[3]高曰港.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初探-微型主题班会课的几种表现形式[J].华夏教师,2018(04).
相关推荐
[孟宪明] 水稻高产机插秧技术推广中的问题及对策
[包焕平] 试论临床检验中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技术
[陶静安] 试论软件安全漏洞挖掘技术的发展方向
[王波 梅晓莉] 浅析5G移动通信关键技术
[程丽英] 信息技术对企业档案管理的影响与策略
[额尼日勒其其格] 浅议如何培养初中学生信息技术的能力
[孟丽群] 关于信息技术发展影响下的高校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的研
[蔺淑苹 董淑红] 《电子技术》一体化课程改革初探
[宋晓娟] “留学经济”视角下高校国际通识课程开发的背景、问题
[李娜] 大型体育赛事电视转播音频技术初探
[房长进] 吡咯并嘧啶类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专利技术综述
[王轩] 分析与讨论数字电视传输的主要技术
[张士举] VO2薄膜制备技术及其应用进展
[李永红] 信息技术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整合研究
[李钢] 新时期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现状及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