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于新课程标准立足于对学生多元化的能力培养,教材也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内容灵活性大,加上新课教学时主要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完成学业水平考试。因此在进入一轮复习前,学生们掌握知识零散且遗忘较多,没有形成较强的综合能力和对知识的运用、迁移能力。而一轮复习是备战高考的重要阶段,其目的是引导学生复习再现课本核心概念,构建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并尝试解决较为复杂的中学生物学问题,即适当增加对高考题的分析、解答和训练。故一轮复习的教学源于新课又高于新课。我在教学实践中,通常采用学案教学法,利用学案中的问题作为任务驱动,老师精心编写对应的复习讲义,通过师生协调互动的教学过程,达到夯实基础、培养自主学习、训练创新思维的良好复习效果。
【关键词】学案教学法 教学讲义 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6-0148-02
说明:提前向学生印发本节学案
第一部分——学案:《伴性遗传》一轮复习的学案
(学生预先思考和尝试解答其中的问题)
1.伴性遗传的概念及类型?
2. X染色体非同源区段的伴性遗传——伴X遗传:
(1)种群中_________有等位基因,___________无等位基因。
(2)伴X隐性遗传:
①伴X隐性遗传举例及遗传图解?
②伴X隐性遗传的特点及其原因是什么?:
③伴X隐性遗传的特殊组合及其应用:
(3) 判断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伴X遗传(即X非同源区段)的遗传实验设计。请思考:可以通过哪些杂交方式来判断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體?
(4)位于常染色体与伴X染色体上的两对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举例?
3.伴X显性遗传
①伴X显性遗传举例,并写出其遗传图解:
②伴X显性遗传的特点及其原因是什么?
4.(拓展)X染色体同源区段的伴性遗传
①种群中_____________有等位基因。
② X染色体同源区段的遗传现象举例,并写出其遗传图解:
③ X染色体同源区段的伴性遗传与X染色体同源区段的伴性遗传的区别是什么?
④请设计判断基因位于X同源区段还是 X非同源区段(伴X遗传)的遗传实验:
5.请举出伴Y遗传的例子,并小结其遗传特点。
6. ZW型性别决定生物的伴Z遗传:
(1)ZW型性别决定生物举例?
(2)种群中________有等位基因,_________无等位基因。
(3)举出伴Z遗传现象的例子,并写出其遗传图解:
(4)伴Z遗传现象的遗传特点是什么?
(5)伴Z遗传现象的应用举例
①如何根据雏鸡可观察的性状来判断相应个体的性别?
②已知A、a基因位于家蚕的Z染色体上,皮肤正常(A)对皮肤油性(a)为显性。若要根据家蚕的皮肤形态来判断其性别,请设计并写出杂交实验的遗传图解?
第二部分——《伴性遗传》一轮复习教师讲义及教法提示
(教法提示:下列1及2中(1)、(2)的内容,由学生自主查阅课本,自主得出答案,并让学生在同桌间相互交流、修正答案)
1.伴性遗传的概念及类型: 伴性遗传是指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它包括伴X隐性遗传、伴X显性遗传、伴Y遗传、伴Z遗传等。
2. X染色体非同源区段的伴性遗传——伴X遗传:
(1)种群中______个体有等位基因,_____个体无等位基因。
(2)伴X隐性遗传:
①伴X隐性遗传举例及遗传图解?
②伴X隐性遗传的特点及其原因是什么?
(教法提示:下列(3)(4)的内容,由学生分组讨论,形成共识,并选派学生上台展示相应的遗传杂交组合。最后师生共同探讨总结,形成判断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非同源区段的三种杂交实验)。
(3)判断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非同源区段(即伴X遗传)的遗传实验设计的三种杂交试验方法:
①用正反交法(两组一代法)举例?
(提示:依据正交的F1与反交的F1的结果是否相同来做出判断)
②用“雌隐 x 雄显”(即一次杂交法)。请举例?
(提示:依据子代表现型是否为雌性全为显性、雄性是否全为隐性来做出判断)
③用“雌显 x 雄显”,得F1,F1自交得F2。(即一组两代法)。请举例?
(提示:依据F2代表现型是否为雌性全为显性,雄性一半为显性、一半为隐性来做出判断)
习题精讲:(2016高考新课标全国卷I第32题)已知果蝇的灰体对黄体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但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和该等位基因所在的染色体是未知。同学甲用一只灰体雌蝇与一只黄体雄蝇杂交,子代中♀灰体:♀黄体:♂灰体:♂黄体=1:1:1:1。同学乙用两种不同的杂交实验都证实了控制黄体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并表现为隐性。请根据上述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仅根据同学甲的实验,能不能证明控制黄体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并表现为隐性?
(2)请用同学甲得到的子代果蝇为材料设计两个不同的实验,这两个实验都能独立证明同学乙的结论。(要求:每个实验只用一个杂交组合,并指出支持同学乙结论的预期实验结果。)
参考答案:(1)不能;(2)实验1:杂交组合:雌黄体X雄灰体;预期结果:子一代中所有的雌性都表现为灰体,雄性都;实验2:杂交组合:雌灰体X雄灰体;预期结果:子一代中所有的雌性都表现为灰体,雄性中;实验二:用同学甲得到的子代果蝇中的灰体雌蝇和灰体。
相关推荐
[奥尔鲁木] 国内外高校工商管理案例教学法研究述评
[宋立渠 司建平 霍] 公安高校教师人力资源管理发展战略探究
[陈培] 简析项目教学法在旅游管理专业中的应用
[张莉洲] 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群际情感驱动机制研究
[曹娜] 浅谈如何做学生喜欢的历史教师
[朱芳 雷梅英] 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提高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潘嵩] 英语教师文化传递角色浅析
[杨俊峰] 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的角色研究
[谷雨霏 李冬梅] 浅谈自主学习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转变
[王颖宇] 摄影摄像课程中“行为导向型”教学法的应用
[马众] 高校教师幸福感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王凯] 关于青年教师职业素养自我提升的探讨
[李航] 教师在体育教学中是素质教育的关键落点
[孙新凤 杜瑞红] 浅谈职业院校教师到培训师的转型
[冀松娅] “以人为本”的警校教师评价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