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于新工科背景下,分析汽车理论课程教学现状,提出改善教学模式、增加计算机仿真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完善网络课程平台建设、完善课程考核机制等改革措施,其中针对改善教学模式的措施中,重点提出增加案例教学和课堂的“小翻转”模式,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
【关键词】汽车理论 教学模式 考核机制 案例教学 小翻转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07-0181-02
随着科技技术的不断发展,2017年2月以来,国家教育部大力支持新工科的建设,进而为工程教育开拓了新的发展路径。 “新工科”的建设中,更加强调了学科的实用性、综合性和学科间的交叉性,并要求重视信息通讯技术、电子控制技术、软件设计等与传统工业技术的结合。
汽车理论课程是汽车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主干课程,其理论内容为汽车设计、汽车试验、汽车运用、维修检测和汽车改装等提供必备的知识储备。其教学内容涉及到机械、计算机控制和数值分析等多个学科,故需要学生学习并熟悉相应的前期课程。另外,汽车理论课程内容主要涉及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制动性、操纵稳定性、平顺性和通过性等六大性能。研究内容复杂,大部分章节涉及到汽车运动过程中的动力学和运动学分析,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学生的学习难度相对较大。故结合新工科建设的背景,研究分析汽车理论课程的教学改革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汽车理论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1.教学难度大,教学质量难以提升
汽车理论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学习课程,其前期储备课程包括:高等数学、机械设计基础、画法几何、理论力学、汽车构造和发动机原理等。而根据调查,现在大部分学生对这些前修课程的掌握程度不是很理想,尤其是高等数学、理论力学和发动机原理等几门课程,因其教学内容较难,学生基础较差。这就导致了大部分学生在汽车理论课程的学习中处于被动消极状态,缺乏学习的自信和积极性,致使汽车理论课程整个教学质量得不到提高。
2.教学模式单一
汽车理论课程内容涉及到六大性能基础的分析和研究,理论分析内容逻辑性较强、实践应用分析较多,需要学生全神贯注地听讲与学习。而在汽车理论课程教学中,由于课程性质和资源的限制,多以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式为主,教学模式单调,再加上学习内容枯燥,致使学生学习积极性相对不高,教学效果不理想。
3.教学实践环节薄弱
由于学时的限制,实践课在汽车理论整个课时安排中占据比重相对较小。而且所做的实验,基本是对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和制动性进行的验证性实验,实验过程中多以实验教师演示操作为主,学生参与度不高。另外,由于实验设备和场地等的限制,针对操纵稳定性和平顺性的实验,基本无法开设,致使学生学习达不到预期效果,学生的实践能力较差。
二、汽车理论课程改革探索
(一)改善教学模式,实现教学方法多样性
1.增加案例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所谓的案例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针对某个现实中的问题提供情况信息,说明面对的问题、选择或者已进行的行为,进而引导学生来对这些困境、选择或行为进行判定、分析和讨论等,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在汽车理论教学中,根据汽车的六大性能,制订六个教学案例,每个案例的教学流程包括案例介绍与分析、提出问题、分组讨论、结果分析与总结四个环节。下面以汽车操纵稳定性的教学为例,说明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过程。
(1)案例介绍与分析
案例为一起交通事故,即事故车辆在由南充到成都高速公路上意外地向转向内侧激转,进而与其他车道车辆相撞,给出现场图片,同时给出了交通事故轨迹图,如下图。
同时,为进一步缩小问题分析范围,给学生描述出了事故原因。①错误地在前、后轴混装子午线轮胎和斜交轮胎,造成其具有过多转向特性。②该车转向系统相关零部件间累计间隙过大,方向盘自由行程严重超差,而又未及时维修(或维修质量不佳),未排除故障,带病运行,导致该车行驶中前束值或大或小不断变化,使汽车行驶处于极不稳定的状态,进而加剧了过多转向。③该车左后轮制动器工作失效,主要是由于左后半轴油封损坏,导致齿轮油漏入左后轮制动器,进而使左右轮制动力不相等,产生了回转力矩。
(2)提出问题
①基础问题:稳态响应的三种响应类型是什么?什么是过多转向?引起过多转向的原因是什么?②案例问题:为什么前、后轴混装子午线轮胎和斜交轮胎会引起过多转向?转向系统相关零部件间累计间隙过大,方向盘自由行程严重超差为什么會加剧过多转向?后轮制动器工作失效造成怎样的回转力矩?
(3)分组讨论
按每小组7~8人进行分组讨论,讨论的过程中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
(4)结果评价与总结
针对各组的讨论结果进行评价与总结,最终给出优秀分析方案。
采用案例教学法应注意所选择的案例应来自于生活中的某些事件,同时该事件具有一定的直观性、针对性,并且与教学内容息息相关。案例教学法在实施过程能够让学生参与进来,进而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也可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和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2.增加课程讨论模块,实现课堂“小翻转”
在课堂上,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不再以传统的“满堂灌”的模式教学,而是以任务驱动的模式增加讨论模块。课前,针对先前所学的知识,以任务的形式下达给学生,学生可提前参阅文献,准备资料。课中,实施小组讨论,学生是讨论的主体,教师在巡视中仅作为辅助者或引导者。讨论后,针对各组讨论结果,教师作出适当的评价。故在讨论的过程中,实现了课堂的“小翻转”。讨论结束,教师开始对新知识进行讲授,学生集中精力听讲,,为下一个任务接收知识储备。
相关推荐
[宋晓娟] “留学经济”视角下高校国际通识课程开发的背景、问题
[李晓华] 论汽车品牌凭借微电影营销助跑
[杨智慧] 提高中职学校汽车类专业《专业英语》教学效果的思考
[张明亮 耿爱存] 提高汽车维修专业钳工实习教学效果方法的探讨
[李璐] 新形势背景下加强少儿图书馆建设的策略研究
[李琦] 新形势背景下对图书馆读者的服务创新探究
[王海鉴、] 浅谈体验式营销在汽车营销中的应用
[杨庆国] 浅谈中高职汽车维修专业教学课程的衔接
[雷震 杨巍] 终身体育背景下中学体育教学理念与方法的改进研究
[马志毅] 扩大教育开放背景下高校思政工作前景探析
[高明 尤泽夫] 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综述
[王丽岩] 信息化背景下文书档案管理工作分析
[冯东亮]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杨玲] 知识管理背景下的企业档案管理模式
[苏斌] 信息化背景下强化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改革研究